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316L不锈钢焊缝腐蚀微电池的形成机理

发布时间:2018-01-20 21:41

  本文关键词: 腐蚀微电池 形成机理 L不锈钢 焊缝 微观组织 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谱 出处:《材料保护》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探究316L不锈钢焊缝腐蚀微电池的形成机理,通过微观组织观察及电化学试验进行了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对焊件三区(焊缝区、热影响区、母材区)的形貌及元素组成进行了观察分析,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微观组织,并确定晶粒度及非金属夹杂物及其分布。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焊缝形成腐蚀微电池的倾向与元素组成、非金属夹杂物和晶粒度大小等因素紧密相关;焊缝三区腐蚀电位、腐蚀电流不同,耐蚀性能差异较大,因而腐蚀电位最低的热影响区与腐蚀电位最高的母材区在电解液中比较容易形成腐蚀微电池,且热影响区可视为此微电池的阳极,腐蚀进程较快。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316L stainless steel weld corrosion microbattery, the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test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three zones (weld zone and heat affected zone) of welds. The morphology and element composition of the base metal region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and the microstructure was observed by metallographic microscope. The grain size, non-metallic inclusion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a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ndency to form corrosion microbatteries in the weld of W316L stainless steel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mposition of elements, non-metallic inclusions and grain size. The corrosion potential and corrosion current of the three zones of the weld are different, so the heat affected zone with the lowest corrosion potential and the base metal region with the highest corrosion potential are easy to form corrosion microcells in the electrolyte. The heat affected zone can be regarded as the anode of the microcell, and the corrosion process is faster.
【作者单位】: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52011)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5J00043)
【分类号】:TG178;TG40
【正文快照】: 0前言316L不锈钢焊接接头不同区域暴露于同一电解质,会构成一个多电极体系[1]。域内局部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电化学电池关系,由于电极电位差异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腐蚀微电池[2]。在腐蚀微电池体系中,基体表面极易形成严重的局部点蚀,点蚀不断扩展[3],通常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盐化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朴相镐;王培超;褚金奎;;一种制作沟槽型同位素微电池表面电极的新工艺[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8年02期

2 梓文;;新型微电池[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04期

3 孙磊;苑伟政;乔大勇;;一种新型基于MEMS的同位素微电池的研究[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6年05期

4 李兰强;董士刚;杜荣归;林昌健;;一维阵列电极法研究钢筋在混凝土中的腐蚀行为[J];电化学;2010年01期

5 董鹏;苑伟政;乔大勇;;一种MEMS平板型同位素微电池的设计与制作[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8年02期

6 孙伟华;李子燕;宁平;;微电池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J];江苏环境科技;2006年01期

7 江润霞;梁海霞;;锂微电池正极薄膜材料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0年11期

8 谢万茂;负离子发生材料[J];天津科技;2000年06期

9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刘霞;三维电极微电池个头小能力强[N];科技日报;2013年

2 记者 张晔 通讯员 杨萍 陆劏;三维微电池:薄如纸 大容量 快充电[N];科技日报;2014年

3 常丽君;美利用3D打印机制造出沙粒大小微电池[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鹏伟;基于宽禁带半导体的β辐射伏特效应放射性同位素微电池理论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2 吴红超;基于β辐射伏特效应的同位素微电池理论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张海军;收集振动能的压电微电池设计和制作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秦冲;MEMS同位素微电池能量转换建模及性能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5 王培超;PN结同位素微电池制作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孙伟华;微电池法处理印染废水[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7 甘小燕;锂微电池LiMn_2O_4正极膜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49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449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2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