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Fe合金相变研究现状
本文关键词: Al-Fe合金 相变 金属间化合物 热力学因素 动力学因素 出处:《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多个角度,将Al-Fe合金中金属间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二元Al-Fe合金相组成的影响因素包含以成分为主的热力学因素及以冷却速度为主的动力学因素.而目前的研究中,对于热力学因素影响的研究大都没有考虑动力学因素的影响,因而往往与实际结果有所偏差;对于动力学的研究中由于加工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因而在平衡近似下的动力学与热力学模型都无法适用.未来在该领域内的研究,既要满足理论模型中的平衡假设条件,也要考虑热力学与动力学因素的综合作用,且应加强对于相变机理方面的研究.
[Abstract]:From multiple angl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 formation in Al-Fe alloy are classifi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hase composition of binary Al-Fe alloy include thermodynamic factors mainly composed of composition and kinetic factor mainly of cooling rate. Most of the studie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rmodynamic factors do not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kinetic factors, so they tend to deviate from the actual results, and in the study of kinetics,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the processing methods themselves, Therefore, the 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models in the equilibrium approximation cannot be applied. Future studies in this field should not only satisfy the equilibrium assumptions in the theoretical model, but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 factors. Furthermore, the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phase transi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分类号】:TG146.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Pre-peak on the structure factor of liquid hypoeutectic Al-Fe alloy[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8年1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冠楠;耿开杰;郑增;严彪;;Al-Fe合金相变研究现状[J];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2016年06期
2 ;Origin of the pre-peak in the structure factor of liquid Fe-4.30C-0.21Ce alloy[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English Edition);2003年02期
3 ;Atomic model of liquid pure Fe[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庆麟 ,何纯孝 ,许显光;美国合金相图资料计划及第三次国际合金相图委员会简况[J];贵金属;1982年02期
2 刘静安;几种高性能汽车用铸造铝-硅合金[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2年03期
3 刘相果,彭晓东,谢卫东,魏群义;金属锶及其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应用[J];稀有金属;2004年04期
4 李英;高志;高明;;数字化合金相图的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年03期
5 祝国梁;疏达;王俊;孙宝德;;铝及其合金熔体中去除杂质硅元素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10期
6 袁孚胜;李明茂;朱应禄;钟海燕;;稀土在铝及其合金中的作用和应用[J];上海有色金属;2009年03期
7 熊柏青;李锡武;张永安;李志辉;朱宝宏;王锋;刘红伟;;新型高强韧低淬火敏感性Al-7.5Zn-1.65Mg-1.4Cu-0.12Zr合金[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9年09期
8 陈季香;王清;王英敏;董闯;;团簇线规律在合金相结构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09年24期
9 张国鹏;杨伏良;马政;党小荔;熊落保;尹德艳;;新型高强高韧铝镁硅合金的组织和性能[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大日方一司;任继嘉;;最近捔合金的研究趋势[J];国外轻金属;196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近朱;欧阳明安;马励;张国威;欧阳锦林;;含硫镍基高温自润滑合金的研究(1)[A];第一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2 曾建民;周怀营;孙仙奇;周开文;;Al7Si0.3Mg合金的合金化原理及性能[A];第十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周晓松;彭述明;郝万立;龙兴贵;李宏发;罗顺忠;;Zr_3V_3O合金的结构及吸放氘性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黄国杰;谢水生;米绪军;李华清;;高速铁路用Cu-Cr-Zr合金的研究[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二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徐丽娟;肖树龙;陈玉勇;;Mo含量对牙科用Ti-Mo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5)[C];2007年
6 柳瑞清;刘东辉;胡斐斐;刘羽飞;;Si含量对铸态C72500合金的组织及性能影响[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四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本力;李莉;郑玉峰;;生物医用Ti-Nb基合金的显微组织与耐磨性[A];第十四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冒国兵;张光胜;孙宇峰;刘琪;余小鲁;;Mg-5Al-xY合金的铸态组织及力学性能[A];第十三届21省(市、区)4市铸造会议暨第七届安徽省铸造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霞;赵栋梁;张羊换;许剑轶;胡锋;张胤;;球磨La_2Mg_(17)与Ni复合合金的电化学贮氢性能研究[A];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3年
10 热焱;曲迎东;邱克强;;Sb对Mg-4Si合金中Mg_2Si相形貌与结构的影响[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有观;日本研制出两种新钛合金[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2 王祝堂;航空航天铝合金发展的里程碑(二)[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光山;Y和Nd对Mg-Zn-Mn-Sn系变形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2 鲁若鹏;Mg-Zn-Y合金中LPSO相的调控及其对阻尼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万刚;镁合金变形组织、织构的演变规律及其力学行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4 李亚琼;Si-Al(-Sn)合金凝固精炼过程中硼杂质分凝行为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吕丽君;钍基熔盐堆氚吸附与储存用LaNi_(4.25)Al_(0.75)和ZrCo合金性能改进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6年
6 杨亮;铸造高Nb-TiAl合金成分优化及其精密铸造工艺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7 石泽德(Shahzad Salam);MCrAlY型涂层合金成分对合金相变和高温氧化寿命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5年
8 杨勇彬;Ti-V-Cr合金的反氢同位素效应[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6年
9 庞S,
本文编号:1537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537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