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12铝合金微弧氧化黑色陶瓷膜层组构及耐磨性能
本文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陶瓷膜 摩擦磨损 三氧化铬 出处:《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多聚磷酸钠和三氧化铬组成的电解液体系中,采用微弧氧化方法在LY12铝合金表面制备黑色陶瓷膜.结果表明: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膜层颜色由浅至深最后形成均匀的黑色,厚度逐渐增加且趋于缓慢,硬度增大;膜层由致密层和疏松层构成,表面残留大量未完全封闭的放电通道;膜层由大量的α-Al_2O_3及少量的γ-Al_2O_3组成,而在单一的多聚磷酸钠电解液中,膜层由γ-Al_2O_3组成,三氧化铬能促进γ-Al_2O_3向α-Al_2O_3转化和黑色膜层的形成.随三氧化铬浓度的增加,膜层磨损率上升后略有下降,摩擦系数下降后略有上升;随载荷和转数的增加,膜层磨损率升高,摩擦系数减少.
[Abstract]:Black ceramic film was prepared on the surface of LY12 aluminum alloy by micro-arc oxidation in electrolyte system composed of sodium polyphosphate and chromium trioxi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lor of the film changed from shallow to deep to form uniform black with the increase of reaction time. The thickness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tends to slow, the hardness increases; the film is composed of dense layer and loose layer, and a large number of incomplete discharge channels remain on the surface; the film layer consists of a large number of 伪 -Al _ 2O _ 3 and a small amount of 纬 -Al _ 2O _ 3, while in a single electrolyte of sodium polyphosphate, the film is composed of a large number of 伪 -Al _ 2O _ 3 and a small amount of 纬 -Al _ 2O _ 3. The film consists of 纬 -Al2O3. Chromium trioxide can promote the conversion of 纬 -Al2O3 to 伪 -Al2O3 and the formation of black film. With the increase of Cr _ 2O _ 3 concentration, the wear rate of the film increases slightly, an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decreases slightly,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load and rotation, The wear rate of the film increases an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decreases.
【作者单位】: 白城师范学院化学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基金】:吉林省科技厅项目(20100546) 吉林省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镁合金陶瓷涂层的制备工艺及耐腐蚀性”
【分类号】:TG17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树萍;钛合金微弧氧化对其性能的影响[J];钛工业进展;2001年06期
2 赵树萍 ,吕双坤;在工业中采用钛合金的微弧氧化[J];钛工业进展;2003年01期
3 解念锁;武立志;;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J];热加工工艺;2011年12期
4 赵树萍;钛合金微弧氧化对其性能的影响及微弧氧化镀层的特殊性能[J];国外金属热处理;2002年05期
5 赵树萍;微弧氧化耐腐蚀涂层[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4年01期
6 李建中,邵忠财,田彦文,翟玉春,郝清伟;不同含磷电解液在微弧氧化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4年04期
7 刘全心,蔡启舟,王立世,魏伯康;微弧氧化中火花形态的变化规律[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5年05期
8 贺永胜,赵志龙,刘一洋,刘林;铝合金微弧氧化热力学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电镀与环保;2005年06期
9 李鹤岐;赵介勇;李春旭;刘纪周;陈克选;;大功率微弧氧化电源的研制——主电路的设计[J];电焊机;2005年11期
10 蒋百灵,徐胜,时惠英,李钧明;电参数对钛合金微弧氧化生物活性陶瓷层钙磷成分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来永春;杜建成;施修龄;华m:;丁晓纪;;等离子体在微弧氧化中的作用[A];'2001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憨勇;徐可为;;钛合金微弧氧化(碳氮化)的生物医用改性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3 王琳;任力;王迎军;;微弧氧化纯钛金属表面的细胞外基质化修饰[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宋希剑;;微弧氧化及其在高硅铸铝和高含铜硬铝零部件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严川伟;杜克勤;段红平;刘津义;王福会;;镁合金的微弧氧化及腐蚀防护[A];200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蒋百灵;杨巍;苏阳;;微弧氧化与磁控溅射的工程应用[A];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7 朱e,
本文编号:1550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550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