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Zr-H晶体结构稳定性及原子扩散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3 09:22

  本文选题:锆-氢体系 切入点:第一性原理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锆合金不仅是优异的核燃料包壳材料,还具有很好的储氢性能,核能的生产及氢能的储存都与锆合金紧密相关。锆合金作为包壳材料在服役中容易发生氢脆,造成巨大损失,解决其氢脆问题一直是科学家们的研究重点。深入研究氢与锆之间的相互作用,无论对于锆的氢脆问题的解决还是锆基储氢材料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锆-氢体系的晶体结构、能量性质、力学性质及原子扩散性质,并从电子层次对这些性质进行了解释,从微观上研究氢与锆作用的机理。确定锆-氢晶体结构模型是进行各类性质计算的基础,因此首先对氢在锆晶体中的占位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发现:无论在α-Zr晶体还是β-Zr晶体中,晶格畸变程度与氢含量正相关,氢含量相同时,氢原子在四面体间隙时的晶格畸变程度都大于八面体间隙;但是,氢原子在四面体间隙时的溶解热小于八面体间隙,因此,氢原子倾向于占据在四面体间隙位置。电子结构分析发现:氢原子的作用具有局域性,改变了近邻锆原子的态密度,氢近邻α-Zr原子的4p轨道及β-Zr原子4d轨道的部分电子会向氢的1s轨道转移,杂化成键;氢降低了α-Zr晶体中的锆原子间键强度,存在弱键效应,提高β-Zr晶体中的锆原子间键强度,存在强键效应。对锆-氢体系中氢原子扩散行为的研究发现:在α-Zr晶体中,氢的扩散具有各项异性,沿基面的扩散激活能小于沿c轴的扩散激活能,已有实验结果一致,在基面上沿T-T路径扩散,在不同原子层间扩散时则沿着T-O-T路径扩散;在β-Zr晶体中,氢原子会在近邻四面体间隙之间直接直线扩散,在次近邻四面体间隙间扩散时则需要经过中间的八面体间隙。在空位扩散机制基础上对锆原子自扩散行为研究发现:氢原子的加入使得α-Zr中空位形成能及锆原子自扩散激活能都降低,促进了锆原子的自扩散;β-Zr晶体中空位形成能提高、锆原子自扩散激活能降低,即虽然空位变的难以形成但最终还是促进了锆原子的自扩散。对锆-氢体系的表面能、弹性模量、拉伸与压缩力学性能进行了模拟。对表面能的研究发现:氢原子降低了α-Zr晶体基面及棱柱面的表面能,使表面稳定性增加。提高了β-Zr晶体{100}及{110}面的表面能,降低了表面稳定性。对弹性模量及应力-应变曲线的研究发现:氢降低了α-Zr晶体的杨氏模量、剪切模量、体模量,并且使塑性指标G/B减小,发生软化。降低了α-Zr晶体沿c轴方向的单向理论抗拉与抗压强度,反映了氢原子的弱键效应。氢提高了β-Zr晶体的杨氏模量、剪切模量、体模量,使G/B增大,发生硬化。提高了β-Zr晶体的力学稳定性,使其单向理论抗拉强度提高,抗压缩能力也提高,体现了氢原子对β-Zr晶体的强键效应。
[Abstract]:Zirconium alloy is not only an excellent nuclear fuel cladding material, but also has good hydrogen storage performance. The production of nuclear energy and the storage of hydrogen energ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zirconium alloy. Zirconium alloy as a cladding material is prone to hydrogen embrittlement in service, resulting in huge losses. Solving the hydrogen embrittlement problem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scientists. Both the hydrogen embrittlement problem of zirconiu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zirconium based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are of great value. In this paper, the crystal structure, energy properti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tomic diffusion properties of zirconium hydrogen system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first principle method. The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ydrogen and zirconium is studied microscopically. The crystal structure model of zirconium and hydrogen is the basi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all kinds of proper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lattice distortion in 伪 -Zr crystal and 尾 -Zr crystal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hydrogen content, and the hydrogen content is the same as that in 伪 -Zr crystal and 尾 -Zr crystal. The lattice distortion of hydrogen atoms in tetrahedron gap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octahedral gap, but the solution heat of hydrogen atom in tetrahedron gap is smaller than that in octahedral gap. Hydrogen atoms tend to occupy the position in tetrahedron gap.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action of hydrogen atoms is localized, which changes the density of states of the nearest zirconium atoms. The 4p orbital of 伪 -Zr atom and the 4d orbital of 尾 -Zr atom transfer to the 1s orbital of hydrogen, and hydrogen decreases the bond strength of zirconium atom in 伪 -Zr crystal, and there is a weak bond effect, which increases the bond strength of zirconium atom in 尾 -Zr crystal. There is a strong bond effect. The diffusion behavior of hydrogen atoms in zirconium hydrogen system is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in 伪 -Zr crystal, the diffusion activation energy along the base plane is smaller than that along the c axi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nsistent. It diffuses along T-T path on the base plane and along the T-O-T path when diffused between different atomic layers. In 尾 -Zr crystal, the hydrogen atom diffuses in a straight line between the near tetrahedron gap. On the basis of vacancy diffusion mechanism, the self-diffusion behavior of zirconium atoms is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addition of hydrogen atoms makes the formation energy of vacancies and zirconium atoms in 伪 -Zr. The self-diffusion activation energy decreases, The vacancy formation energy in 尾 -Zr crystal is increased, and the self-diffusion activation energy of zirconium atom is decreased, that is, the self-diffusion of zirconium atom is promoted in the end, although the vacancy is difficult to form, the elastic modulus of zirconium hydrogen system is obtain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ensile and compression were simulated. The surface energy of 伪 -Zr crystal was decreased by hydrogen atom, and the surface stability of 伪 -Zr crystal was increased, and the surface energy of 尾 -Zr crystal {100} and {110} was improved. The study of elastic modulus and stress-strain curve shows that hydrogen decreases the Young's modulus, shear modulus and bulk modulus of 伪 -Zr crystal, and makes the plasticity index G / B decrease. Softening occurs. The unidirectional theoretical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伪 -Zr crystal along c axis is reduced, which reflects the weak bond effect of hydrogen atom. Hydrogen increases the Young's modulus, shear modulus and bulk modulus of 尾 -Zr crystal, and makes G / B increase. By hardening, the mechanical stability of 尾 -Zr crystal is improved, the unidirectional theoretical tensile strength is improved, and the compressive ability is improved, which reflects the strong bond effect of hydrogen atom on 尾 -Zr crystal.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G146.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军;丁迎春;徐明;;第一性原理研究立方相尖晶石二元氮化物[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高巍;朱嘉琦;武洪臣;张华芳;崔向中;;四面体非晶碳结构建模的第一性原理模拟方法[J];功能材料;2010年S2期

3 陶辉锦;陈伟民;王赫男;;镍晶格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材料导报;2009年18期

4 梁景南;符春林;蔡苇;郭倩;张朝阳;;铟掺杂二氧化锡透明导电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年S2期

5 胡盟;程杰;何巨龙;;新型立方碳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6 苏昀;吴晓静;权俊杰;于亚鹏;;甲基苯丙胺在水溶液中第一性原理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3年10期

7 李培芳;包刚;;金属元素镁高压属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8 江勇;许灿辉;蓝国强;;金属氧化物表面与界面的第一性原理热力学:一个研究实例(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3年01期

9 黄元春;肖政兵;张欢欢;刘宇;;平衡相对Al-7.8Zn-1.6Mg-1.8Cu-0.12Zr铝合金性能影响:第一性原理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2014年03期

10 李淼泉;姚晓燕;;应用第一性原理研究置氢α钛晶体的电子结构和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晓庶;Walter R.L.Lambrecht;;半导体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2 郑晓;陈冠华;;开放电子体系的第一性原理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宋庆功;褚勇;王艳波;耿德平;郭艳蕊;;有序α-(Al_(1/4)Cr_(3/4))_2O_3的结构及其稳定性研究[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4 孙学勤;周树兰;林娜;李良;张玉芬;赵显;;关于金刚石的硬度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周安;舒翠翠;刘立胜;翟鹏程;;双填充方钴矿电子结构和电传输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曾凡林;孙毅;;PVDF单链拉伸的第一性原理模拟[A];第七届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潘红亮;王月花;;铁酸铋光学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宋庆功;王延峰;康建海;严慧羽;;第一性原理方法在插层化合物Li_xTiS_2结构与性能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红;邓莉;刘雷;杜建国;;MgSiO_3熔体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10 平飞林;蒋刚;张林;朱正和;;~3He对LaNi_5储氚性能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第八届全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常丽君;科学家将捕获的反氢原子保持1000秒[N];科技日报;2011年

2 记者 常丽君;新方法可将反氢原子温度降低25倍[N];科技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聂翠蓉;攻克氢能源开发中的重大难题[N];科技日报;2005年

4 赵红;小物质里的大发现[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记者张孟军;欧洲科学家制成5万个反氢原子[N];科技日报;2002年

6 记者 杜华斌 刘霞;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捕获反物质[N];科技日报;2010年

7 常丽君;科学家制造出飞行状态下的反氢原子[N];科技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杨京德;科学家制造出飞行状态下反氢原子[N];人民日报;2010年

9 记者 黄X;成功“抓住”反物质原子一千秒[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记者 宋斌 郭林;欧洲核子中心:成功“抓住”反氢原子一千秒[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金平;水溶液环境羟基磷灰石/钛界面结构与性质第一性原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龚奎;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及自旋相关器件量子输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3 孙瑜;若干半导体非晶化相变的结构及化学键演化规律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李晨辉;纳米线,,纳米岛和薄膜生长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5 李国豹;三种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6 姚路驰;半导体纳米线成核生长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7 容青艳;掺杂改善BiFeO_3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8 宁锋;基于InAs纳米体系的电子结构和输运特性第一性原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9 张小乐;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深紫外氟化物晶体及复杂氧化物的理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0 王思涵;高压下光伏及多铁储能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正交系超硬材料bc-BC_xN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乌日勒;三元混晶GaAs_(1-x)Sb_x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尹梦园;掺杂CoO与铁磁体/MoS_2界面的电子结构和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4 牛之慧;单相多铁性体CaMn_7O_(1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金元俊;压力下122系铁基超导体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张蓉芳;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永真;Ba_2Ti_2Fe_2As_4O和CaIr_2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马静;纳米拓扑绝缘体(01ī5)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张元元;掺杂ZnO和In_2O_3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胡京;几种Ⅱ-Ⅳ-Ⅴ_2型黄铜矿半导体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52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652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3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