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采用端面带孔电极进行电火花沉积制备自润滑涂层

发布时间:2018-03-30 07:32

  本文选题:电火花沉积 切入点:自润滑涂层 出处:《材料工程》2017年10期


【摘要】:采用端面带孔电极,在孔中填充MoS2,利用电火花沉积(ESD)方法在高速钢基体上制备Cu-MoS2自润滑涂层。分析自润滑涂层的成分及微观形貌,研究电容、沉积时间对自润滑涂层厚度的影响,以及自润滑涂层的摩擦性能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采用这种电极制备的自润滑涂层中只存在MoS2和Cu。其微观形貌显示,自润滑涂层表面凹凸不平,并存在气孔,呈现典型的电火花沉积特征;在第3挡电容下,自润滑涂层的表面质量最好。随着电容、沉积时间的增加,涂层厚度出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规律。在第3挡下制备的自润滑涂层的摩擦因数最小,随着摩擦时间的增加,在第1挡和第3挡下制备的自润滑涂层的摩擦因数都比较稳定,而在第5挡下制备的自润滑涂层的摩擦因数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SEM照片表明,磨损表面具有滑移剪切的现象。
[Abstract]:Cu-MoS2 self-lubricating coatings were prepared on high speed steel substrates by means of electrospark deposition (ESD) method. The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self-lubricating coating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apacitance of the self-lubricating coatings was studied. The effect of deposition time on the thickness of the self-lubricating coating, as well as the friction properties and wear mechanism of the self-lubricating coating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ly MoS2 and Cu exist in the self-lubricating coating prepared by this electrode. The surface of the self-lubricating coating is uneven and has pores, which shows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DM deposition. The surface quality of the self-lubricating coating is the best under the third block capacitance,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apacitance, the deposition time increases.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self-lubricating coating prepared under the third block is the smallest. With the increase of friction time,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self-lubricating coating prepared under the first and third block is relatively stable.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self-lubricating coating prepared under the fifth block has an obvious upward trend. SEM photos show that the wear surface has the phenomenon of sliding shear.
【作者单位】: 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6EEM41)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J12LB11)
【分类号】:TG17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永祥,严川伟,丁杰,高延敏,曹楚南;紫外光对涂层的老化作用[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4年03期

2 杨文彬;张立同;成来飞;华云峰;张钧;;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铱涂层的形貌与结构分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03期

3 勾昱君;刘中良;;优化抑霜涂层的实验研究[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6年01期

4 朱佳;冀晓鹃;揭晓武;史明;;封严涂层材料及应用[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8年04期

5 斯蒂芬·H·加里法里尼;罗恩·巴纳斯;J·克里唐;龙克昌;;航天飞机用的高粘性涂层的研制[J];稀有金属合金加工;1981年04期

6 陈斌,易茂中;封严涂层的抗冲蚀性与冲蚀速度的关系[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7 闫颖,石子源,刘国伟;锌铬膜涂层的制备研究[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张琼,蔡传荣;钛阳极涂层溶蚀失效的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3年06期

9 刘夙伟;李曙;刘阳;;封严涂层材料及其可刮削性的评价[J];中国表面工程;2009年01期

10 ;涂层检验[J];北京电力技术;197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琼;蔡传荣;;钛阳极涂层溶蚀失效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扫描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王颖;顾卡丽;李健;;智能变色涂层及其应用[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单凯军;余文莉;徐四清;;家电环保涂层表面性能检测的研究[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金桂;;无机富锌涂层的诞生和应用[A];第二届全国重防腐蚀与高新涂料及涂装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允夫;陈小英;王红玲;;高温合金抗热震涂层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搪瓷分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建华;李兰娟;李松梅;;铝合金早期腐蚀预警光基敏感涂层的研制[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7 庞佑霞;刘厚才;郭源君;;有机复合弹性涂层材料的抗磨蚀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8 付前刚;李贺军;黄剑锋;史小红;史波;李克智;;炭/炭复合材料磷酸盐涂层的抗氧化性能研究[A];第19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兴原;苗晓;胡志强;光红兵;顾祥宇;;改善无取向硅钢环保涂层表面特性的方法研究[A];高性能电工钢推广应用交流暨第五次全委工作(扩大)会专题报告及论文[C];2013年

10 张增志;付跃文;;感应熔涂技术及涂层分析[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赵志玲;带卷粉末涂层新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2 赵艳涛 曹垒 陈刚 孙亚娜;沙钢无取向硅钢涂层调试改进工艺[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增荣;铝制内燃机缸体内壁铁基涂层的制备及摩擦学特性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2 元辛;涂层/金属体系腐蚀失效行为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3 阳颖飞;Pt改性铝化物涂层的制备科学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4 王茜;二硼化锆涂层的熔盐电沉积机制及耐熔融金属腐蚀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5 周鹏;3D打印钛合金表面多孔涂层促进骨整合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6 蒲泽林;电热爆炸喷涂法制备亚微米晶涂层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7 刘红兵;等离子复合渗技术制备氧化物阻氚涂层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吴王平;<110>织构铱涂层结构与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9 林岳宾;多因素耦合作用下α-Al_2O_3阻氚涂层形成规律及机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10 石永敬;镁合金表面磁控溅射沉积Cr基涂层的结构与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喜娟;两种耐磨涂层的组织结构表征及性能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段晋辉;WS_2-TiB_2固体润滑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昊;连续高频感应真空熔覆技术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4 王有维;铝电解槽TiB_2阴极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辛欣;Ti(Cr)SiC(O)N涂层表面改性硬质合金及热处理对其机械性能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姚竟迪;土壤模拟液中三种涂层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7 牛永辉;结晶器CuCrZr铜板表面超音速等离子喷涂Cr_2O_3-TiO_2涂层的组织与性能[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石超;钛合金可磨耗封严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9 董亚斌;AlON/TiAlON_D/TiAlON_M/Cu选择性吸收涂层热稳定性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5年

10 逯心红;醇水润滑铝镁钛硼涂层磨损机理及摩擦学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84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684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3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