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氧化膏处理对2024-T3铝合金表面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30 11:07

  本文选题:氧化膏 切入点:-T铝合金 出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7年09期


【摘要】:针对铝合金蒙皮表面涂层修复对基材局部现场氧化处理的需求,研究了膏状氧化材料的调制方法,并探讨了氧化膏在2024-T3铝合金表面的成膜性能。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体视显微镜、点滴、电化学、接触角测试以及拉伸剪切实验考察了氧化膜的形貌和组成、耐蚀性能及粘接性能。实验表明,室温下铝合金表面经氧化膏处理后可快速生成氧化膜,膜层具有一定的微观孔洞结构,主要包含Al、F、Cr、O等元素;膜层耐蚀性与阿洛丁氧化液处理效果相近,与未氧化试样相比腐蚀电压由-0.898 V升至-0.880 V,腐蚀电流密度由2.582×10~(-5)A/cm~2降至3.334×10~(-7)A/cm~2,阻抗值由1.556×10~3Ω/cm~2增至1.347×10~5Ω/cm~2;表面自由能和粘附功分别由32.7 m J/cm~2和36.3 m J提高到55.7 m J/cm~2和109.7 m J,拉伸剪切强度由11.7 MPa提升为15.0 MPa,结果表明氧化膜的形貌和组成有助于获得更好的界面结合力并改善基材的粘接性能。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local oxidation treatment of base material for coating repair of aluminum alloy skin, the modulation method of paste oxidation material was studied, and the film-forming properties of oxide paste on 2024-T3 aluminum alloy surface were discuss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The morphology, composition,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adhesion of oxide film were investigated by stereoscopic microscope, drop drop, electrochemistry, contact angle test and tensile shear test.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surface of aluminum alloy can be rapidly formed by oxidation paste treatment. The film has a certain micro-pore structure, which mainly contains elements such as Aldofon Cro O, etc.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film is similar to that of Alodin oxidation solution, and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film is similar to that of Alodin oxidation solution. The corrosion voltage increased from -0.898 V to -0.880 V, the corrosion current density decreased from 2.582 脳 10~(-5)A/cm~2 to 3.334 脳 10 ~ (-1) A / cm ~ (-2), the impedance increased from 1.556 脳 10 ~ (3) 惟 / cm ~ (2) to 1.347 脳 10 ~ (5) 惟 / cm ~ (2), the surface free energy and adhesion work increased from 32.7 m J/cm~2 and 36.3 MJ to 55.7 m J/cm~2 and 109.7 MJ, respectively. The shear strength was increased from 11. 7 MPa to 15. 0 MP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oxide film are helpful to obtain better interfacial adhesion and improve the adhesion properties of the substrate.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1020)~~
【分类号】:TG1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一种强化铝合金表面的方法[J];铝加工;2011年04期

2 关跃强,黄光孙;铝合金镀银经验谈[J];材料保护;2002年12期

3 刘延辉;李宝成;;铝和铝合金的特点及铝合金的强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04期

4 王汉林;姚层林;;浅谈铝合金表面处理技术[J];建材与装饰(上旬刊);2008年06期

5 刘红军;牛金来;;影响铝合金铬化膜质量的因素[J];涂装与电镀;2009年01期

6 胡敏英;时君伟;高聪敏;;铝合金表面防腐处理技术研究[J];铝加工;2010年02期

7 宋成朴,范爱龄,韦永德;用化学法对铝合金表面扩渗稀土元素的初步探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85年S4期

8 左尚志,李荻;国内外铝合金剥蚀研究的现状[J];材料保护;1994年12期

9 阎国平;铝合金表面化学氧化的应用[J];材料保护;1997年05期

10 何慧华;如何识别铝合金制品的优劣[J];标准计量与质量;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松祺;;铝合金表面处理“特种工艺”简介[A];2005年上海市电镀与表面精饰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凌杰;欧孝通;陈德贤;张元;雷惊雷;张胜涛;;铝合金表面硅基防护膜的制备及表征[A];200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闫秀;;铝合金表面处理中的清洁生产技术[A];首届泛珠三角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八届粤港机电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4 黄桂桥;;铝合金在青岛海域的腐蚀行为[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彭成允;孙智富;张春艳;陈康;赵玮霖;;铝合金表面含氟自润滑层成分分布与组织形貌[A];海峡两岸第二届工程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郭丽;丁培道;蒋斌;;6061铝合金加工技术在国内的研究进展[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万善宏;张广安;王立平;薛群基;;铝合金表面沉积类金刚石复合薄膜的摩擦学性能[A];TFC’09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白基成;郭永丰;张海龙;刘晋春;;铝合金表面微弧放电陶瓷化改性新技术——原理、应用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动向[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白基成;郭永丰;张海龙;赵家齐;刘晋春;;铝合金表面陶瓷化技术的原理及在电加工中的应用[A];制造业数字化技术——2006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白基成;郭永丰;张海龙;刘晋春;;铝合金表面微弧放电陶瓷化改性新技术——原理、应用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动向[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珊珊;时效处理及表面磨削对7xxx系铝合金局部腐蚀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申志康;铝合金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黄若双;铝合金及铜腐蚀的示差图像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李玉兰;离子束处理铝合金的腐蚀和疲劳性能[D];重庆大学;2003年

5 丁红燕;铝合金和钛合金在雨水/海水环境下的腐蚀与磨损交互作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6 余先涛;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Ni基合金及其摩擦学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曹发和;高强度航空铝合金局部腐蚀的电化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何欢;铝合金/不锈钢热丝TIG熔-钎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增勇;双疏铝合金表面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刘馨;2024铝合金电解着黑色工艺及膜层性能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正斌;铝合金A-TIG焊接头裂纹分析及工艺性能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4 刘冰洋;富镁涂层对LY12铝合金点蚀的抑制作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方,

本文编号:1685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685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1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