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磁致伸缩换能器预应力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本文选题:超磁致伸缩换能器 切入点:预应力 出处:《振动.测试与诊断》2017年01期
【摘要】:为优化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工作性能、提高输出振幅,基于预应力对磁致伸缩效应的作用机理,建立了饱和磁致伸缩系数与预应力的关系模型。提出磁致伸缩灵敏度的概念,建立其与预应力和外磁场强度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超声换能器输出振幅最大为目标,提出以磁致伸缩平均灵敏度最大为准则的最佳预应力值确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预应力的增大,磁致伸缩平均灵敏度存在极大值,该预应力可在一定驱动磁场强度下获得最大的超声振幅,由此验证了磁致伸缩灵敏度模型的正确性和最佳预应力确定方法的可行性。提出的最佳预应力模型对超磁致伸缩换能器设计中预应力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大振幅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设计及应用。
[Abstract]: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working performance of the giant magnetostrictive transducer and increase the output amplitude, a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aturation magnetostrictive coefficient and the prestress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prestress on the magnetostrictive effect, and the concept of magnetostrictive sensitivity is proposed.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ltrasonic transducer output amplitude and the prestressing force and the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aximum output amplitude of the ultrasonic transducer is taken as the target.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mum prestress value based on the maximum magnetostrictive average sensitivity is propo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estress, there is a maximum value in the magnetostrictive average sensitivity. The prestressing force can obtain the maximum ultrasonic amplitude under certain driving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The validity of the magnetostrictive sensitivity model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optimal prestress determination method are verified. The proposed optimal prestress model is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prestress in the design of giant magnetostrictive transducer. It is helpful to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giant magnetostrictive transducer with large amplitude.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精密超精密制造装备及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5260)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41001)
【分类号】:TB552;TG6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袁惠群;李莹;李东;梁明轩;孟凡兴;;超磁致伸缩微致动器车削系统建模与控制[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4年02期
2 张承龙;冯平法;吴志军;;旋转超声加工振幅与实际切削深度特性研究[J];兵工学报;2013年07期
3 李明范;项占琴;吕福在;;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磁路设计及优化[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2期
4 郭沛飞,贾振元,杨兴,齐薇;压磁效应及其在传感器中的应用[J];压电与声光;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万宠;冯平法;郁鼎文;;超磁致伸缩换能器预应力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7年01期
2 高晓辉;刘永光;裴忠才;;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磁路优化设计[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09期
3 邓正泉;张爱家;王秒;张彦哲;朱永伟;;超声复合电加工振动参数检测控制与试验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16年04期
4 周先胜;何思龙;李晋川;王柏弋;邹远文;黄学进;;压磁损耗效应及其在传感技术中的应用[J];自动化应用;2016年07期
5 陈杰;朱正吼;赵辉;;FeCuNbSiBV非晶纳米晶合金带材压磁特性研究[J];功能材料;2015年19期
6 曹海龙;朱石坚;楼京俊;杨理华;李超博;;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的磁路设计与仿真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15年06期
7 周小明;赵辉;朱正吼;杜康;;Fe_(73.5)Cu_1Nb_3Si_(13.5)B_9非晶合金带材的压磁特性[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5年02期
8 王瑛;张璋;周尚;;基于磁阻抗测量法的应力传感器[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5年03期
9 ZHANG Chongyuan;WU Manlu;CHEN Qunce;LIAO Chunting;;Piezomagnetic In-situ Stress Monitor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4年05期
10 付远;朱正吼;乔宝英;;FeCuNbSiB粉体/丁基胶复合薄膜力敏特性[J];功能材料;2013年2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袁惠群;孙华刚;李东;李岩;;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磁滞非线性动力学仿真[J];力学与实践;2009年03期
2 王湘江;王兴松;;超磁致伸缩驱动器建模及其迟滞补偿[J];仪器仪表学报;2007年05期
3 邬义杰,项占琴;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活塞异形销孔加工原理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09期
4 邬义杰,刘楚辉;超磁致伸缩驱动器设计方法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06期
5 吕福在,项占琴,戚宗军,程耀东;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高速强力电磁阀的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0年02期
6 王祁,聂伟,于航;几种智能传感器简介[J];传感器技术;1998年04期
7 吕惠民,田敬民;压力传感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半导体技术;1998年02期
8 吴安国;磁致伸缩型非晶磁性传感器──磁性传感器的现状和未来(二)[J];磁性材料及器件;199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金捷;;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实验研究[J];包钢科技;2008年S1期
2 孙华刚;袁惠群;冯广斌;曹登庆;;用于非圆切削的超磁致伸缩换能器耦合磁弹性模型[J];中国机械工程;2009年18期
3 王亚普;龙士国;;温度对磁致伸缩换能器动态输出特性的影响[J];压电与声光;2014年02期
4 顾煜炯;磁致伸缩换能器材料的物理特性[J];现代电力;1998年03期
5 ;磁致伸缩换能器材料磁性能的加工控制[J];仪表材料;1971年05期
6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袁惠群;李鹤;刘永熙;杨李色;闻邦椿;;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声辐射特性实验[A];振动利用技术的若干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袁惠群;孙华刚;潘冬花;杨李色;;具有磁滞回非线性特性的超磁致伸缩换能器响应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华刚;超磁致伸缩换能器耦合磁弹性理论及车削加工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郑加驹;超磁致伸缩换能器滞回非线性模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丹;磁致伸缩换能器驱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白娟;稀土-铁材料磁致伸缩换能器的结构设计与特性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薛胤龙;超磁致伸缩换能器多场耦合非线性模型及其数值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杨蔚柠;偏置磁场对稀土超磁致伸缩换能器性能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5 李要;稀土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动态特性及其应用[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杨贵新;超磁致伸缩换能器驱动系统的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涂林;阵列式稀土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动态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梁俊虎;基于有限元法的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磁路结构设计及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谷东光;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磁场和温度场分析及其结构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10 袁娅;稀土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结构设计及性能优化[D];湘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86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686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