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机械合金化制备Ag-Cu-Sn钎料的组织和热稳定性

发布时间:2018-04-05 09:51

  本文选题:Ag-Cu-Sn钎料 切入点:过饱和固溶体 出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研究了机械合金化制备Ag-Cu-Sn三元体系形成过饱和固溶体的可能性,并对所得到的非平衡球磨产物的组织结构、热稳定性及其铺展重熔后的金相组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球磨工艺和第三组元含量,可得到以过饱和固溶体为主要组成相的钎料合金粉,减少或细化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相。真空退火时,富银固溶体相较稳定,富铜固溶体相易于分解生成Cu_3Sn,银锡化合物可分解形成Ag基固溶体和富锡相,铜锡化合物的分解产物则为多种中间相,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转变顺序逐渐向铜锡原子比例增大的方向进行。以过饱和固溶体为主要组成相的钎料合金粉在重熔后虽然仍存在金属间化合物相,但金相组织明显细化。
[Abstract]:The possibility of forming supersaturated solid solution in Ag-Cu-Sn ternary system by mechanical alloying was studied. The microstructure, thermal stability and metallographic structure of the obtained non-equilibrium ball milling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by controlling the ball milling process and the content of the third component, the solder alloy powder with supersaturated solid solution as the main phase can be obtained, and the brittle intermetallic phase can be reduced or refined.During vacuum annealing, the Ag-rich solid solution phase is more stable, the copper-rich solid solution phase is easy to decompose to form CuS3 Sn.The Ag base solid solution and rich tin phase can be decomposed into Ag base solid solution and rich tin phase, and the decomposition products of Cu Sn compound are various mesophase,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The transition sequence is gradually moving towards the increase of the ratio of copper and tin atoms.Although intermetallic phase still exists in the filler alloy powder with supersaturated solid solution as the main phase after remelting, the metallographic structure is obviously refined.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计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杭州华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Y16F050005)
【分类号】:TG4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哲;陆伟;严彪;;机械合金化制备高熵合金研究进展[J];金属功能材料;2012年03期

2 杨君友,张同俊,李星国,崔];机械合金化研究的新进展[J];功能材料;1995年05期

3 张小明;机械合金化工艺的新进展──新材料的制备(1)[J];稀有金属快报;1999年06期

4 张小明;机械合金化工艺的新进展──新材料的制备(2)[J];稀有金属快报;1999年10期

5 杨朝聪;机械合金化技术及发展[J];云南冶金;2001年01期

6 高丽丽;刘力;;机械合金化的发展[J];化工科技;2007年01期

7 ;新的机械合金化轻金属材料[J];轻合金加工技术;1989年06期

8 周柱坤;王戎丞;陈红梅;欧阳义芳;;表面机械合金化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S2期

9 吴年强,李志章;机械合金化的机制[J];材料导报;1997年06期

10 李凡,黄海波,吴炳尧;用扫描电镜研究机械合金化过程[J];电子显微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凡;黄海波;吴炳尧;;用扫描电镜研究机械合金化过程[A];第三届全国扫描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汪峰涛;吴玉程;王涂根;任榕;;机械合金化对W-20Cu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王欣;唐电;周敬恩;;75%TiO_2-25%SiO_2氧化物的机械合金化[A];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聂彦;张磊;龚荣洲;何华辉;;过程控制剂对机械合金化制备Fe-Co合金的影响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5 谭晓华;鲁小川;阳松平;徐晖;夏雷;董远达;;机械合金化Nd_(60)Fe_(20)Al_(10)Co_(10)合金的研究[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志平;机械合金化制备非平衡相及其表征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峰;镍基Al_2O_3-TiB_2金属陶瓷粉体机械合金化机制及其涂层组织性能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2 陈贞军;表面机械合金化制备铝基表面复合层及力学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3 段翠媛;机械合金化制备高氮不锈钢及高氮不锈钢涂层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4 王小军;Al-TiO_2-B_2O_3粉末机械合金化机制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柴宗霞;机械合金化—退火法制备铝钌金属间化合物[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郭德博;铝合金的机械合金化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7 李泽敏;Ti-Mg合金的机械合金化[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8 方思聪;机械合金化AlCoFeNiCu系高熵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9 王庆学;Fe-Si体系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及其磁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10 刘彦霞;超细碳化物的机械合金化合成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14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714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7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