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基于逾渗理论的非晶合金屈服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4 08:27

  本文选题:非晶合金 + 逾渗理论 ; 参考:《物理学报》2017年18期


【摘要】:从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出发,基于处理强无序和具有随机几何结构系统常用的理论方法——逾渗理论来描述非晶合金剪切屈服时的塑性流变.为了更好地理解非晶合金剪切带萌生时的临界问题,结合已有的"自由体积(free volume)模型"和"剪切转变区(shear transformation zone)模型",建立了非晶合金剪切转变的逾渗模型.以Cu_(25)Zr_(75)二元非晶合金为例,计算了在剪切转变区内易发生塑性流动的原子团簇剪切失稳的逾渗阈值,并粗略估算了这些原子团簇的大小.研究发现,剪切失稳的逾渗阈值与临界约化自由体积浓度(x_c~2.4%)有着相似的特性,不同之处在于其值与自由体积的分散度有着密切联系.研究结果作为非晶合金的韧脆转变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Abstract]:Based on the microstructures of amorphous alloys, the percolation theory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plastic rheology of amorphous alloys at shear yiel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ercolation, which is commonly used to deal with the strong disorder and the system with random geometric structure.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ritical problem in the initiation of shear bands of amorphous alloys, a percolation model for shear transition of amorphous alloys is established by combining the existing "free volume free volume model" and "shear-transition zone transformation model".The percolation threshold for the shear instability of clusters which are prone to plastic flow in the shear transition region is calculated, and the size of these clusters is estimated roughly.It is found that the percolation threshold of shear instability is similar to that of critical reduced free volume concentration (C / C = 2.4), but the difference is that its valu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spersion of free volume.The results provide a new idea for ductile-brittle transition of amorphous alloys.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1471139,51071134)资助的课题~~
【分类号】:TG139.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英,张藏淑,廖丽红,张伟光;测定非晶合金带中氢含量[J];冶金分析;2001年06期

2 王晓军;陈学定;夏天东;康凯;彭彪林;;非晶合金应用现状[J];材料导报;2006年10期

3 汪卫华;;非晶合金塑性研究的新进展[J];自然杂志;2006年06期

4 李雷鸣;徐锦锋;;大体积非晶合金的制备技术[J];铸造技术;2007年10期

5 ;第4届全国非晶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学术会议召开[J];科学通报;2007年23期

6 张哲峰;伍复发;范吉堂;张辉;;非晶合金材料的变形与断裂[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8年04期

7 伍复发;张哲峰;;非晶合金的变形与断裂行为[J];中国基础科学;2008年04期

8 侯轶轩;;浅谈非晶合金材料的变形与断裂[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5期

9 姜大伟;牛玉超;贾强;赵红;;非晶合金拉应力流变测量实验装置的研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08期

10 ;非晶合金材料合作研究取得进展[J];光机电信息;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兵兵;王艳波;文军;杨海;隋曼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对非晶合金结构的影响[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孙笠;崔振江;宋启洪;王景唐;;用于多相催化的非晶合金催化剂[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3 陈艳;蒋敏强;魏宇杰;戴兰宏;;基于原子结构及相互作用势的非晶合金断裂准则[A];第十二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肖勋;张春华;;硅钢与非晶合金使用情况的比较以及材料的改善建议[A];2010第11届中国电工钢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房卫萍;杨凯珍;张宇鹏;刘凤美;刘正林;刘师田;易江龙;许磊;;低碳经济下的非晶合金发展与应用[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沈宁福;张国胜;王西科;杨占胜;;大比表面积非晶合金催化材料的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卢志超;李德仁;周少雄;;非晶合金丝的制备及巨磁阻抗效应的应用[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邢力谦;;非晶合金的应用及进一步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郭文全;王景唐;;描述非晶合金粘度与其熔体粘度关系的公式[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10 冯翔;杨玉英;江道祥;;非晶合金材料行业产业化发展初探[A];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钱卓 通讯员 王刚 乔杰先;即墨成立我省首家非晶合金重点实验室[N];青岛日报;2011年

2 晓青;青岛建立山东首家非晶合金重点实验室[N];中国建材报;2011年

3 记者  李大庆 通讯员  孙秀锦;新非晶合金具惊人超高塑性和超高强度[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德强;块体Ti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制备及组织与性能[D];燕山大学;2015年

2 朱玉英;机械合金化制备TiAl基非晶合金及其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刘学;基于非晶合金的微纳结构热塑性成型制备与表征[D];清华大学;2015年

4 李晋锋;高磁性元素含量Fe基块体非晶合金制备与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5 张丹;TiZr/ZrCu基非晶合金及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6 张琪;非晶合金纳米线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7 傅杰;非晶合金激光喷丸力学性能与变形行为实验研究及数值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8 张茂;锆基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的氧化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9 李波;块体锆基非晶合金焊接物理冶金机理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吴晓;锆基非晶合金微成形技术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冬冬;非晶合金的结构和玻璃形成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魏勋利;非晶合金纳米切削机理的分子动力学仿真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邵学丽;Fe-Cr-Mn-N非晶合金的机械合金化制备、退火处理与磁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高振;T91和304H锅炉管束用非晶合金涂层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何沛哲;非晶合金表层结构异化及其与塑性关系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李英杰;Fe基非晶合金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及磁场对其耐蚀性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7 王永刚;溶质元素对Al-Ni-RE基非晶合金骨架相结构及腐蚀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程翔;微弧氧化制备Zr基非晶合金表面涂层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王博;钛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粉末冶金制备及退合金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费义濵;超声辅助Sn于Zr_(55)Cu_(30)Al_(10)Ni_5块状非晶表面润湿及层间金属化合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48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748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a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