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电弧喷涂铝涂层阳极氧化后表面-截面结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9 22:32

  本文选题:S钢 + 阳极氧化 ; 参考:《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摘要】:采用电弧喷涂工艺在S355钢表面制备Al涂层,并对其进行阳极氧化处理,通过SEM,EDS和XRD等技术分析试样表面-截面形貌、化学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探讨氧化膜-Al涂层-基体的结合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阳极氧化膜中Al与O出现富集现象,以Al2_O_3形式存在;Al与O原子在氧化膜中为高浓度分布,构成氧化膜-Al涂层-基体的复合防腐蚀体系;Al涂层为富Al层,原子含量较高,而基体中Fe原子在界面处发生扩散现象;Al涂层中少量Al原子扩散进入基体,在界面处与Fe反应生成Fe-Al化合物,提高电弧喷涂Al涂层的结合强度。
[Abstract]:Al coating was prepared on the surface of S355 steel by arc spraying and anodized. The morphology of surface section, distribution of chemical elements and composition of phase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SEM-EDS and XRD. The bonding mechanism of oxide film-Al coating-substrate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 and O are enriched in anodic oxide film. The Al and O atoms in the anodized film are distributed in high concentration in the form of Al2_O_3. The composite anticorrosive system composed of oxide film Al coating and substrate is Al rich layer. The Fe atoms in the substrate diffused at the interface. A small amount of Al atoms in the Al coating diffused into the matrix and reacted with Fe at the interface to form Fe-Al compounds, which improved the bonding strength of the arc sprayed Al coating.
【作者单位】: 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常州大学江苏省材料表面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江苏省科协首席专家(工程师)项目(2013-216)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BE2016052)~~
【分类号】:TG17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瑜煜;不锈钢阳极氧化着金黄色技术[J];材料保护;1999年10期

2 ;防止钢腐蚀产生氢的阳极氧化苯胺膜[J];材料保护;1999年10期

3 许岩,旷亚非,刘淑坤;铝在磷酸体系中复合阳极氧化研究[J];电镀与环保;2000年02期

4 王明亮,李凤林;铝箔连续阳极氧化生产工艺[J];铝加工;2000年03期

5 吴昊;阳极氧化着黑色常见故障[J];电镀与环保;2001年05期

6 薛方勤,韩夏云,郭忠诚,龙晋明;铝合金瓷质阳极氧化的工艺探讨[J];电镀与环保;2002年02期

7 崔昌军,彭乔;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研究综述[J];全面腐蚀控制;2002年06期

8 郭兴伍,丁文江;镁合金阳极氧化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材料保护;2002年02期

9 熊劲松;阳极氧化挂具的设计与应用[J];电镀与涂饰;2004年03期

10 仇启贤;;浅谈几例阳极氧化故障处理[J];电镀与环保;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振亚;李磊;;铝合金阳极氧化着色质量的改进[A];第五届电子产品防护技术研讨会论文集(续)[C];2006年

2 刘传烨;董强;欧阳贵;邹瑞海;;有机光导鼓阳极氧化生产工艺[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郑瑞庭;;铝及其合金铬酸阳极氧化[A];天津市电镀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冯灿辉;韩光良;;铝及其合金类陶瓷阳极氧化新工艺[A];2005'(贵阳)表面工程技术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珍芳;;铸铝合金本色阳极氧化[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6 刘传烨;董强;欧阳贵;邹瑞海;;有机光导鼓阳极氧化生产工艺[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钱建刚;李荻;郭宝兰;;氢氧化钠浓度对镁合金阳极化的影响[A];2004年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赵占西;赵建华;马骏;;铝合金阳极氧化n-SiC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试验[A];第九届全国转化膜及表面精饰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徐刚;;M5合金阳极氧化研究[A];2006全国核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巩运兰;杨云;白正晨;;电压施加方式对阳极氧化钛薄膜晶体结构的影响[A];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罗松;钢基表面微纳多尺度结构的制备、表征与润湿特性研究及其在抗粘污涂层中的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2 刘渝萍;基于半导体电化学理论的镁合金阳极氧化成膜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刘通;阳极氧化预处理铝基体新型涂层的制备及其海洋防腐防污功能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朱绪飞;多孔阳极氧化铝形成机理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邢俊恒;钛表面阳极氧化物的生长、结构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刘帅;钛合金材料表面阳极氧化和微弧氧化改性涂层的构建及生物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7 王莉贤;铝合金高防护性阳极氧化复合膜及其原位偶合着色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8 郭兴华;镁合金阳极氧化/SNAP复合工艺及涂层耐蚀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祥;7A04铝合金构件及阳极氧化标样的疲劳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周敏;铝的阳极氧化及其多孔膜作为元素扩散阻挡层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3 李春影;高硅铝合金—磷钼酸电解液阳极氧化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4 孔祥确;医用钛合金表面连通多孔层的阳极氧化制备及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付晓龙;阳极氧化对钛种植体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6 陈志勇;阳极氧化AAO膜载铜催化剂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陈顾;阳极氧化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8 王洛源;多孔NiO薄膜的制备及其甲醇电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崔皎洁;绝缘铝芯绕组线阳极氧化改性工艺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魏晗;钛表面高太阳吸收膜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75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775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7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