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35钢超疏水表面制备及耐蚀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刻蚀 + 粗糙度 ; 参考:《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16年06期
【摘要】:采用化学刻蚀与低表面能修饰的方法在Q235钢基体上制得超疏水表面。通过扫描电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接触角测量仪研究了刻蚀液组成对金属表面粗糙度以及润湿性的影响。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其表面防腐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化学刻蚀和低表面能物质修饰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超疏水表面;刻蚀液中硝酸的浓度对金属表面粗糙度起主要作用,随着刻蚀液中硝酸浓度的增加,粗糙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通过在粗糙结构表面构筑低表面能涂层可以获得超疏水表面,经浓度为20%(质量分数)硝酸刻蚀液刻蚀的表面涂覆二甲基硅氧烷(PDMS)后,疏水性最佳,接触角为163°。电化学数据表明,超疏水金属表面具有较好的防腐性能,这主要是由超疏水表面的空气层、PDMS层和疏水金属表面三者的协同作用形成的腐蚀抑制作用。
[Abstract]:The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was prepared on Q235 steel substrate by chemical etching and low surface energy modific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position of etching solution on the surface roughness and wettability of metal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e (LCM) and contact angle measuring instrument. The surface anticorrosion performance was tested by electrochemical workst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has been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chemical etching and low surface energy material modifica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nitric acid in the etching solution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metal, with the increase of nitric acid concentration in the etching solution. Roughness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The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can be obtained by constructing a low surface energy coating on the rough structure surface. The hydrophobicity of the surface etched with 20% nitric acid etching solution coated with dimethylsiloxane (PDMS) is the best, and the contact angle is 163 掳. The electrochemical data show that the superhydrophobic metal surface has good anticorrosion performance, which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PDMS layer and hydrophobic metal surface on the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重点实验室;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分类号】:TG17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增江;田冬;肖成龙;刘伟良;;超疏水表面:从制备方法到功能应用[J];化工进展;2009年11期
2 潘光;黄桥高;胡海豹;刘占一;;超疏水表面的润湿性及其应用研究[J];材料导报;2009年21期
3 牟丹;周奕含;;疏水高分子单链在疏水表面上吸附和扩散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2期
4 ;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取得进展[J];化工中间体;2011年04期
5 郭树虎;于志家;罗明宝;孙晓哲;;超疏水表面润湿理论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2年05期
6 秦亮;刘天庆;;亲/疏水表面上液滴滞后阻力的研究[J];化工进展;2012年08期
7 刘金秋;柏冲;徐文华;张献;刘迎凯;姚金水;刘伟良;;高黏附性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学;2013年07期
8 蒋雄;乔生儒;张程煜;胡海豹;刘晓菊;;疏水表面及其减阻研究[J];化学进展;2008年04期
9 林飞云;冯杰;黄明达;钟明强;;基于不锈钢模板热压微模塑构建聚乙烯超疏水表面[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0年02期
10 赖跃坤;陈忠;林昌健;;超疏水表面黏附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化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环;耿信鹏;王保怀;白泉;;变性牛血清蛋白在适度疏水表面上构象变化的盐浓度依赖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柴瑜;耿信鹏;彭晶晶;郑长征;;盐浓度对天然核糖核酸酶在疏水表面上吸附稳定性及构象影响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耿信鹏;郑美荣;王保怀;耿信笃;刘爱玲;;天然溶菌酶在疏水表面置换吸附焓的盐浓度影响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王倩;杨振忠;;利用海胆状复合微球制备超疏水表面[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陈胜;崔树勋;;超疏水表面自清洁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2分会:溶液中的聚集与分子组装[C];2013年
6 冯小艳;耿信鹏;周烨;侯海云;;盐浓度对变性α-淀粉酶在疏水表面上吸附及构象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宋付权;武玉海;俞巨高;;疏水-超疏水表面的简易制备方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姜程;王齐华;;超疏水表面的研究及制备[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胡海豹;陈立斌;黄苏和;鲍路遥;;水滴撞击超疏水表面的弹跳行为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王媛怡;王庆军;陈庆民;;不同化学修饰超疏水表面疏冰功能的验证[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大庆;新面料何以冬暖夏凉[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孔令豪;磷铜超疏水表面的质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2 钱柏太;金属基体上超疏水表面的制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杨昊炜;聚硅氧烷超疏水表面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晶;多元耦合仿生疏水金属表面制备原理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银龙;溶胶—凝胶法和水热合成法制备超疏水表面及其结构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杨娜;超疏水表面在镁合金上制备及其抗腐蚀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侯金林;反应性聚硅氧烷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超疏水表面的构筑[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梦蕾;微—纳米二元结构超疏水表面抑冰性能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伟;镁合金基体上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功能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时庆文;铝合金基体超疏水表面抗冰特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4年
7 刘英雨;不锈钢基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童文建;钛基体超疏水表面的刻蚀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9 吕大梅;铝基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与腐蚀防护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10 赵丽斌;铜基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91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791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