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联叶片磨抛机床误差分析及实验研究
本文选题:混联机床 + 实验模态 ; 参考:《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制造业与制造技术的发展对机床的加工精度及整机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机床自身的运动精度、刚度、抗振性等动态特性直接影响机床的整机性能进而影响所加工零件精度。本文对影响串并混联磨抛机床加工精度的几何误差进行建模与实验分析并通过实验模态分析对影响所加工叶片表面质量的磨床动态性能进行研究。对机床动力学优化设计、生产加工以及后续误差补偿提供理论指导,从而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帮助。根据实验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以串并混联磨抛机床整机及其关键子结构为研究对象对串并混联磨抛机床开展模态实验,对串并混联机床采用锤击激励和变时基采样法进行实验模态分析,并分别采用特征系统实现算法和最小二乘复指数法来识别模态参数并将两种方法识别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整机及其关键子结构的低阶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根据对频率及振型的分析得出横梁是机床的薄弱环节的结论,并提出改进意见。分别采用不同建模方法建立了混联机床串联部分与并联部分的空间几何误差模型。详述多体系统理论误差模型对于建立简单串联结构误差模型的优势以及对于多封闭环复杂的并联机构建模的不足之处。然后基于多体系统理论对混联机床中的串联结构部分建立空间误差模型。并基于Rodrigues参数描述和矩阵全微分理论对以3-RPS并联结构为主体的机床叶片夹具定位点几何位姿误差建模。通过将形状公差6级所对应的公差值设为各零件制造误差并代入所建立的基于矩阵全微分理论的空间误差模型中进行数值仿真,分析机构中各几何误差对动平台上叶片夹具定位点处X、Y、Z向运动位姿精度的影响。针对机床一组运动学逆解,设定所有零件制造误差为GB/T1184-1996中6级公差对应值,并对单个零件误差取值从6级公差值到7级公差值变化时叶片夹具定位点处X、Y、Z向位姿变化情况进行仿真。对于串联部分空间误差分布研究,首先利用激光干涉仪对混联机床X轴与Y轴的定位误差、直线度误差以及角度误差共十项误差进行测量。根据多次测量得到各项几何误差的分布情况并代入基于多体系统理论建立的机床串联部分的几何误差模型。然后通过线性插值计算研究在X、Y轴联动的的工况下,机床串联部分运动时所产生的空间误差总体变化规律。通过MATLAB处理得到X、Y轴工作区域内空间综合误差分布情况。截取叶片纵磨时规划的一段机床运动轨迹进行空间误差分析。通过比较X轴与Y轴的各项几何误差与综合误差各向分量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得出其对综合误差的影响程度。接下来通过数值积分比值计算,定量计算出X、Y轴定位误差、直线度误差等误差占综合误差的比例。对于并联部分空间误差分布研究,首先利用位移传感器对A、B、C电动缸的定位误差进行测量分析。然后选取一组叶片旋转磨抛截面轨迹特征点并将其代入机床并联机构误差模型,计算得到该组叶片轨迹特征点的误差变化规律,为后续机床误差补偿提供指导。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geometric error model of the machine tool is set up by using the characteristic system theory and the matrix complete differential theory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G58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国民;周健伊;易臻希;;精密磨抛头设计[J];科技资讯;2007年29期
2 吴贵生,胡旦阳;砂页轮的磨抛机理及其试验研究[J];磨料磨具与磨削;1990年04期
3 ;小型精密手工磨抛仪获国家发明专利[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05期
4 吴晓君;孙树栋;;研磨中心上曲面自动磨抛的实验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11期
5 范靖亚;挤铝模具的挤压珩磨抛光[J];轻合金加工技术;1984年04期
6 谢朝学;用筒式滚磨机对不锈钢餐刀进行磨抛工艺的研究[J];磨料磨具与磨削;1992年05期
7 智黎;;双头程控磨抛机[J];机械与电子;1993年01期
8 刘克;;工业机器人自动磨抛系统[J];福建农机;2010年04期
9 余岩;;不锈钢叉子的高效磨抛技术[J];新技术新工艺;2011年12期
10 刘领涛;孙维连;王会强;;金相试样磨抛机控制系统设计[J];电工技术;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浩程;张宏太;张德良;方新;;行星滚磨抛光磨料流态特征的数值模拟[A];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2 余英良;王翠兰;;车磨抛合一的数控加工及抛磨循环程序的应用[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张丽红;石材地面“无缝磨抛与翻新技术”[N];中国矿业报;2002年
2 于茗仲 王维升;手扶式多功能石材磨抛加工机问世[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3 郑原驰 仲崇玉 本报记者 李林岩;探索点亮新生活[N];吉林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霍文国;钛合金干式磨抛加工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李大奇;叶片双面磨抛系统及路径规划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赵军;大构件焊缝磨抛机器人视觉测量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兴展;弹性磨具磨抛加工中磨抛参数与磨抛效果相关性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睿平;采用弹性磨具对M300磨抛的微观接触参数模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程小汉;多面数控磨抛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厦门理工学院;2016年
4 袁强;整体叶盘磨抛/测量轨迹规划与工艺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高亚鹏;整体叶盘磨抛工具系统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付林;叶片复杂曲面磨抛加工路径规划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蔡得领;机器人砂带磨抛控制系统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宋鹏飞;石材线条数控磨抛机的研究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杨龙;机器人砂带磨抛力建模及其在钛合金叶片加工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赵永兵;混联叶片磨抛机床误差分析及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795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79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