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锈青铜文物材料在环境模拟介质中的腐蚀发展行为
本文选题:带锈青铜 + 粉状锈 ; 参考:《表面技术》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研究3种带锈青铜及裸青铜文物材料在3种环境模拟液中的腐蚀发展行为。方法采用动电位扫描和SEM-EDS等方法研究试样的腐蚀特征和现象。结果在模拟大气环境介质中,电位在50~160 m V阳极极化范围内,与其他三种青铜材料相比,带CuCl锈青铜的阳极腐蚀电流密度最小;在模拟海水介质中,锈蚀青铜的腐蚀电流密度略大于裸青铜的;在模拟SO_2环境介质中,4种青铜试样的Rp值均大于大气环境介质中的。结论在模拟大气环境介质中,且阳极极化电位接近自腐蚀电位时,CuCl锈对青铜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性;在模拟海水环境介质中,带锈青铜的表面锈对基体没有保护作用;在模拟SO_2环境介质中,与在模拟大气环境介质中相比,SO_3~(2-)的引入会抑制青铜的腐蚀。表面形貌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裸青铜、CuCl锈青铜和混合锈青铜在模拟SO_2环境介质中,有点蚀现象发生,对粉状锈的生成有抑制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three kinds of rusty bronze and bare bronze in three kinds of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solution. Methods the 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henomena of samples were studied by potentiodynamic scanning and SEM-EDS. Results in the simulated atmospheric medium, the anode corrosion current density of the bronze with CuCl rust was the lowest in the range of 50 ~ 160mV anode polarization, and in the simulated seawater medium, the corrosion current density of the anode with CuCl rust bronze was the lowest. The corrosion current density of corroded bronze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are bronze, and the RP value of four bronze samples in simulated SO_2 medium is higher than that in atmospheric medium. Conclusion when the anodic polarization potential is close to the self-corrosion potential, CUCL rust can protect the bronze matrix in simulated atmospheric medium, but the surface rust of rusted bronze has no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matrix in the simulated seawater environment. In the simulated SO_2 environment medium,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e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medium, the introduction of so _ S _ 3H _ (2) can inhibit the corrosion of bronze. The results of surface morphology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um analysis show that the corrosion of bare bronze and mixed bronze in simulated SO_2 environment is a little, which can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powdery rust.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博物馆;
【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14088) 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重点支撑项目(13231203000)~~
【分类号】:K876.41;TG17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颢;田建;李晓帆;高静铮;谢云贵;梁钰珠;马卫军;李良;杨学芳;;青铜文物修复与保护进展[J];腐蚀与防护;2013年09期
2 王福谆;;先秦时期的大型青铜文物[J];铸造设备与工艺;2010年04期
3 胡星明;毕建洪;;青铜文物腐蚀与保护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4 陈淑英;张然;柳敏;;青铜文物缓蚀剂效率及封护剂抗腐蚀能力的比较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3年04期
5 “青铜文物保护新技术研究”课题组;青铜文物保护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殷都学刊;2004年03期
6 范崇正,王昌燧,赵化章,王胜君;氯化亚铜氧化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初探[J];物理化学学报;1992年05期
7 陈善华;刘思维;孙杰;;青铜文物的光电子能谱分析[J];材料保护;2007年02期
8 王菊琳,许淳淳,于淼;已锈蚀青铜在大气环境中的腐蚀发展及其保护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5年05期
9 张瑛,蔡兰坤,顾小兰,祝鸿范,周浩;青铜文物锈体的组织结构分析[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5年04期
10 陈善华;刘思维;孙杰;;青铜文物光电子能谱分析[J];材料工程;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浩;祝鸿范;;青铜文物锈体的形貌观察和分析研究[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中国西周出土青铜文物腐蚀的初步研究(英文)[A];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十年进展[C];2004年
3 于淼;许淳淳;王菊琳;;青铜文物的清洗及封护[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王菊琳;吕国诚;许淳淳;;青铜文物腐蚀机理研究进展[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王菊琳;许淳淳;丁艳梅;;MBO对各种锈蚀状态的青铜表面缓蚀性能的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国松;周永璋;黄益明;朱一帆;万俐;徐飞;;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在AMT保护青铜文物中的应用[A];200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张佩琛;;新型无氯钎剂与钎料在青铜文物焊接修复中的应用[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张元;;望谟出土的夜郎青铜器[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徐飞;;缓蚀剂BTA与AMT保护青铜文物的对比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刘育玲;马菁毓;;色差计在文物青铜保护中应用初探[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葛建霞;青铜文物保护添新技术[N];安阳日报;2006年
2 陈淑英;化学在青铜文物保护中的应用与研究[N];中国文物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杨西民;青铜国宝有了“疗养院”[N];宝鸡日报;2007年
4 姚青芳;金相分析鉴定青铜文物[N];中国文物报;2000年
5 朱小猪;“文化和市”需要群众广泛参与[N];玉溪日报;2011年
6 王亮 李季珍 夏寅;秦冶金制造及相关社会考古学研究进展报告[N];中国文物报;2011年
7 游雪晴;展现历史深处的中国创新之光[N];科技日报;2008年
8 郭桂香;创新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共同的灵魂[N];中国文物报;2014年
9 要刚;稀世青铜宝鼎遇险记[N];人民政协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绿赞赞”国宝冒出来[N];光明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林颖;带锈青铜文物材料在环境模拟液中的腐蚀发展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2 吴杰;溶胶—凝胶法制备青铜文物防蚀封护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3 方柳静;青铜的大气腐蚀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4 余萍;青铜表面有机—无机杂化防护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16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81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