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GH4169高温合金端面车削表面变质层的形成机理

发布时间:2018-05-02 11:44

  本文选题:切削力 + 温度-应变分布 ; 参考:《航空材料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利用实验和DEFORM-3D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加工参数下切削力、温度和应变场,以及残余应力、显微硬度、微观组织的变化,研究GH4169端面车削表面变质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表面变质层的形成是热力耦合作用于材料微观组织的结果;加工强度增大,切削力和切削热增大,表层金属等效应变增大,塑性变形更加显著,金相组织改变越明显,晶粒变形程度越大;在加工参数范围内,温度影响层深度为130~200μm,等效应变层深度为100~220μm,残余应力层为80~110μm,硬化层深度为50~80μm,表面变质层深度为2.5~5μm。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experiment and DEFORM-3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he changes of cutting force, temperature and strain field, residual stress, microhardness and microstructure under different processing parameters are analyz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urface metamorphic layer in GH4169 turning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surface metamorphic layer is the result of thermo-mechanical coupling effect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 the machining strength increases, the cutting force and the cutting heat increase, the equivalent strain of the surface metal increases, and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become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range of processing parameters, the depth of temperature affected layer is 130 ~ 200 渭 m, the depth of equivalent strain layer is 100 ~ 220 渭 m, the residual stress layer is 80 ~ 110 渭 m, the depth of hardening layer is 5080 渭 m, and the depth of surface metamorphic layer is 2.5 ~ 5 渭 m.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973项目资助
【分类号】:TG132.3;TG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美田;;磨削加工的变质层[J];新技术新工艺;1983年04期

2 李建明;靳九成;李学谦;夏宗禹;;大型铁路轴承表面变质层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3 郭涛;王笃诚;;关于电火花线切割变质层的研究[J];电子工艺技术;1991年02期

4 仰书介;磨削变质层状态在线监视仪[J];轴承;1992年03期

5 李崇豪,赵向东;陶瓷材料电加工后变质层厚度的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6 马伏波;陈树峰;;已加工表面变质层的研究[J];煤矿机械;2013年06期

7 殷玲,刘忠,陈日曜;大理石抛光表面变质层的研究[J];磨料磨具与磨削;1993年02期

8 林述温,曹瑞涛,莫开旺;轴承沟道磨削变质层与磨削工艺参数关系的研究[J];机械工艺师;1997年01期

9 林述温,莫开旺;轴承沟道磨削工艺参数对磨削变质层的影响规律[J];磨床与磨削;1997年01期

10 岳彩旭;杨永衡;刘飞;刘献礼;;精密硬态切削过程中已加工表面变质层生成研究[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富强;邹丹;臧海天;;硬质合金线切割加工变质层的形成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A];2009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茹胜民;赵兴东;苏丹;;表面可见晶粒对GH4169合金盘组织和性能的影响[A];第十二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吕旭东;杜金辉;邓群;;GH4169合金的持久寿命[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杜金辉;邓群;曲敬龙;吕旭东;王民庆;毕中南;徐廷浩;;GH4169合金盘锻件制备技术发展趋势[A];第十二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董鹏;梁晓康;陈济轮;何京文;陈靖;刘敏;;激光熔化沉积GH4169激光焊接初步研究[A];第15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13年

6 杨亮;喻健;董建新;张麦仓;;GH4169合金锻件组织控制模型及工艺模拟[A];第十二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杨;王磊;张伟;胥国华;吕旭东;张北江;;脉冲电流对GH4169合金拉伸性能及变形行为的影响[A];第十二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吴冰;左从进;毛智勇;张彦华;熊林玉;;GH4169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CTOD断裂韧性[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邓群;周奠华;王建平;杜金辉;曲敬龙;;热处理制度的改变对GH4169合金显微组织及析出相的影响[A];动力与能源用高温结构材料——第十一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付书红;董建新;张麦仓;谢锡善;;改型GH4169合金的研究[A];动力与能源用高温结构材料——第十一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俊;镍基高温合金GH4169高速切削相关技术与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李峰;基于定位强化感应加热技术的磨削表面残余应力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王军强;大型壳体结构焊接变形及残余应力调控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董亚波;2A14铝合金厚板残余应力表征及消减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林松盛;Ti-TiN-Zr-ZrN抗冲蚀多层膜的制备、结构及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潘龙;脉冲电流法调控碳钢残余应力的机理及相关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计鹏飞;内部残余应力的SWXRD方法及在搅拌摩擦焊铝合金板中的应用[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8 沈磊;基于压痕隆起量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9 李亚楠;7055铝合金厚板淬火—预拉伸残余应力演变及预测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7年

10 曹江;2A02高强度铝合金热加工残余应力研究及其数值模拟[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俊生;钛合金薄壁窄槽电加工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2 宋良杰;电火花线切割工艺参数对高碳马氏体不锈钢变质层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王婷;超高强度钢磨削表面变质层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秦泗伟;高速干硬切削表面变质层动态再结晶的有限元—元胞自动机耦合模拟与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冯景洋;车削1Cr18Ni9Ti粘焊变质层特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年

6 杨永衡;淬硬模具钢已加工表面变质层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7 廖晓航;δ相时效处理GH4169合金热加工组织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8 张程;GH4169合金中γ″相的析出与粗化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9 王静;Cr12MoV线切割电参数优化及变质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冯莹娟;锻造-冷辊轧GH4169合金叶片组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33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833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7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