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铝合金静止轴肩搅拌摩擦焊组织非均质性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04 00:12

  本文选题:-T铝合金 + 静止轴肩搅拌摩擦焊 ; 参考:《焊接学报》2017年08期


【摘要】:对6061-T6铝合金静止轴肩搅拌摩擦焊(stationary shoulder friction stir welded,SSFSW)接头组织非均质性与力学性能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SSFSW焊接接头存在明显的组织非均质性,表现在晶粒尺寸及形状、沉淀相种类及分布形态不同,其中沉淀相析出不同是影响力学性能差异的主要因素.由于组织非均质性导致紧邻焊核区的热影响区软化严重,其硬度和抗拉强度在接头区域最低,分别为母材的60%和72%,为接头最薄弱部分.由于沉淀强化和晶粒细化效应,焊核区的强度与塑性最好,而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达到母材的88%和215%.随着与焊核区距离的增加,热影响区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增加,断后伸长率不断降低.
[Abstract]: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icrostructure heterogene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ationary shoulder friction stir welded SSFSWs welded by static shaft-shoulder 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 of 6061-T6 aluminum alloy wa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obvious microstructure heterogeneity in SSFSW welded joint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grain size and shape, type and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ed phases, among which the precipitation of precipitated phases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difference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hardness and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heat-affected zone adjacent to the nuke zone are the lowest in the joint area, which are 60% and 72% of the base metal, respectively, and the weakest part of the joint. Due to th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strengthening and grain refinement, the strength and plasticity of the nugget are the best, while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the elongation after breaking reach 88% and 215% of the base metal, respectively.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yield strength of the heat-affected zone increase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stance from the nugget zone, and the elongation of the heat-affected zone decreases continuously after breaking.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天津市现代连接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卫星制造厂;
【基金】:五院CAST创新基金资助项目(C02016056)
【分类号】:TG45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耀武,唐伟;搅拌摩擦焊的原理与应用[J];电焊机;2000年01期

2 柯黎明,邢丽,刘鸽平;搅拌摩擦焊工艺及其应用[J];焊接技术;2000年02期

3 傅志红,黄明辉,周鹏展,贺地求;搅拌摩擦焊及其研究现状[J];焊接;2002年11期

4 张田仓,郭德伦,陈沁刚,栾国红;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技术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5 云杉;搅拌摩擦焊——最具革命性的焊接新技术——专访中国搅拌摩擦焊中心首席专家关桥院士、北京赛福斯特技术有限公司栾国红总经理[J];航空制造技术;2003年11期

6 周细应 ,柯黎明 ,刘鸽平 ,邢丽 ,夏春 ,汤旭昌;搅拌摩擦焊的温度分析[J];新技术新工艺;2003年10期

7 ;激光辅助搅拌摩擦焊[J];电焊机;2003年07期

8 ;搅拌摩擦焊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J];电焊机;2003年10期

9 姜澜,魏绪钧,姚广春,王德全;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研究现状及应用[J];材料导报;2003年06期

10 栾国红,南利辉,孙成彬,关桥;新型船舶制造技术-搅拌摩擦焊[J];热加工工艺;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田仓;郭德伦;陈沁刚;栾国红;;搅拌摩擦焊技术研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2 唐伟;郭昕昱;J C McClure;李颍;L Murr;;搅拌摩擦焊及其在铝合金连接中的应用[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3 林香祝;张敏;徐世珍;;搅拌摩擦焊技术的发展[A];第二届中国北方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关桥;栾国红;;搅拌摩擦焊的现状与发展[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5 张彦华;常金玲;刘雪梅;;搅拌摩擦焊过程的流变学初步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6 郭晓娟;董春林;康举;栾国红;付瑞东;;搅拌摩擦焊搭接界面缺陷初步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张伟;王磊;王晓晖;;3A21与6063异种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性能分析[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栾国红;郭德伦;张田仓;孙成彬;;铝合金的搅拌摩擦焊[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胡礼本;;塑料搅拌摩擦焊的力学行为[A];陕西省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崔凡;张春杰;康志明;;刚性动支撑搅拌摩擦焊工艺研究[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焦静波;将小技术做成大产业[N];中国航空报;2011年

2 张爱清;中国首台机器人搅拌摩擦焊系统推介会在制造所举行[N];中国航空报;2013年

3 栾国红 南利辉;搅拌摩擦焊:促进飞机制造技术发展[N];中国航空报;2004年

4 柴鹏;先进技术带来跨越式发展[N];中国航空报;2012年

5 柴鹏;革命性的固相焊接技术——搅拌摩擦焊[N];中国航空报;2012年

6 吴思;十年攻关路 五年飞天行[N];中国航天报;2014年

7 王姝书;突出重围“乘上”轨道交通[N];中国航天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贺喜梅;高端装备再添“新丁”[N];中国航天报;2014年

9 邹丽梅;江苏科大两项目通过鉴定[N];中国船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冬晓;铝合金静止轴肩搅拌摩擦焊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2 鄢东洋;铝合金薄壁结构搅拌摩擦焊热—力学过程的研究及模拟[D];清华大学;2010年

3 周鹏展;高强铝合金厚板搅拌摩擦焊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金玉花;高强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及薄弱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5 胡志力;2024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管材塑性变形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李博;基于搅拌摩擦焊技术的TC4钛合金表面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艳;6061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郑小茂;7A04高强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工艺及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万龙;铝/钢搅拌摩擦搭接强流变作用下界面行为及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贾浩洲;搅拌摩擦焊机床3-PRS并联头精度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刘朝磊;6061铝合金双轴肩搅拌摩擦焊工艺及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胡晓晴;基于示踪材料的双轴肩搅拌摩擦焊流场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7 姚婷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搅拌摩擦焊工艺及焊缝金属迁移行为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8 蒋笑;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残余应力测试及数值模拟[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9 仇晓磊;数控搅拌摩擦焊设备二维功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5年

10 郭柱;7075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温度场及残余应力场的数值模拟[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407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8407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f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