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基于热拉伸试验的DP590高强钢变形本构关系及热加工图

发布时间:2018-05-05 19:52

  本文选题:DP高强钢 + 热成形 ; 参考:《锻压技术》2017年01期


【摘要】:在变形温度为1123~1423 K和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对DP590高强钢进行高温热拉伸试验,得到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分析了温度和应变速率对DP590高强钢热变形时流动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应变量一定时,流动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升高和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基于热拉伸试验数据,通过线性回归分别确定了在峰值应力下DP590高强钢的高温材料常数:应变硬化指数n=3.194,热变形激活能Q=508.29 k J·mol-1,α=0.0153和A=2.126×1017s-1。构建了DP590高强钢的Arrhenius双曲正弦本构关系,与试验值相比,模型的最大误差为7.8%,最小误差为0.18%。根据DMM动态材料模型建立了DP590高强钢在应变为0.3条件下的热加工图,确定了DP590高强钢的适宜热成形区为:应变速率为0.01~0.1 s-1,变形温度为1250~1375 K。
[Abstract]:The true stress-true strain curves of DP590 high strength steel were obtained by high temperature thermal tensile tes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of 1123 ~ 1423K and strain rate of 0.01g / 10s ~ (-1).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strain rate on the flow stress during hot deformation of DP590 high strength steel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w stres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ain rate and the decrease of temperature when the strain variable is constant. Based on the thermal tensile test data, the high temperature material constants of DP590 high strength steel under peak stress were determined by linear regression: strain hardening exponent nn = 3.194, hot deformation activation energy Q = 508.29kJ mol-1, 伪 = 0.0153 and A = 2.126 脳 1017s-1, respectively. The Arrhenius hyperbolic sinusoidal constitutive relation of DP590 high strength steel is constructed.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maximum error of the model is 7.8 and the minimum error is 0.18. According to the DMM dynamic material model, the hot working diagram of DP590 high strength stee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train is 0. 3. The suitable hot forming zone of DP590 high strength steel is determined as follows: strain rate is 0. 01 ~ 0. 1 s ~ (-1) and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is 1 250 ~ 1 375 K.
【作者单位】: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基金】:重庆市教委2015年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505301)
【分类号】:TG14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佟铁印;;本钢汽车用冷轧加磷高强钢的研制与开发[J];本钢技术;2012年02期

2 ;第三代先进高强钢的开发思路[J];柳钢科技;2013年05期

3 ;宝钢成功轧制世界最薄汽车用超高强钢[J];四川冶金;2013年06期

4 ;“高强钢先进焊接技术”国际论坛 演讲摘要[J];电焊机;2014年04期

5 薄鑫涛;;三代高强钢概念解析[J];热处理;2014年01期

6 张慧霞;程文华;邓春龙;王均涛;;疲劳裂纹扩展对高强钢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装备环境工程;2011年01期

7 李扬;刘汉武;杜云慧;张鹏;;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J];材料导报;2011年13期

8 胡猛;韩飞;李茜;王婷;林少挺;周青;;高强钢动态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研究[J];锻压技术;2012年06期

9 付玲;喻乐康;付英雄;张文伟;;轴心受压高强钢圆管稳定承载性能研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2年04期

10 戴为志;;高强钢必然带来焊接技术上的一场革命[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蓟泉;李双娇;尹衍军;苏岚;郭锦;;先进高强钢成形过程中本构模型研究现状与发展[A];2014年全国钢材深加工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2 李俊;;影响高强钢汽车板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A];2006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陶一春;杜林;何晓明;;热轧相变高强钢两段冷却模式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冯勇;;高强钢强韧性的控制[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万祯;苏仁权;王凤;王新堂;;高强钢刻痕杆低温断裂试验[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6 张忠典;王亚荣;李双双;;外加径向恒定磁场改善高强钢点焊质量[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7 刘跃华;宇慧平;李晓阳;;超高强钢单点焊结构的疲劳寿命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丁中;刁承民;张海民;刘国;刘建伟;;高强钢炼钢生产的工艺研究与应用[A];2011年全国技术中心建设与新品开发研讨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李永德;李守新;杨振国;柳洋波;陈树明;李广义;惠卫军;翁宇庆;;氢含量与高强钢疲劳强度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丁中;刁承民;张海民;刘国;刘建伟;;高强钢炼钢生产的工艺研究与应用[A];2011年华东五省炼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延军 通讯员尹冉;宝钢加快高强钢产品研发[N];中国冶金报;2009年

2 严伟明;宝钢三代超高强钢量产[N];中国工业报;2012年

3 记者 郝薇;太钢3个高强钢新品种试生产成功[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4 首席记者 崔晓农;太钢高强钢坯应用实现新突破[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5 石鹰 王阳军;太钢高级别高强钢坯应用实现新突破[N];太原日报;2010年

6 首席记者 崔晓农;太钢高强钢援日“显神威”[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7 记者 李郇;加快推进本钢高强钢项目落地[N];本溪日报;2012年

8 文杰;新连退线生产汽车角超高强钢[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郭小燕;高强钢推广须解决四大问题[N];中国冶金报;2014年

10 本报通讯员 李忠宝 王利 何蔚;高强钢仍是汽车板材质的首选[N];中国冶金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彬;高强钢热成形过程微观组织及多物理场耦合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崔钺;含内腐蚀缺陷高强钢输气管道剩余强度的评估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3 冯晓九;大瓣片高强钢球罐壳板成形机理及本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4 蒋庆磊;800MPa高强钢GMAW接头组织性能及精细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雪松;电流辅助热成形高强钢细长结构件的成形质量与组织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宋小放;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50BA及30SiMn2MoVA高强钢的显微组织及性能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兵;车身先进高强钢零件无铆钉铆接连接及工艺参数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李晴;激光—电弧复合焊高强钢的微观组织与拉伸性能关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5 齐玉龙;高强钢受压构件稳定性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2013年

6 杜敬霞;300M高强钢热成形性能研究及应用[D];燕山大学;2015年

7 张渌洋;高强钢激光—电弧复合焊微观组织与冲击性能关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8 丁玉鑫;BR1500HS高强钢管无模热弯曲成形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9 戚霞;高强钢腐蚀疲劳裂纹扩展的电化学表征[D];江苏科技大学;2010年

10 郭小龙;先进高强钢热轧工艺开发与生产实践[D];东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49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849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b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