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基于粒子群最大似然估计的焊缝早期隐性损伤磁记忆精确定位模型

发布时间:2018-05-16 21:08

  本文选题:磁记忆 + 最大似然估计 ; 参考:《工程科学学报》2017年10期


【摘要】:针对由于焊接残余应力、磁场噪声等干扰,造成磁记忆检测在焊缝早期隐性损伤位置定量评价上的困难,提出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最大似然估计磁记忆梯度定量模型.通过对预制未焊透缺陷的Q235焊接试件进行焊缝疲劳拉伸实验,同步对比扫描电镜和X射线检测结果,发现磁记忆信号梯度对早期隐性损伤位置反应比较敏感,并获得了梯度随着与隐性损伤的距离增大而减小的衰减变化规律,构建隐性损伤位置参数与磁记忆梯度的非线性函数,考虑磁场噪声对隐性损伤定位结果的影响,引入最大似然估计建立目标函数,进一步考虑目标函数的非线性容易陷入局部极值而非全局极值的问题,采用具有全局搜索能力的粒子群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建立基于粒子群最大似然估计的焊缝隐性损伤位置磁记忆定量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定位误差仅为3.48%,为实际工程中利用磁记忆技术及时发现早期隐性损伤并精确定位提供了新的思路.
[Abstract]:In view of the interference of welding residual stress and magnetic field noise, the difficulty in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location of early recessive damage in the weld is caused by magnetic memory detection. Th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of magnetic memory gradient quantitative model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s proposed. The fatigue tensile test of Q235 welded specimens with prefabricated defects is carried out.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 ray detec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magnetic memory signal gradient is sensitive to the position of the early recessive damage, and the attenuation change law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recessive damage and the recessive damage. The nonlinear function of the recessive damage position parameter and the magnetic memory ladder is constructed, and the recessive loss of the magnetic field noise is considered. Th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is introduced to establish the target function, and the target function is further considered as the target function is easy to fall into the local extremum rather than the global extremum. The target function is optimized by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with the global search ability, and the hidden damage location of the weld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of the particle swarm. The magnetic memory quantitative model shows that the positioning error is only 3.48%, which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timely discovery of early recessive damage and accurate positioning by magnetic memory technology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作者单位】: 东北石油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272084,11072056,11472076)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5D-5006-0602)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指导计划资助项目(2017-01-05) 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资助(YJSCX2016-024NEPU)
【分类号】:TG44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凤云,张川绪,吴淼;放置方向对磁记忆检测信号的影响[J];煤矿机械;2005年10期

2 于凤云;;拉应力引起的磁记忆特性及其与检测时间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陈敇;王晓凤;杨恩;李路明;;铁磁构件拉压试验中的磁记忆效应研究[J];无损检测;2007年05期

4 蹇兴亮;周克印;;构件形状对金属磁记忆检测的影响[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7年05期

5 李光霁;孙国豪;潘家祯;;3σ方法在磁记忆检测中的应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6 陈星;刘昌奎;陶春虎;董世运;王丹;石常亮;;金属材料拉伸损伤的磁记忆表征[J];无损检测;2009年05期

7 常福清;刘东旭;刘峰;;磁记忆检测中的力-磁关系及其实验观察[J];实验力学;2009年04期

8 任吉林;王进;范振中;宋凯;唐继红;;一种磁记忆检测定量分析的新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10年02期

9 高广兴;沈功田;胡斌;张万岭;李金海;吴占稳;;在用起重机金属磁记忆检测的信号特征及验证[J];无损检测;2010年05期

10 黄海鸿;刘儒军;张曦;汪燕;刘志峰;;面向再制造的510L钢疲劳裂纹扩展磁记忆检测[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石常亮;董世运;徐滨士;何鹏;王丹;;单向静载拉伸下合金钢表面的磁记忆效应[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2 万升云;;铁道车辆车轮辐板孔的磁记忆检测研究[A];2007'湖北·武汉NDT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崔常京;刘桂良;董世运;陈群志;董丽虹;;静载作用下典型结构钢磁记忆信号的变化规律[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4 龚洪宾;江泉;钱宏南;陈勤发;纪冈成;刘少印;刘宇;;磁记忆应力测定技术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应用[A];西南地区第十届NDT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郭鹏举;赵海江;关卫和;;参数设置对磁记忆技术判断缺陷灵敏度的影响[A];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成立50周年论文集[C];2014年

6 任文坚;;磁记忆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展望[A];2014陕西省第十四届无损检测年会暨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7 钟力强;李路明;;检测环境磁场对磁记忆方法评价应力集中的影响[A];北京机械工程学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钟力强;李路明;;检测环境磁场对磁记忆方法评价应力集中的影响[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万升云;磁记忆检测原理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邢海燕;基于磁记忆技术的疲劳损伤评估及寿命预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石常亮;面向再制造铁磁性构件损伤程度的磁记忆/超声综合无损评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世亮;X80管线钢疲劳损伤的磁记忆检测试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焦江娜;基于磁记忆的金属管道损伤检测及评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曹世仑;承压设备磁记忆诊断技术实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4 韩亚潼;基于信息熵与D-S理论联合的焊缝缺陷磁记忆定量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王建锃;基于磁记忆的2Cr13试样热处理质量评价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陈怀天;铁磁性材料磁记忆检测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7 赵国峰;不同应变状态下金属磁记忆临界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8 王r,

本文编号:1898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898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0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