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高温合金杂晶形成倾向性数值模拟
本文选题:液态金属冷却法 + ProCAST ; 参考:《上海金属》2017年03期
【摘要】:采用液态金属冷却法(LMC)实现定向凝固,运用ProCAST有限元软件包计算了DD483高温合金的定向凝固过程。在试验验证获得合理模拟参数的基础上,模拟抽拉速度和平台尺寸对高温合金变截面试样定向凝固过程温度场的影响,并采用ProCAST中的元胞自动机(CA)与有限元(FE)耦合模块计算相应条件下的微观组织,探究拉速和平台尺寸对高温合金变截面试样平台区域杂晶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曲线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拉速越大,杂晶形成倾向越大;同样,平台尺寸越大,杂晶形成倾向也越大;试样平台尺寸越大,获得单晶的临界拉速越小。
[Abstract]:The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process of DD483 superalloy was calculated by ProCAST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On the basis of the reasonable simulation parameters obtained from the test, the effects of the drawing speed and the platform size on the temperature field during the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process of the superalloy specimens with variable cross section were simulated. The coupling module of cellular automata (CA)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E) in ProCAST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microstructure under the corresponding conditions, and the effects of drawing speed and platform size on the formation of heterocrystals in the platform region of superalloy specimens with variable cross sec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cooling curve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larger the drawing speed, the greater the tendency of heterocrystalline formation; similarly, the larger the platform size, the greater the heterocrystalline formation tendency, and the larger the specimen platform size, the larger the heterocrystalline formation tendency is. The critical drawing speed of single crystal is smaller.
【作者单位】: 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钢铁冶金新技术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U1560202、No.51401116、No.51404148) 上海市科委项目(No.13521101102、No.14521102900)
【分类号】:TG13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惠萍;新型耐高温合金[J];中国钼业;2003年03期
2 李连清;高温合金超塑切削[J];宇航材料工艺;2005年03期
3 董健;;镁在高温合金中的作用及控制[J];黑龙江冶金;2009年04期
4 郭建亭;;高温合金在能源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J];金属学报;2010年05期
5 师昌绪;仲增墉;;我国高温合金的发展与创新[J];金属学报;2010年11期
6 郭建亭;周兰章;袁超;侯介山;秦学智;;我国独创和独具特色的几种高温合金的组织和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年02期
7 尹志冬;戴斌煜;刘智彬;商景利;王薇薇;;高温合金净化技术研究现状[J];铸造;2011年05期
8 谭丽君;;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高温合金中的钽、铪[J];科技传播;2011年16期
9 行卫东;范兴祥;董海刚;吴跃东;付光强;刘杨;;废旧高温合金再生技术及进展[J];稀有金属;2013年03期
10 郭志德;;高温合金材料应用实践[J];航空材料;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荀淑玲;闫忠强;王娟辉;王晓梅;胡敏艺;王江;;微量元素硼在高温合金中的作用[A];低碳经济条件下重有色金属冶金技术发展研讨会——暨重冶学委会第六届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庆斌;卢翠芬;李冬玲;;一种高铬高温合金的物理化学相分析[A];动力与能源用高温结构材料——第十一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庞晓辉;刘平;杨军红;;高温合金中铼元素的分析测定[A];动力与能源用高温结构材料——第十一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庞晓辉;杨军红;刘平;;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温合金中痕量硒[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孙晓峰;;我国高温合金材料设计与制备基础研究进展[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序[A];第十二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勇;张国庆;李周;刘娜;袁华;许文勇;高正江;王孝平;P.S.Grant;;喷射成形高温合金组织演变过程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其娟;;21世纪定向凝固高温合金使用展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9 李洪亮;姚亦宁;刘一鸣;;Вжл14高温合金及铸件研制[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万晓慧;杨思乾;马铁军;李京龙;;高温合金点焊动态电阻曲线与熔核直径的关系[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李翠红 徐爱党;新中国第一炉高温合金在抚钢诞生[N];中国冶金报;2009年
2 杭材;先进高温合金——制造先进发动机的基石[N];中国航空报;2012年
3 吉勇;东北特钢填补了国内高温合金在大模块应用领域的空白[N];中国冶金报;2010年
4 梁凌;于无声处听惊雷[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4年
5 陈亚莉;GE公司开发新型低铼高温合金[N];中国航空报;2008年
6 陶玉晓;新发动机有了高温合金紧固件[N];中国航空报;2005年
7 金方 杨国平;安大辗轧新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N];中国航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涛;GH3535耐蚀Ni基高温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蒋恩;立式电磁连铸Incoloy 800高温合金凝固行为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3 玄伟东;高温合金定向凝固杂晶形成规律及其控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4 赵坦;第二代定向柱晶高温合金DZ59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5 杨舒宇;Co-Al-W基高温合金热力学分析及合金设计[D];东北大学;2012年
6 金文中;K417高温合金真空熔铸凝固过程的电磁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陈伟;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整体精铸燃烧室机匣用高强度高温合金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8 杨爱民;K4169高温合金组织细化及性能优化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9 刘峰;DD3高温合金的深过冷快速凝固及其快速凝固用特殊涂层[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10 徐裕来;超超临界汽轮机叶片用高温合金Nimonic 80A成分优化、微结构及其高温强化机理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恩鑫;IN690高温合金热挤压工艺及组织演变规律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2 许明;P添加对K984G铸造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3 于振龙;IN625高温合金成分优化及热处理工艺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4 严振;残余应力场及表面完整性对TC11钛合金和高温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D];贵州大学;2015年
5 谢小华;脉冲磁场和机械振动作用下细化K4169高温合金晶粒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4年
6 夏卫;亚快速凝固K424高温合金及其沉淀相析出规律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7 陈阳;高温合金GH4169的“电解—约束刻蚀”复合电化学加工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8 刘瑞毅;GH4169高温合金组织与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9 佟石;线性电磁搅拌作用下Incoloy 825高温合金凝固行为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10 刘琦;高温合金立式连铸流动传热和应力的模拟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03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90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