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残余应力和切削残余应力对薄壁件加工变形的影响
本文选题:薄壁件 + 初始残余应力 ; 参考:《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08期
【摘要】:为了研究毛坯件的初始残余应力和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切削(残余)应力对薄壁件变形的影响,对铸造铝合金锥形体毛坯薄壁件进行钻孔法残余应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别建立包含初始残余应力的有限元切削模型、没有初始残余应力的有限元切削模型及采用有限元生死单元法的模型,并进行分析.3种模型的对比结果表明:初始残余应力与切削(残余)应力均对加工结束后工件的变形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切削(残余)应力对于变形的影响最大.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initial residual stress of the blank part and the cutting (residual) stress produced in the cutting process on the deformation of the thin wall part, the residual stress of cast aluminum alloy conical blank thin wall part was measured by drilling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the finite element cutting model including initial residual stress, the finite element cutting model without initial residual stress and the finite element life-and-death element method are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initial residual stress and the cutting (residual) stres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eformation of the workpiece after machining, in which the cutting (residual) stress has the greatest effect on the deform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电火花加工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新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防基础科研项目(JCKY2014204B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5014)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KZ201410005010)
【分类号】:TG5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十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0年01期
2 ;第12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在武汉召开[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3年01期
3 陈鹏;振动消除宏观残余应力的机理研究[J];电焊机;2005年01期
4 ;第15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于10月在重庆召开[J];中国表面工程;2009年03期
5 周喜来;蒋士杰;刘瑞光;;石化在役设备的焊缝残余应力的消除与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02期
6 李广铎;苏建新;王维容;刘柏梁;;鞲鞴涨圈残余应力的测试与分析[J];机车车辆工艺;1982年05期
7 曾春华;;残余应力对疲劳的影响[J];机械强度;1984年03期
8 邹桂根;;残余应力对机械系统可靠性的影响[J];科技通报;1987年02期
9 冯家骅;宋德勋;;残余应力与力处理[J];矿山机械;1987年09期
10 赵长恩;;薄壁压力容器中残余应力的一种无损电测方法[J];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游敏;郑小玲;;对接接头横向残余应力调控技术研究[A];中西南十省区(市)焊接学会联合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小勇;楚建新;叶军;陆艳杰;刘鑫;;铜应力缓解层对陶瓷-金属连接残余应力的影响[A];电子陶瓷,,陶瓷,金属封接与真空开头管用管壳的技术进步专辑[C];2006年
3 朱丽娜;徐滨士;王海斗;王成彪;;相关技术在残余应力检测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10年
4 潘勤学;栗勇;徐春广;肖定国;杨向臣;伍懿;;超声法焊缝残余应力检测技术研究[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任小平;刘怡;;一种无损测试焊接板件残余应力的方法[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6 游敏;郑小玲;;对接接头横向残余应力调控技术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焊接学会成立二十五周年2005年焊接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7 宇慧平;韩长录;;超高强钢电阻点焊残余应力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王伟;;振动时效消除焊接件残余应力效果的验证[A];'2009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谢大吉;赵如发;胡德贵;王增梅;顾守仁;冯升波;;磁测残余应力法在工程中应用探试[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10 郑渝;李志勇;;焊接结构残余应力的超声检测[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峰;基于定位强化感应加热技术的磨削表面残余应力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王军强;大型壳体结构焊接变形及残余应力调控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董亚波;2A14铝合金厚板残余应力表征及消减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林松盛;Ti-TiN-Zr-ZrN抗冲蚀多层膜的制备、结构及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潘龙;脉冲电流法调控碳钢残余应力的机理及相关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计鹏飞;内部残余应力的SWXRD方法及在搅拌摩擦焊铝合金板中的应用[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7 沈磊;基于压痕隆起量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8 曹江;2A02高强度铝合金热加工残余应力研究及其数值模拟[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9 宋文涛;残余应力超声无损检测与调控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10 朱丽娜;基于纳米压痕技术的涂层残余应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喜强;热轧H700×300型钢残余应力的控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宋金潮;非调质钢棒材轧后冷却过程残余应力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翟紫阳;超高强钢厚板结构件MIG焊温度场应力场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孙彦文;Q345B钢等离子-MAG复合焊工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周鹏;微晶玻璃磨削表面的残余应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张爱爱;基于SYSWELD的7A52铝合金双丝MIG焊残余应力分析[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7 韩晓平;残余应力与不锈钢腐蚀相关性的局部电化学探针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陈玉玲;管道环形焊缝残余应力数值模拟分析及焊接工艺优化[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9 晁耀杰;基于声弹性原理钢的焊接应力测量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王强;厚板焊接温度场与残余应力场有限元分析[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72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972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