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GH3535合金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演变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0 15:49

  本文选题:镍基合金 + 热影响区 ; 参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GH3535固溶强化型镍基合金是第四代先进核能堆型--熔盐堆的主要候选结构材料,该合金虽然能够适用于熔盐堆高温、高耐腐蚀性的极端服役环境,但苛刻的工况也对焊接接头的性能提出了极高要求。在热循环不均匀的急速加热和冷却作用下,焊缝两侧的母材会形成组织梯度明显的热影响区(HAZ),进而影响区域组织塑性变形的协调性;此外在近熔合线高温区会产生复杂的组织转变,生成的非平衡态组织可能会引起裂纹萌生。强烈的组织和性能不均匀性使得HAZ可能成为焊接接头长期高温服役过程中的性能薄弱环节。因此针对GH3535合金开展焊接HAZ微观组织、应力和力学行为的演变研究,阐明HAZ的存在对接头短期和长期服役性能的影响,对于合金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采用堆焊工艺得到了尺寸较大的焊接HAZ,分析了碳化物形态、晶粒尺寸、位错密度、孪晶晶界随远离熔合线而发生的连续性变化。发现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HAZ发生了显著的组织分化。在距离熔合线400μm的范围内,初始的颗粒碳化物发生了共晶转变;距离熔合线100μm范围内的层片状共晶碳化物在多次高温热循环作用下,进一步发生球化。随着远离熔合线,晶粒尺寸呈现缓慢下降然后上升的趋势,形成了粗晶区和细晶区;而Σ3孪晶晶界数量呈现出先快速上升后缓慢增加的趋势。EBSD和Marc有限元结果表明焊接残余应力和应变主要集中在熔覆金属与母材界面附近。此外近缝区存在高密度位错和严重的位错网格和纠缠现象,但随着远离熔合线,上述现象逐渐减少和消失。HAZ不同区域的硬度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近缝区的硬度和强度值最高,而延伸率最低;随着远离熔合线,硬度和强度值逐渐下降,在距离熔合线较远区域趋于稳定;而延伸率却呈现出与强度变化相反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HAZ力学性能的变化趋势与组织分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近缝区的高强度和低塑性主要是由焊接残余应变引起的应变硬化效应和高位错密度对位错滑移的阻碍作用导致的。结合热模拟方法,分析了焊接热循环参数,包括峰值温度和热循环次数等对合金组织尤其是碳化物共晶转变的影响,揭示了近缝区共晶碳化物的转变机制。热模拟试验和合金的差热分析结果表明共晶碳化物的转变温度约为1300℃,确定了共晶碳化物存在(Ni+Cr)3Mo3C和(Ni+Cr)2Mo4C两种形式。此外,阐明了碳化物共晶转变过程和机制,建立了转变模型。热循环试样的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在峰值温度1300℃以下,热模拟试样具有较好的高温拉伸和抗应力松弛性能,热循环次数和峰值温度的改变,对合金力学性能没有产生明显影响;而当热循环峰值温度达到1340℃时,拉伸性能明显恶化。高温局部熔化形成的疏松组织是导致拉伸力学性能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控制焊接工艺规范,改变了HAZ和共晶碳化物转变区域范围,进而研究了HAZ对整个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明确了焊接接头短期和长期服役过程中HAZ的服役行为及接头性能的影响。短时拉伸试验表明,共晶范围的扩大对接头拉伸性能影响不明显,且焊接接头基本从母材处发生断裂,在650-725℃范围内,焊接接头显示出良好的高温强度稳定性;而对于长期持久试验来说,焊缝区则成为了整个接头性能的薄弱环节。综上可知HAZ不存在软化问题,也没有在接头承载过程中发生失效,这解除了对于HAZ可能是焊接构件服役应用中性能薄弱环节的顾虑,也为GH3535合金在核能和其他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microstructure , stress and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welded joints have been studied . Short - term tensile tests show that the expansion of the eutectic range is not obvious to the tensile property of the joint , and the weld joint exhibits good high - temperature strength stability in the range of 650 - 725 DEG C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G40;TL4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光昱,郝启堂,介万奇;镁锂系合金的研究现状[J];铸造技术;2004年01期

2 迟大钊,吉泽升,梁维中;Mg-Nd-Zr-Zn合金的制备及钕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J];中国稀土学报;2004年02期

3 陈刚;彭晓东;刘相果;周书才;;镁锶合金的制备及其应用[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05年06期

4 周昌荣;刘心宇;潘青林;;微量钪在Al-Cu-Li-Zr合金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J];材料工程;2006年S1期

5 沙桂英;吕勤云;于涛;孙晓光;王洪顺;;搅拌摩擦加工对Mg-2.67%Nd-0.5%Zn-0.5%Zr合金动态变形行为的影响[J];航空材料学报;2010年02期

6 刘洪军;曹驰;钱旺盛;郝远;;稀土对Zn-11Al-8Cu-M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0年02期

7 代丽;刘黎明;;AlBxCrCu0.5FeTi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与硬度研究[J];广州化工;2012年16期

8 吴友芳;孟令刚;房灿峰;朱琼;李乃朴;王宇;彭鹏;张兴国;;铸态Mg-Sn-Zn-Al合金组织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年S2期

9 肖于德,黎文献,熊建明,朱焱;钪对2618合金挤压前后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材料开发与应用;1998年03期

10 王少华;马志锋;张显峰;孙刚;冯朝辉;李伟;陆政;;Al-Zn-Mg-Cu-Zr-0.5Er合金型材组织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春英;;浅析A356.2合金工艺优化[A];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吉庆;;Cu对Mg-10Li-3Al合金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张振波;李述军;郝玉琳;杨锐;郭正晓;;中温旋锻变形Ti2448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A];第十四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李建国;李黎;郭道华;;新型Al-Mg-Si系合金的析出相和力学性能[A];全国第十三届轻合金加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胡金力;刘嘉斌;孟亮;;Cu-0.4%Cr-0.12%Zr-0.01%Si合金铸态组织的显微分析[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熊益民;张永安;朱宝宏;王锋;刘红伟;熊柏青;;Al-Cu-Mg-Ag-Zr合金的热变形研究[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二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郑飞燕;彭立明;李学文;;搅拌摩擦加工对Mg-Gd-Ag-Z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韩积亭;程云君;梁晓波;张建伟;李世琼;;热处理对铸造Ti-23Al-17Nb合金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刘洪军;曹驰;钱旺盛;郝远;;Zr对Zn-11%Al-8%Cu-M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谭永宁;黄朝晖;余乾;赵希宏;邢占平;仝健民;;铼对定向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A];第九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会议专刊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宝顺 罗坤杰 张麦仓 董建新;应对油气开采环境变化开发优良性能合金[N];中国冶金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波全;稀土Er对Mg-Zn-Zr合金力学性能和热加工过程中微结构演化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2 柴方;水下搅拌摩擦加工AZ系镁合金组织演变和变形机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鱼飞;V-5Cr-5Ti合金的热压缩动态再结晶行为[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4 蒋福林;Al-Zn-Mg-Cu合金热/力作用下的静态软化:物理模拟与模型[D];湖南大学;2015年

5 陈双建;GH3535合金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演变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7年

6 蒋力;Si含量对GH3535合金中碳化物形成和转变行为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7年

7 温凯;Mg-(Gd,Er)-Zn-Zr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及其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8 张亮;镁铝合金成分、半固态组织和等温处理工艺[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慧芳;BTi-62421S合金高温变形行为及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10 李超;Ti-55511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及晶粒细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小健;稀土Y对A356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江苏理工学院;2015年

2 邓红星;C含量及冷变形对OCr25Ni35AlT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潘彦鹏;高强韧铸造Al-Si-Cu-Mg合金组织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5年

4 陆常翁;ZCuSn10合金流变挤压组织及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邢燕飞;退火冷却速度及Ga含量对Fe-16Cr-2.5Mo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雒创;Ti-7Cu合金半固态变形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曹跃杰;稀土元素La对Mg-Sn-Mn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沈阳大学;2015年

8 沈骏;AZ80多向挤压的热模拟及其组织性能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赵玲玲;Al-Mg-Mn合金组织织构及力学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10 高凯;稀土变质对Al-Fe系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03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003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a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