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汽车用590MPa级别双相钢氢致延迟开裂行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4 04:31

  本文选题:汽车用双相钢 +  ; 参考:《热加工工艺》2017年20期


【摘要】:采用电化学充氢、慢拉伸试验、TDS分析以及SEM等方法对汽车用590 MPa级别双相钢(DP590)的氢致延迟开裂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P590的氢扩散系数为9.31×10-7cm~2/s。随着充氢电流密度从0 m A/cm~2增加到8 m A/cm~2,试样内部氢含量从0.98×10~(-6)增加到1.76×10~(-6),伸长率从28.64%降低到25.40%。另外,抗拉强度变化不明显。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综上表明,随氢含量增加,DP590氢脆敏感性增加,但整体氢脆敏感性较低。
[Abstract]:The hydrogen induced delayed cracking behavior of 590 MPA grade dual phase steel (DP590) was studied by 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charging, slow tensile test (TDs) and 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drogen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DP590 is 9.31 脳 10 ~ (-7) cm ~ (-1) / s. The hydrogen content in the sample increased from 0.98 脳 10 ~ (-6) to 1.76 脳 10 ~ (-6), and the elongation decreased from 28.64% to 25.40%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urrent density of hydrogen charge from 0 m A/cm~2 to 8 Ma / cm ~ (-2), and the hydrogen content in the sample increased from 0.98 脳 10 ~ (-6) to 1.76 脳 10 ~ (-6). In addition, the change of tensile strength is not obvious. The fracture mode is ductile fra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drogen embrittlement sensitivit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hydrogen content, but the overall hydrogen embrittlement sensitivity is lower.
【作者单位】: 首钢技术研究院;
【分类号】:TG14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党淑娥;双相钢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山西机械;2002年04期

2 黄群飞;何燕霖;李麟;;高性能双相钢的研究进展[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7年03期

3 沈显璞,雷廷权;双相钢强度理论评述[J];机械工程材料;1984年06期

4 赵洪彩;盛惠琪;冷启明;王京璞;;热轧双相钢岛状组织的电镜分析[J];二汽科技;1992年03期

5 张梅,符仁钰,许洛萍;汽车用双相钢钢板的发展[J];热处理;2001年01期

6 傅敏士,肖亚航,魏宏波;纤维双相钢的组织形成及对性能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7 ;新型高强度易成形双相钢[J];武钢技术;2002年03期

8 石莹;;新型高强度、易成形双相钢[J];本钢技术;2002年03期

9 刘景军,林玉珍,雍兴跃,李效玉;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在旋转单相流体中腐蚀的数值模拟[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3年05期

10 温东辉;金相组织对双相钢强度影响的研究[J];上海金属;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霍刚;张兴国;;冷轧双相钢性能特点及应用浅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2 高丽;周月明;刘俊亮;沈小丹;任忠鸣;;双相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3 陈国涛;李洋;周景鑫;崔瑞甲;于聪教;王光辉;范开权;李彩云;;承钢1780开发优质热轧双相钢的可行性研究[A];2009年全国高品质热轧板带材控轧控冷与在线、离线热处理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吴菊环;金汉节;王义成;唐历;王丹;唐代明;翟大庆;;无钼热轧双相钢的研究[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9年

5 郭佳;刘杰;周娜;姚志强;代晓莉;李飞;王全礼;;显微组织相貌对双相钢力学行为的影响[A];2012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论文集(上)[C];2012年

6 陈连生;李秀景;褚春光;高华;耿立唐;;双相钢中第二相粒子的分析[A];2007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吴晶;杨庆祥;张春玲;;耐候双相钢应力-应变曲线数值模拟[A];2005年全国计算材料、模拟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蓝慧芳;刘相华;;马氏体冷轧—区淬火制备超细双相钢[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弛;张爱文;朱鲁玲;蔡海燕;赵社平;;非调质高强度螺栓用双相钢盘条的研发[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10 谢华;桂洲;周正军;程杨;;新型轿车车轮用热轧双相向钢(F+M)的研制[A];2009年全国热轧板带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柳方秀;让生产更经济[N];中国冶金报;2011年

2 王文军译;双相钢微观组织的优化[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3 林立恒;双相钢与高强度低合金钢可成形性能比较[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4 高真凤;新利佩茨克公司高强度热镀锌双相钢生产工艺[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5 Anish Karmakar R.D.K.Misra 李亚霏 译;双相钢临界区变形晶粒细化机制有新探索[N];中国冶金报;2013年

6 李阳 黄文克 张晓兵 麻晗 刘俭;沙钢600MPa级抗震螺纹钢筋的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7 张海旺 刘雅政 宋仁伯 周乐育 管丽;变形温度对含Nb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相变规律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8 刘斌 王立辉 宋育来;武钢成功研制590MPa级日系低合金高强钢[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鹏;微合金化冷轧双相钢连续退火过程相变规律及组织性能[D];东北大学;2014年

2 申文竹;新型膨胀管用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的研究与开发[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3 张明达;新型层片含铝双相钢的组织调控及其对力学性能影响机制[D];钢铁研究总院;2017年

4 张小云;双相钢点焊熔核界面撕裂失效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周乐育;高强度含铌热轧双相钢组织性能柔性控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8年

6 许君;双相钢点焊接头疲劳特性及寿命预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邓照军;600MPa级高铝系冷轧双相钢的开发及微观组织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8 梁轩;高强度冷轧双相钢的热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刘彦春;C-Mn双相钢的组织形成机理研究及开发[D];东北大学;2008年

10 陈连生;含Nb、Ti细晶双相钢的热轧工艺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曦;DP780双相钢的快速连续热处理工艺与组织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2 邓洁;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的双相钢微观变形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楠;含Ti双相钢热轧工艺及焊接热循环下组织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胡超;DP780镀锌双相钢GMA焊工艺及气孔形成机理[D];江苏大学;2016年

5 卢源志;双相钢/铝合金激光焊添加粉末的焊接行为及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6 刘旭东;汽车用冷轧双相钢DP590和DP780的研制开发[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7 李超;冷轧双相不锈钢00Cr25Ni7Mo4N退火过程微观结构演变和力学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8 杨智鹏;双相钢闭式循环泵后导叶数值模拟研究及铸造工艺优化[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9 郭滕滕;基于ANSYS的Cu-P-Cr-Ni-Mo双相钢的力学行为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10 李顺成;微合金化热轧双相钢的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60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060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5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