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弹性理论的超声波评价焊接残余应力基础研究
本文选题:L_(cr)波 + 焊接残余应力评价 ; 参考:《江苏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焊接结构质量控制贯穿于焊接过程的各个环节,它不仅是保证焊接结构产品安全、高效融入市场循环的关键,而且也是推动焊接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焊接残余应力是影响甚至决定焊接结构质量的关键因素,因而对焊接残余应力进行评价是实现焊接结构质量保障的可行手段。但目前焊接残余应力评价方法均存在一定问题,因而探讨一种适用于焊接残余应力评价的技术方法就亟待解决。鉴于此,本课题以不锈钢、碳钢、铝合金焊接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临界折射纵波(L_(cr)波)声弹性理论,探讨了L_(cr)波评价其残余应力的技术方法与机理,借助互相关理论探讨了互相关步长对L_(cr)波评价焊接残余应力结果精度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其影响机理;通过热处理工艺,制备并探讨了晶粒尺寸对L_(cr)波声弹性系数的影响规律,获得了晶粒尺寸与L_(cr)波声弹性系数间的映射关联,结合弹塑性变形理论澄清了晶粒尺寸对L_(cr)波声弹性系数的影响机理;借助不同焊接方法,获得了不同结构形式的焊接接头,提出了晶粒尺寸影响L_(cr)波评价焊接残余应力的修正方法,实现了L_(cr)波评价焊接残余应力的研究。基于L_(cr)波声弹性理论,推导出适用于L_(cr)波评价焊接残余应力的传播时间差-应力理论公式,并实现了互相关步长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互相关步长是影响超声波声时差计算结果的关键因素,随互相关步长增大,L_(cr)波传播时间差结果精度逐渐提高,当互相关步长达到1周期时,再随互相关步长增大,L_(cr)波传播时间差结果基本保持不变。综合认为,1周期长度为最佳互相关步长。借助L_(cr)波声弹性系数标定试验,通过断口形貌明确了L_(cr)波评价304L不锈钢、碳钢(Q235钢和45钢)、6061铝合金应力的机理,建立了其晶粒尺寸对L_(cr)波声弹性系数的对应关系,揭示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应力增大,L_(cr)波在304L不锈钢、碳钢(Q235钢和45钢)、6061铝合金中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当应力达到应力转折点时,再随应力增大,L_(cr)波在其中的传播速度随应力呈不规则变化。分析认为304L不锈钢、碳钢(Q235钢和45钢)、6061铝合金的各向异性组织结构引起的不均匀弹塑性变形是导致上述结果的根本原因;随晶粒尺寸增大,304L不锈钢、碳钢(Q235钢和45钢)、6061铝合金的L_(cr)波声弹性系数均逐渐减小,其变化速率亦逐渐变小。借助晶粒尺寸和L_(cr)波声弹性系数间对应关系,实现了L_(cr)波评价304L不锈钢T型接头、碳钢激光焊对接接头、6061铝合金双轴间搅拌摩擦焊接头(SR-FSW)残余应力的研究,明确了其修正方法,并采用小孔法对其修正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L_(cr)波评价304L不锈钢T型接头、碳钢激光焊对接接头、6061铝合金SR-FSW残余应力与焊接残余应力理论分布规律基本吻合,与小孔法评价结果的最大误差分别为31、29和25MPa,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这也就表明本研究中的L_(cr)波评价焊接残余应力方法是可行的。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L _ ( cr ) wave acoustic elasticity , the influence of grain size on the residual stress of welding structure is discussed .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rain size and the elastic modulus of L _ ( cr ) wave is discussed .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G4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永丰;李亚东;黄志霜;强斌;;基于逐层铣削法测量桥钢厚板焊缝区残余应力[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16年06期
2 王嘉伟;董军;陈岚树;彭洋;王东进;;磁应变法残余应力检测试验研究[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6年03期
3 曹旭;徐宗亚;彭云飞;朱晶;聂祯;;残余应力的测量研究方法发展现状[J];低温建筑技术;2016年04期
4 于康;孙亚非;陈晓江;;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及应用[J];火箭推进;2015年02期
5 葛勇;王卫永;;H型截面钢构件受火前后残余应力分布试验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6 张红;;焊接残余应力对钢结构性能的影响作用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06期
7 马庆增;王瑞璇;邹宝诚;李晓红;;基于HHT重构信号的超声降噪方法[J];无损检测;2014年01期
8 王晓东;王文广;李飞;阳代军;金永春;;纵向切条法在热轧高强钢带残余应力测试中的应用[J];物理测试;2013年05期
9 曹晓英;张智军;向建军;;基于提升小波改进阈值的雷达信号去噪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年14期
10 赵子豪;刘德刚;;焊接结构疲劳失效的产生原因与预防措施[J];现代机械;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凌张伟;基于临界折射纵波和表面波的压力容器压力测量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侯志刚;薄板结构焊接变形的预测与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靳鑫;齿轮齿根残余应力的超声无损检测与校准技术[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盈彬;中厚板焊接残余应力与焊接变形的测量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吴玲珑;基于特征的焊接结构设计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4 路胜博;铁电薄膜应力的X射线衍射表征与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张敏强;焊接结构疲劳寿命评估问题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90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090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