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低温长时间加热对T4态6000系铝合金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0-08 17:09
【摘要】:采用晶间腐蚀浸泡实验,研究了低温长时间加热的温度和时间对T4态6000系铝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基体和晶界析出相的特征,以研究其晶间腐蚀机理。结果表明:低温长时间加热时间一定时,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铝合金的晶间腐蚀敏感性逐渐降低并有轻微点蚀;加热温度一定时,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铝合金的腐蚀类型由晶间腐蚀转变为点蚀。195℃加热450 h后,铝合金析出相特征为基体弥散分布大量的β″相和Q'相,而晶界析出相呈现球状、断续分布且无沉淀析出带(PFZ)较宽,此时,合金的晶间腐蚀敏感性最低。
[Abstract]: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time of low temperature and long time heating on the susceptibility of T4 6000 aluminum alloy to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immersion tes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rix and grain boundary precipitated phase were observ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mechanism of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of aluminum alloy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the corrosion rate of aluminum alloy is slightly pitting when the heating temperature is constant, and when the heating temperature is constant,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luminum allo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heating temperature. When the corrosion type of aluminum alloy changed from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to pitting corrosion for 450 h, the precipitate phase of aluminum alloy was characterized by a large number of 尾 "phase and Q 'phase dispersed in matrix, while the precipitated phase at grain boundary was spherical and distributed intermittently and the precipitation band (PFZ) was wider without precipitation. At this point, the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sensitivity of the alloy is the lowest.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2012CB619506)
【分类号】:TG146.21;TG16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Л.В.Зайцева;吴兆兰;;铝的晶间腐蚀倾向的评定[J];轻金属;1981年02期

2 饶兴鹤;;抑制晶间腐蚀[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1989年04期

3 ;晶间腐蚀名词术语统一的调研[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1996年05期

4 阮於珍,张振灿,褚凤敏,韩华;316型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性能[J];物理测试;2000年06期

5 刘桂金,宋洁冰;18-8型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原因及消除措施[J];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2002年04期

6 周爱德;18-8钢在稀盐酸中的晶间腐蚀分析及对策[J];齐鲁石油化工;2003年01期

7 李劲风,郑子樵,李世晨,谭澄宇,梁英,于利军;2195铝-锂合金晶间腐蚀及剥蚀行为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8 苏景新,张昭,曹发和,张鉴清,曹楚南;铝合金的晶间腐蚀与剥蚀[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5年03期

9 刘钧泉,石青林;不锈钢在非水介质中的晶间腐蚀[J];装备环境工程;2005年04期

10 宋铎;;防止1Cr18Ni9Ti无缝钢管晶间腐蚀的方法研究[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松祥;吴超云;薛雯雯;;18-8型不锈钢晶间腐蚀倾向快速检测[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委佗;左维民;;哈氏B-2合金的晶间腐蚀及应力腐蚀敏感性[A];第五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李新梅;张忠文;魏玉忠;杜宝帅;;600℃时效后HR3C钢晶间腐蚀敏感性变化[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刘建华;李家锋;吴昊;李松梅;;新型高强Al-Mg合金腐蚀行为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许广兴;刘建华;李松梅;李家峰;;新型高强Al-Mg合金腐蚀行为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6 马明娟;张乐福;李岩;;宝钢690管与国外690管耐腐蚀性能的对比分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4册(核材料分卷、同位素分离分卷、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卷)[C];2011年

7 罗强;陈勇;;EPR法评价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研究[A];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学技术年报(2009)[C];2011年

8 孙丹琦;党莹;;控氮00Cr17Ni12Mo2管材应用性能研究—弯管晶间腐蚀、点腐蚀试验[A];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学技术年报(2009)[C];2011年

9 徐庭栋;王凯;邵冲;;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脆性的非平衡晶界偏聚机理[A];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大会报告与分会场特邀报告)[C];2011年

10 李劲;蒋益明;;不锈钢腐蚀评价技术研究及其应用[A];2010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单达文;201所晶间腐蚀装置填国内空白[N];中国航天报;2011年

2 肖英龙;世界不锈钢主要标准概要[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铭显;316L(N)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与晶界特征分布优化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2 于晓飞;304、316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秦丽雁;不锈钢应用中的几个腐蚀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谭舒平;成分和工艺对S30432钢性能的影响及强化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菁;Al-Zn-Mg-Cu铝合金热处理后的拉伸与晶间腐蚀性能[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2 谢飞;高温软化及冷轧固溶处理对Super304H钢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侯天宇;304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非线性超声表征[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4 边娜;晶间腐蚀定量化表示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5 李娜;晶间腐蚀沟槽的统计特征及其在转子钢热脆化检测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6 孟小丹;6063铝合金晶间腐蚀的研究[D];沈阳大学;2013年

7 袁雪;低镍铬锰氮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8 刘思维;冷轧退火316L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性能及晶界特征分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9 熊夏华;新型锅炉耐热不锈钢Super304H的抗晶间腐蚀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白莹莹;2024Al晶间腐蚀的研究[D];沈阳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57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257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2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