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纳米流体对聚变堆材料流动腐蚀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2 13:19
【摘要】:设计了旋转叶片式纳米流体腐蚀实验装置,以ITER堆内部件水冷设计方案为参考条件,开展了两种质量分数(0.01%和1%)氧化铝纳米流体对聚变堆结构材料RAFM钢、316L(N)钢及管道热沉材料CuCrZr合金等样品服役条件下的腐蚀实验。样品的SEM、EDS、XPS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质量分数的纳米流体对RAFM钢、316L(N)钢的腐蚀轻微,与纳米流体呈现良好的相容性;CuCrZr合金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表面腐蚀形貌呈现出点坑及裂纹;腐蚀时间、纳米流体流速及纳米颗粒含量对腐蚀程度和表面形貌影响显著;CuCrZr合金表面发生了吸氧腐蚀与冲刷腐蚀,两者的耦合效应加速了腐蚀进程。
[Abstract]:A rotating vane type nano-fluid corrosion test device was designed. The water cooling design of the ITER reactor was used as the reference condition. Corrosion tests of two kinds of alumina nanofluids (0.01% and 1%) on the service conditions of fusion material RAFM steel, 316L (N) steel and pipeline heat-sink material CuCrZr alloy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of SEM,EDS,XP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rrosion of two kinds of nano-fluids to RAFM steel and 316L (N) steel was slight and had good compatibility with nano-fluid, and a layer of oxide film was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CuCrZr alloy, and the corrosion morphology of CuCrZr alloy showed spot pits and cracks. The corrosion time, the flow rate of nano-fluid and the content of nanocrystalline particle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corrosion degre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and the oxygen absorption corrosion and scour corrosion occur on the surface of CuCrZr alloy, and the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them accelerates the corrosion process.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陆军军官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有色金属与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资助项目(2013GB113004,2015GB121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6208,91326101)
【分类号】:TG172;TL6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金星;曹玉春;李泽;魏新利;;纳米流体技术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J];化工新型材料;2008年10期

2 毛凌波;张仁元;柯秀芳;;纳米流体的光热特性[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郭守柱;黎阳;姜继森;;纳米流体输运性质研究进展[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云中客;;纳米流体的热输运[J];物理;2009年07期

5 李长江;尹衍升;;纳米流体流变特性研究最新进展[J];山东陶瓷;2009年03期

6 孟照国;张灿英;;纳米流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关键问题[J];材料导报;2010年01期

7 王良虎;向军;李菊香;;纳米流体的稳定性研究[J];材料导报;2011年S1期

8 冯逸晨;颜红侠;贾园;;纳米流体在摩擦领域中的应用[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2年06期

9 史保新;刘良德;邓晨冕;;纳米流体在制冷及冷却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2年S2期

10 贾莉斯;彭岚;陈颖;莫松平;李震;;纳米流体凝固和熔融相变过程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今茂;易如娟;;纳米流体及其在冷却液中的应用[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程波;杜垲;张小松;牛晓峰;;氨水—纳米炭黑纳米流体的稳定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洪欢喜;武卫东;盛伟;刘辉;张华;;纳米流体制备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益伦;陈曦;;纳米流体增强防护结构[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沙丽丽;巨永林;唐鑫;;纳米流体在强化对流换热实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刘四美;武卫东;武润宇;韩志明;;氧化锌纳米流体对氨水降膜吸收影响的实验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钱明;沈中华;陆健;倪晓武;李强;宣益民;;激光照射纳米流体形成散斑的数值模拟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吴恒安;王奉超;;纳米流体提高驱油效率的微力学机理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刘崇;李志刚;;纳米流体力学初探及应用[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王志阳;杨文建;聂雪丽;杨怀玉;;瞬态热丝法测量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涵薏;新型换热介质研制的领军者[N];上海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钦波;外加磁场强化磁性纳米流体的光热特性及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Umer Farooq;纳米流动的边界层流的同论分析解[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姜勇越;多相流流动与传热的数值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4 张朝立;纳米流体几种典型流动传热问题的近似解析和数值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5 冯钊赞;纳米流体及纳米表面的管内对流强化传热[D];浙江大学;2015年

6 江海峰;纳米流体有效导热系数理论模型及其中高温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7 赵光普;微管道中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8 王鹏;纳米流体强化内燃机活塞冷却油腔传热的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朱海涛;纳米流体的制备、稳定及导热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彭小飞;车用散热器中纳米流体高温传热基础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玲利;铝纳米流体集热工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2 李长江;纳米流体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王辉;纳米流体导热及辐射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管延祥;应用于热管的纳米流体热物性参数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5 孙通;纳米流体管内层流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3年

6 张国龙;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机理及数学模型的研究[D];青海大学;2015年

7 王瑶;纳米流体在储层岩芯表面的铺展及其驱油机理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8 王瑞星;Al_2O_3-H_2O纳米流体蓄冷运输箱内温度场特性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9 郭蘅;Al_2O_3-H_2O纳米流体的布朗运动和冰点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10 曹远哲;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的制备及其在太阳能热水器中的应用[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287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287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b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