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电极导热系数对电触头组件焊接质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1-28 20:17
【摘要】:本文提出了电触点电阻钎焊的电热耦合有限元模型,数值分析了电极导热系数对电触点电阻钎焊焊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紫铜电极导热系数增大倍数而不超过5倍时,紫铜上部电极尖端的温度降低,这样就可减少紫铜电极的软化,减少上部紫铜电极与工件之间的粘附,减少上电极尖端的变形,从而减少了虚焊的发生,又不会对电触点的钎焊质量造成影响。当紫铜电极导热系数增大幅度超过这一范围时,焊接面温度分布明显变得不均衡,电触头焊接质量也会大大降低,且焊接时间是原来的1倍以上,大大降低了电阻钎焊的加工效率。这说明,导热系数相对高些的电极有助于降低电极与待焊工件之间粘连、电触头组件虚焊的概率,因此,我们可通过调整电极导热系数来提高电触头组件的焊接质量。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electrothermal coupling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electric contact resistance brazing is proposed, and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de thermal conductivity on the welding quality of electric contact resistance brazing is numerical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copper electrode increases by less than 5 times, the temperature at the tip of the copper electrode decreases, thus reducing the softening of the copper electrode and the adhesion between the upper copper electrode and the workpiece. The deformation at the tip of the electrode is reduced, thus the occurrence of virtual welding is reduced, and the soldering quality of electric contact is not affected. Whe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copper electrode exceeds this range,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welding surface becomes unbalanced obviously, and the welding quality of the electric contact will be greatly reduced, and the welding time is more than twice that of the original one.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of resistance brazing is greatly reduced. This shows that the electrode with relatively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helpful to reduce the adhesion between the electrode and the workpiece to be welded and the probability of virtual welding of the electric contact assembly. Therefore, we can improve the welding quality of the electrical contact assembly by adjust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electrod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分类号】:TM503.5;TG4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喜;蒋伟川;韩世钧;;同心园筒法测定液体导热系数[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89年02期

2 吴德荣;;《常用有机物液体导热系数估算法》[J];医药工程设计;1989年04期

3 梁新刚,葛新石,张寅平,王桂娟;测定生物软组织导热系数的微型热针[J];科学通报;1991年24期

4 张波;多层薄板的导热系数[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5 杨孟林,,王琮玉;导电溶液导热系数的测定[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6 刘放,庄志军,张卫华;比较法测取导热系数[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贾斐霖;李林;史庆藩;;稳态法测算导热系数的原理[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8 顾琢如;玻璃在-150至50℃温度范围内导热系数的测定[J];硅酸盐学报;1966年01期

9 王琮玉,郭藏生,杨孟林,马录,卢心中;用瞬时法测定液体导热系数[J];化工学报;1984年03期

10 郁浩然;;用瞬变热丝仪测量液体导热系数[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战洪仁;李杰;高成峰;姜涛;樊占国;;富硼渣高温熔态导热系数的测量[A];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C];2010年

2 焦雯;黄海明;;导热系数对热传导的影响[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成钢;葛敦世;;柔性泡沫橡塑绝热板材导热系数的测定与分析[A];2006年绝热隔音材料轻质建筑板材新技术新产品论文集[C];2006年

4 张敏;张杰;张雷杰;;生鲜食品导热系数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程传晓;赵佳飞;朱自浩;宋永臣;杨磊;刘笛;刘卫国;薛铠华;王佳琪;;沉积物中水合物导热系数原位测量研究[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朱庆霞;周建;黄振华;应秀娟;;稳态平板法测导热系数的补充实验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10年

7 姜芸;贾亚民;郭永利;;温度传感器在测定不良导体导热系数实验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张洁;徐烈;;食品材料冻结过程的导热系数模型[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王婧;于凤菊;丁良士;;关于大地导热系数的测定[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10 陈如冰;吴向东;;导热系数测试仪校准方法研究[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科技馆 李春才;材料的热传导[N];大众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雷;石墨悬浮液的导热系数与粘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培亮;冻融作用下粉质粘土导热系数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程蕾;被测目标热参数反演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郭迪威;数字导热系数测定系统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姜雄;多年冻土区高温冻土导热系数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马静;保温层对空心砖当量导热系数影响的数值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6 宋云鹏;碳纳米管/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导热系数分子动力学模拟[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玉珂;油脂导热系数的测定及其传热性能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5年

8 李巧梅;导热微粒烧结和复合材料取向对大功率LED散热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9 刘彪;二硫化钼薄膜导热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东南大学;2015年

10 虞翔;地层分层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与技术[D];南京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64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364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0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