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铬微合金化对高碳钢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Abstract]:In order to develop high carbon wire rod steel with better performance, the new steel w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with chromium and vanadium microalloying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70 steel. The effects of chromium and vanadium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est steel were analyzed. When chromium and vanadium are microalloyed alone, the soldite rate increases, the lamellar spacing decreases, and the austenitic grain is refined. Compared with 70 steel,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steel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hromium and vanadium content, and the elongation of fracture surface decreases. The microstructure of Cr-V composite microalloyed steel is better than that of single microalloying steel, and the strength of Cr-V composite microalloyed steel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70 steel, and the plasticity is sligh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80 steel, Cr-V composite microalloyed steel has higher strength and plasticity.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铂思特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分类号】:TG14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俄研究硼微合金化工艺[J];铁合金;2000年06期
2 梅洪生;微合金化应用与控制评述[J];特钢技术;2003年01期
3 李钰;大卫·米尔本;;钒微合金化锻造钢[J];钢铁钒钛;2013年04期
4 马捷;低碳微合金化铸钢[J];铸造;1990年02期
5 ;铌、钒微合金紧固体钢的研究[J];钢铁研究学报;1995年01期
6 李学富;65Г微合金化提高其性能[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1996年09期
7 董寅生,苏华钦,梅建平,刘传博;中碳铸钢微合金化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8 胡心彬,李麟,吴晓春;铌微合金化在特殊钢中的应用[J];金属热处理;2003年06期
9 曾小平;;浅谈钢的微合金化[J];天津冶金;2006年03期
10 董寅生,苏华钦,刘传博;多元微合金化低碳铸钢的试验研究[J];铸造;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裴陈新;王立涛;裴英豪;董梅;施立发;;钛、铌微合金化对磁极钢性能影响研究[A];2013钒钛高强钢开发与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 马志英;胡志军;杨弋涛;;低碳微合金化铸钢的研制与性能测试[A];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1年
3 王洪利;刘宏玉;王瑞敏;周鹏;黄_g;;帘线钢微合金化后的组织与性能研究[A];2011金属制品行业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剑华;;铌微合金化HRB400带肋钢筋的生产实践[A];2009年河北省冶金学会炼钢—连铸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龚庆华;吴保桥;;BS55C H型钢V—N微合金化的试验研究[A];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伟;赵宇;张卫强;庾郁梅;李金柱;施哲;;采用富氮钒微合金化生产大规格HRB500钢筋[A];2013钒钛高强钢开发与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学文;毛新平;李烈军;钟志永;庄汉洲;许传芬;;Ti微合金化高强耐候钢的成分设计研究[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张小雪;刘兰俊;李永红;;微合金化对高碳当量灰铁组织的影响[A];第十三届21省(市、区)4市铸造会议暨第七届安徽省铸造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胡德勇;范文斌;李建国;黄国现;孟令召;;承钢Ti微合金化C600XT的开发实践[A];2012年河北省轧钢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10 王毛球;时捷;惠卫军;董瀚;;V-Nb微合金化重载齿轮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A];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文军 东涛;铌微合金化工程用钢[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2 ;铌微合金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在长型材中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3 戴维·米尔本 李钰;钒微合金化工艺在生产高强度抗震钢筋方面的冶金优势[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4 杨雄飞;现代高强度铌微合金化结构钢[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5 杨雄飞;铌微合金化非热处理冷镦钢棒线材[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6 ;含铌微合金焊接结构钢系列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7 CITIC-CBMM中信微合金化技术中心;铌微合金化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生产指导意见[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8 张浩 郭长华 潘世群 张光永 张伟强;氮含量对500MPa级V-N微合金化高强钢筋性能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9 完卫国 孙维;Nb、V微合金化460MPa级热轧带肋钢筋的工业试制[N];世界金属导报;2004年
10 干勇 董瀚;钒在钢中的应用技术评述[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可;Ti-V-Mo复合微合金化高强度钢组织调控与强化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2 余式昌;微合金化奥氏体气阀钢的组织和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清源;5356铝合金电磁连铸、净化和微合金化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余爱武;Ti、Zr复合微合金化对纯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南昌航空大学;2014年
3 吕昌略;微合金化及热轧工艺对铝硅镁基型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5年
4 付博;钒氮微合金化77B、82B钢组织和性能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魏胜辉;微合金化对铸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河北科技大学;2009年
6 邹航;微合金化高强度钢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7 吴毅;V/Ti微合金化对中碳钢组织结构及机械性能影响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徐斌;高强度抗震钢筋V-Cr复合微合金化的实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9 何建新;微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加工工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10 邢凯;轧后冷却速率对氮微合金化HRB400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22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422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