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深层渗碳对H13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7-12 15:03
【摘要】:采用OM、TEM和XRD对深层渗碳处理后H13钢的显微组织进行观测,研究了深层渗碳对H13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碳后完全退火试样与渗碳后球化退火试样的渗碳层厚度均在3 mm以上,组织细密均匀,硬度提高30%~60%;渗碳后球化退火试样的晶粒更细小,基体上碳化物弥散分布并存在较多的亚结构,且表面硬度稍高于渗碳后完全退火试样。最佳深层渗碳处理工艺为1000℃下固体渗碳4 h,接着进行球化退火(840℃保温4 h,炉冷到740℃再保温4 h,炉冷到500℃后空冷到室温),然后进行1030℃淬火10 min,最后进行560℃回火2次,每次2 h。
[Abstract]:The effect of deep carburiz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hardness of H13 steel was studied by using OM, TEM and XRD to observe the microstructure of H13 steel after deep carburizing treat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ickness of the carburized layer of the fully annealed sample and the spheroidizing annealing sample after the carburizing is above 3 mm, the microstructure is fine and uniform, the hardness is improved by 30-60%, the crystal grains of the spheroidized annealing sample after the carburizing are finer, the carbide dispersion in the matrix is distributed and the sub-structure is present, And the surface hardness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ully-annealed sample after the carburization. The optimum deep-layer carburizing treatment process is at 1000 DEG C for 4 hours, then the spheroidizing annealing is carried out (heat preservation at 840 DEG C for 4 hours, the furnace is cooled to 740 DEG C for 4 hours, the furnace is cooled to 500 DEG C and then is cooled to room temperature), then the quenching is carried out for 10 minutes at the temperature of 1030 DEG C, and finally the tempering is carried out for 2 times at the temperature of 560 DEG C for 2h.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辽宁省凝固控制与数字化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973”项目(2011CB013402)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028002) 辽宁省科技创新重大专项(201303002) 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沈鼓-大工重大科研发展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TG156.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朱百智;封珂;张伟;;大型齿圈的深层渗碳工艺优化[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5年S2期

2 路王珂;谢敬佩;王爱琴;王文焱;张银娣;;二次回火后中碳低合金耐磨铸钢的性能和马氏体亚结构[J];机械工程材料;2015年02期

3 刘洋赈;蒋业华;周荣;;第一性原理对Cr_7C_3稳定性与力学性质的研究(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4年12期

4 左传付;汤峰;刘先进;;H13钢制热作模具高温渗碳工艺试验研究[J];轴承;2012年12期

5 赵杰;徐海峰;时捷;李箭;蒲健;曹文全;;细晶强化和位错强化对中锰马氏体钢的强化作用[J];钢铁;2012年08期

6 黄帅;张国强;王毛球;谭红琳;;不同渗碳层深度下重载齿轮钢的疲劳性能[J];钢铁研究学报;2012年04期

7 朱百智;汪正兵;钮堂松;刘臻;;深层渗碳工艺——缓冲渗碳[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2年07期

8 于铁生;翟秋明;曹明宇;桑蓓;;高温可控气氛多用炉及生产实践[J];金属热处理;2007年12期

9 汤峰;3Cr2W8V热挤模的高温渗碳[J];模具工业;198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德伟;刘海英;张林;孙奇;杨树华;宋茂付;郑海彤;张敏;;深层渗碳对H13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7年03期

2 廉海强;杨卯生;孙世清;;新型Cr-Ni-Mo渗碳轴承钢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6年07期

3 韩飞;杨亚辉;;Q&P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塑性工程学报;2016年02期

4 齐亮;彭凯;周军;杨泰胜;张迎晖;汪志刚;;TMCP工艺对X100管线钢M/A岛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6年02期

5 王一成;范倚;王明林;;低碳中锰钢内部裂纹形成机理研究[J];连铸;2015年03期

6 单忠德;姜超;庄百亮;李新亚;;B1500HS钢低冷速形变下的力学性能与Hall-Petch关系[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4年04期

7 宗国良;陈焰恺;方华;徐双凯;浦晓东;李冬霞;;高温渗碳炉复合炉衬的设计及传热计算[J];金属热处理;2014年02期

8 朱祖昌;许雯;王洪;;国内外渗碳和渗氮热处理工艺的新进展(三)[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3年06期

9 杨琨;梁永锋;叶丰;林均品;;Nb微合金化Fe_(14)Si_2高硅钢温轧板织构演变规律[J];金属学报;2013年11期

10 左传付;汤峰;刘先进;;H13钢制热作模具高温渗碳工艺试验研究[J];轴承;2012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彦彬;王毛球;黎振华;马莉;董瀚;;晶粒尺寸对表面渗碳钢疲劳极限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10年11期

2 张慧杰;李鸿美;项金钟;包耀宗;;高强度超低碳马氏体钢的强化机理[J];上海金属;2010年02期

3 古原忠;;钢中马氏体和贝氏体基体组织的特征[J];热处理;2009年02期

4 方鸿生;冯春;郑燕康;杨志刚;白秉哲;;新型Mn系空冷贝氏体钢的创制与发展[J];热处理;2008年03期

5 王春芳;王毛球;时捷;惠卫军;董瀚;;低碳马氏体钢的微观组织及其对强度的影响[J];钢铁;2007年11期

6 王毛球;时捷;惠卫军;董瀚;;V-Nb微合金化重载齿轮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7年S1期

7 梁拥成;郭万林;方忠;;过渡金属化合物OsB_2与OsO_2低压缩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J];物理学报;2007年08期

8 王爱琴;谢敬佩;王文焱;李继文;李洛利;;表面感应淬火对45钢滚动磨损特性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7年01期

9 刘军利;林晓娉;李日;俱英翠;刘宏伟;;碳对马氏体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6年12期

10 王殿梁,于忠江,刘杨,郝士明;CDC处理提高合金工具钢的耐磨性[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D.L.Svec;D.E.Langhlin;蔡永贵;;氮基气氛渗碳的8620钢的组织和性能[J];国外化学热处理;1982年04期

2 赵振东;;论提高渗碳速度[J];新技术新工艺;1991年03期

3 朱波,刘茂华,张爱军,黄国靖;井式渗碳炉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J];金属热处理;1996年06期

4 盛光英;渗碳及渗碳材料分析[J];煤矿机械;2002年04期

5 冯琴;工件表面状况对渗碳质量的影响——兼谈连续式渗碳炉预氧化的作用[J];摩托车技术;2003年01期

6 郁凉锋;刘雪燕;乐平;李耀华;;自适应渗碳中渗碳参数对渗碳结果的影响[J];机械工人(热加工);2007年01期

7 赖文利;;起道轮渗碳层深不足的原因分析及补救措施[J];机械工人(热加工);2007年09期

8 张高会;张平则;缪强;;钛合金双辉无氢渗碳中等离子体输运过程分析[J];电子工艺技术;2007年05期

9 张高会;张平则;刘兴来;徐重;;钛合金双辉离子无氢渗碳中的离子绕射现象[J];测试技术学报;2008年04期

10 金荣植;刘志儒;刘成友;;稀土渗碳技术在连续式渗碳炉上的应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高会;张平则;葛洪良;崔玉建;姜纬棣;徐重;;钛合金双层辉光放电离子无氢渗碳制备工艺研究[A];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王振清;张哲;;渗碳浓度梯度的简洁实时仿真[A];首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论文集[C];2002年

3 袁家祥;刘臻;汪正兵;钮堂松;朱百智;;深层渗碳对热处理设备的要求[A];2005年(西安)齿轮材料与热处理工艺技术发展研讨会齿轮热处理论文集[C];2005年

4 陈卉珍;张中文;;环保型渗碳介质及催渗技术在井式气体渗碳炉的应用[A];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周志渊;陈昭;马似如;龙继东;钱德沛;张学栋;;电阻法微机控制渗碳的原理,装置及生产应用[A];西北五省区第四届热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1990年

6 居国忠;戴树和;;金属尘化腐蚀及其防护[A];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7 李京;曹明宇;马永顺;;控制渗碳淬火工件变形—高温快速渗碳在生产中的应用[A];第三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暨第六次全国热处理生产技术改造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8 章新龙;湛莉莉;薛元强;邹峻峰;张牛山;湛宪宪;;RQD系列大型精密控制井式渗碳炉[A];第三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暨第六次全国热处理生产技术改造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9 石康才;;齿轮渗碳热处理技术的新进展[A];2005年(西安)齿轮材料与热处理工艺技术发展研讨会齿轮热处理论文集[C];2005年

10 谢飞;张炳生;李雄;胡静;刘青林;潘建伟;;乙烯裂解炉管抗渗碳热浸渗铝研究[A];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铌在工程用微合金化钢——线棒材和表层渗碳产品中的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浩;Ti6Al4V高温固体渗碳工艺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张利军;PGR-Ⅱ渗碳检测机器人测控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3 王京欣;双排电加热连续自动渗碳生产线的结构改造[D];吉林大学;2016年

4 郭丽娜;纯钛表面双层辉光离子无氢渗碳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5 苏楠子;强磁场和表面纳米化对纯铁渗碳的影响[D];东北大学;2009年

6 何祖娟;20CrMnTi钢渗碳复合强烈淬火强韧化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吴业琼;20CrMnTi稀土渗碳研究及稀土对碳扩散影响的第一性原理计算[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姬寿长;钛合金表面辉光等离子无氢渗碳层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9 朱云峰;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渗碳技术及渗碳层组织和性能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3年

10 李琦;HPM裂解炉管的渗碳损伤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13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513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7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