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形状对介电泳抛光影响的仿真研究
【图文】:
]采用一种微电极,依据介电特性的不同,将人类乳癌细胞肌从正常的血细胞中分离出来;文献[10]利用介电泳效应从血细胞中分离出了癌细胞,还将正常的老鼠红血球从红白血病细胞中分离出来,并改变应用电场的频率测试了这些细胞的介电特性.根据微纳颗粒的介电泳效应,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介电泳抛光方法,将微纳颗粒的介电泳效应运用到超精密抛光加工中.1介电泳抛光方法1.1介电泳原理介电泳是中性粒子在非均匀电场中被极化,进而诱导出电偶极子,从而产生定向运动的现象[11].如图1所示,中性粒子中的正、负电荷处于电场强度不同的位置,电场较强的一端受到较大的电场力,作用力之差使粒子被拉向强电场的方向,并沿电场强度变化的方向作直线位移运动,即介电泳.图1介电泳原理介电泳力FDEP的计算模型为[12]FDEP=2πε1R3Re[K(ω)]鄀E2rms,(1)式中:ε1为溶液的介电常数;R为粒子的半径;Re[K(ω)]为克劳修斯-莫索提因子的实部(CM因子的实部);鄀E2rms为电场平方的梯度;K(ω)=(ε*2-ε*1)/(ε*2+2ε*1),(2)ε*=ε-iσ/ω,(3)ε*2为粒子的复介电常数,ε*1为溶液的复介电常数,ω为电场角频率,σ为电导率;ε*和ε分别为复介电常数和介电常数.根据式(1)~(3)可知,介电泳力的大小与溶液的介电常数ε1、粒子的半径R、CM因子的实部和电场平方的梯度鄀E2rms有关.当
.根据式(1)~(3)可知,介电泳力的大小与溶液的介电常数ε1、粒子的半径R、CM因子的实部和电场平方的梯度鄀E2rms有关.当选定抛光液时,ε1和R为定值,影响介电泳力大小的因素仅为CM和鄀E2rms.鄀E2rms的大小与电场分布均匀性有关,即电场线分布越均匀,鄀E2rms值越小;电场线分布越不均匀,鄀E2rms值越大,因此分析极板间电场线的分布十分必要.1.2介电泳抛光原理介电泳抛光设备如图2所示,在传统平面抛光设备的上下抛光盘中加入非对称的电极,高压电源通过电刷与上下盘中电极相连,使抛光区域形成非均匀电场,利用磨粒的介电泳效应进行抛光加工.磨粒在非均匀电场中被极化,受到介电泳力的作用向电极方向移动,使参与抛光加工的磨粒数量增加;同时,运动的磨粒使抛光液与工件接触区域的压力增大,进而工件的材料去除率增大.另一方面,增大的压力可以减慢抛光液受到离心力被甩出加工区域的时间,进而改善抛光液因受离心力而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使抛光液与所加工表面形成较大的接触面积,提高抛光加工的均匀性.因此,利用磨粒的介电泳效应,可直接提高工件的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图2介电泳抛光设备示意图2电极形状仿真分析抛光加工时,电极分别被放置在上下盘中,,并通过绝缘层与工件、抛光液隔绝,在加工区域形成非均匀电场,辅助抛光加工.用COMSOL软件仿真4种电极形状电场区域的电场线分布,分析比较不同电极形状电场线分布的均匀性,电场分布越不均匀介电泳力越大.上极板形状分别为2种环形,2种圆形,下极板均相同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超精密加工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5746,51275272)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Y15E050022,LY17E050022) 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资助项目(2011R50011-06)
【分类号】:TG580.6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雨田;;介电泳原理与介电分选[J];国外金属矿选矿;1965年09期
2 张鹤腾;韩萍;沈光涛;戴景峰;陈慧英;;介电泳及其在无机微粒分离研究中的应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3 蒋珂玮;刘伟景;万丽娟;张健;;对于氧化锌棒状结构的介电泳操控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07期
4 王淑娥;曲艳丽;董再励;杨洋;周磊;;基于介电泳机理的金纳米颗粒传感器装配方法[J];微纳电子技术;2011年12期
5 张鑫杰;倪中华;;纳米粒子介电泳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6 许静;赵湛;方震;刘泳宏;杜利东;耿道渠;;基于介电泳诱捕与阻抗测量的三维网格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J];分析化学;2011年03期
7 刘伟景;张健;万丽娟;蒋珂玮;吕家云;;介电泳操控纳米材料及其在微纳传感器中的应用[J];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8 倪中华;张鑫杰;易红;;介电泳驱动纳米胶体分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年06期
9 王淑娥;曲艳丽;董再励;周磊;刘柱;;基于光诱导介电泳的微粒自动化操作实验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2011年02期
10 陈慧英;朱岳麟;张鹤腾;郭红;李荻;;油品中无机微粒的介电响应(英文)[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波;吴健康;;介电泳颗粒的相互作用和细胞珍珠链现象[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刘伟景;张健;万丽娟;蒋珂玮;;纳米结构在微纳传感器应用中的介电泳操控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3 任玉坤;姜洪源;;基于金属/溶液界面双电层效应的金属粒子反常规介电泳特征[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于鹏;李明林;董再励;周磊;刘柱;;基于行波介电泳原理的微粒操纵系统及实验研究[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5 任春平;;利用弧状电极产生步进电场之介电泳细胞预浓缩晶片[A];2010年第四届微纳米海峡两岸科技暨纳微米系统与加工制备中的力学问题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Muhammad Rizwan Malik;[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萍;介电泳研究细胞介电响应规律、分离及重金属毒作用机理[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2 索灿;ZnO一维纳米材料制备、修饰、介电泳操控及气敏传感器构建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钱成;面向细胞位姿调节的介电泳操作机理分析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周培林;AFM探针诱导介电泳的三维纳米操作与装配[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5 胡婧;吸附—介电泳法去除水中氨氮的工艺及机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6 袁君凯;复杂微通道中利用直流介电泳连续分离微粒[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冯奇亮;基于介电泳技术的连续流细胞操控与分离芯片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8 雷建平;基于介电泳的石墨烯传感器的制造和检测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9 方明;粒子连续分离介电泳微流控芯片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10 全运临;分片式介电泳芯片微米粒子操控的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17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517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