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加工钛合金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图文】:
第46卷第8期马超等: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加工钛合金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研究·117·似于鱼鳞的表面排布。每齿进给量与振幅的不同组合,会形成突起物以及凹坑等微观织构。从图1可以看出,超声振幅辅助铣削加工形成的表面微观形貌,主要由进给划痕、刀具结构尺寸引起的微小划痕、突起物和凹坑组成。同时可以看出,在加工表面上会形成熔融球状物。传统的铣削加工机制是刀具切削金属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材料的弹塑性变形去除机制是构成加工表面的主要原因。超声振动的引入改变了这种单一的切削机制。超声振动使得刀具以高频率、小振幅的形式撞击金属材料,因此所加工出来的表面是在弹塑性变形去除和超声撞击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可以通过该方法对一些难加工材料进行切削加工。图1不同振幅下的加工表面形貌(vc=47.10m/min,fz=8m)Fig.1Surfacetopographyatdifferentamplitudes(vc=47.10m/min,fz=8m)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种切削方式对加工表面的影响,在白光干涉仪下对表面粗糙度进行分析。图2是不同振幅下表面粗糙度和每齿进给量的关系,可以看出,每齿进给量较小时,表面粗糙度随振动幅度的增加而增大;每齿进给量较大时,表面粗糙度随振幅的增加而减校由此可以看出,每齿进给量较小时,超声撞击机制起主导作用,振幅越大,表面越粗糙;每齿进给量较大时,弹塑性切削机制起主导作用。两种机制共同作用形成加工表面的最终形貌。图2不同条件下的表面粗糙度Fig.2Surfaceroughnessindifferentconditions2.2摩擦磨损分析摩擦磨损试验主要研究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加工表面微观织构对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以及摩擦磨损的类型。摩擦过程中,微凸状表面先相互接触,表面织构会发生剧烈的破坏和塑性变形,在这个过程中,表面微
在这个过程中,材料的弹塑性变形去除机制是构成加工表面的主要原因。超声振动的引入改变了这种单一的切削机制。超声振动使得刀具以高频率、小振幅的形式撞击金属材料,因此所加工出来的表面是在弹塑性变形去除和超声撞击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可以通过该方法对一些难加工材料进行切削加工。图1不同振幅下的加工表面形貌(vc=47.10m/min,fz=8m)Fig.1Surfacetopographyatdifferentamplitudes(vc=47.10m/min,fz=8m)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种切削方式对加工表面的影响,在白光干涉仪下对表面粗糙度进行分析。图2是不同振幅下表面粗糙度和每齿进给量的关系,可以看出,每齿进给量较小时,表面粗糙度随振动幅度的增加而增大;每齿进给量较大时,表面粗糙度随振幅的增加而减校由此可以看出,每齿进给量较小时,超声撞击机制起主导作用,振幅越大,表面越粗糙;每齿进给量较大时,弹塑性切削机制起主导作用。两种机制共同作用形成加工表面的最终形貌。图2不同条件下的表面粗糙度Fig.2Surfaceroughnessindifferentconditions2.2摩擦磨损分析摩擦磨损试验主要研究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加工表面微观织构对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以及摩擦磨损的类型。摩擦过程中,微凸状表面先相互接触,表面织构会发生剧烈的破坏和塑性变形,在这个过程中,,表面微观形貌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摩擦磨损后的表面如图3所示,破损表面会形成一层氧化层。图3a和d为传统的铣削加工方式,其产生的沟槽划痕较深,破损延伸到较深的表面。破损表面主要为片状粘附物、犁削划痕以及凹坑,从表面形貌的特点可以看出,其磨损机理是典型的粘附磨损。而施加超声振动使摩擦磨损表面的沟槽划痕变浅,表面犁削划痕也变得很有规律,说明表面形貌改善了加工表面的抗?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高效洁净机械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5275)~~
【分类号】:TG54;TG6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海群;单小彪;谢涛;;正交复合超声振动拉丝[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郑德友;孔凡霞;;超声振动扩孔纠偏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3年03期
3 马世佩;;利用超声振动改善冷却液效率[J];航空工艺技术;1983年04期
4 黄文郁;朱炳森;;用超声波清洗机改装超声振动车削装置[J];机械开发;1984年04期
5 В·С·Лершun;刘作寰;;在拨管过程中应用超声振动[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6 张日升;;超声振动冲削[J];新技术新工艺;1984年06期
7 赵继;王立江;;超声振动车削表面的波谱分析[J];电加工;1986年04期
8 焦光明;汤铭权;;超声振动车削快速落刀装置的研制[J];电加工;1991年03期
9 张建中,于超,申奎东;超声振动扩孔的试验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00年06期
10 曾忠;微孔的超声振动钻削技术与工艺效果[J];机械工程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继;王立江;;超声振动车削表面的波谱分析[A];第五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特种加工篇与综合性论文篇)[C];1986年
2 招展;刘冠民;朱树新;;超声振动滚压45~#钢正交试验[A];第八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祝锡晶;叙鸿均;;新型功率超声振动珩磨装置的研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杨继先;;陶瓷深孔加工的新方法——超声振动磨削[A];陕西省电加工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杨继先;杨素梅;张永宏;;超声振动车削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分会电加工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杨继先;杨素梅;张永宏;;超声振动车削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A];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电加工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陶国灿;王涛;邢栋梁;张建华;;超声振动辅助铣削表面纹理建模及其摩擦学性能优化[A];第15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13年
8 张洪丽;张金环;单绍福;;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A];第15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13年
9 张勤河;张建华;张琪步;艾兴;;超声振动辅助气中放电加工实验分析[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勤河;张建华;张琪步;艾兴;;超声振动辅助气中放电加工实验分析[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哲;超声振动辅助磨料水射流抛光冲蚀机理和工艺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侯荣国;超声振动辅助磨料水射流脉动行为及其对加工机理影响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孙智源;硬脆材料微结构光学功能表面的超声振动抛光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陶国灿;超声振动辅助铣削鱼鳞状表面成形机理及表面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王岩;轴向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加工机理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6 张小强;超声振动外圆珩磨磨削区温度场及单空化泡溃灭温度研究[D];中北大学;2017年
7 齐海群;超声振动拉丝相关理论及其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张洪丽;超声振动辅助磨削技术及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沈学会;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加工技术及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闫鹏;超声振动辅助磨削—脉冲放电复合加工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修晓;复合超声振动拉丝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耿怡;金属外圆表面超声振动光整技术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刘小超;超声振动强化搅拌摩擦焊工艺及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张曼曼;超声振动辅助TA2纯钛箔板塑性变形行为与微冲裁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刘宇杰;基于超声振动辅助的Sn2.5Ag0.7Cu0.1RE/C194铜合金的润湿及钎焊接头时效特性[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6 黄飞;超声振动微铣削动态仿真与实验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7 汪强;Inconel 718超声振动辅助车削有限元仿真与实验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4年
8 贾正首;功率超声振动珩磨技术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9 王家鹏;超声振动辅助成形本构模型理论及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0 管清友;钛合金超声振动辅助铣削数值模拟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19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519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