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纯铜表面脉冲激光熔覆Ni60涂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4 12:50
【摘要】:为了克服纯铜表面激光熔覆时热量难以积聚的困难,得到冶金结合良好的Ni60熔覆层,采用预热辅助脉冲激光熔覆的方法,在纯铜表面进行了Ni60合金粉末的熔覆实验,并建立了纯铜表面预热辅助脉冲激光熔覆过程的3维瞬态热弹塑性模型,对温度场及残余应力进行了仿真。预热温度达到573K时,Ni60熔覆层中裂痕完全消除;预热温度为673K时,激光熔覆的加工效率提升了2.2倍;预热辅助脉冲激光熔覆得到的Ni60熔覆层平均硬度达到800HV0.2;常温下,Ni60熔覆层与ASTM52100钢相对耐磨性为4.45,摩擦系数约是铜和ASTM 52100钢的57%。结果表明,随着预热温度的升高,Ni60熔覆层中裂纹减少,激光熔覆效率提高;Ni60熔覆层有效地提高了表面硬度,减小了摩擦系数。通过预热辅助脉冲激光熔覆技术,在纯铜表面制备得到无裂纹、无气孔的Ni60熔覆层,可有效地提高铜基材的硬度与耐磨性。
【图文】:

纯铜表面脉冲激光熔覆Ni60涂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fNi60powderw(C)w(B)w(Si)w(Cr)w(Fe)w(Ni)0.007~0.0110.030~0.0400.035~0.0500.150~0.170≤0.05balance脉冲激光器,激光光斑半径为0.6mm,激光脉宽为10ms,激光频率为10Hz,激光平均功率为750W,峰值功率为7500W;激光光束扫描速率为5mm/s,送粉速率为0.46g/s,基材预热温度为573K或873K。采用同轴送粉的方法,使用氩气将Ni60粉末从喷嘴吹入熔池内,喷嘴距离熔池的距离为20mm。硬度检测及磨擦磨损性能检测采用的试样通过多道熔覆制成,搭接率为33%。Fig.1Schematicgraphoflasercladdinginstruments图2是根据上述工艺参量在铜表面得到的Ni60熔覆层试样。图2a是预热温度分别为293K,473K,673K,873K,1073K时得到的单道激光熔覆试样;图2b是预热温度为573K下的多道熔覆试样,熔覆层厚度为2mm。Fig.2SamplesofNi60coatingdepositedonpurecopperbylasercladdinga—singletrackb—multi-track实验中得到的Ni60熔覆试样经过标准金相处理后,使用王水腐蚀30s~40s后,采用ZEISSAxioLab.A1型光学显微镜观察微观组织。熔覆层的硬度测量采用HVS-1000型维氏显微硬度计,负载为200g,负载保持15s。熔覆层的室温摩擦磨损性能测量采用BRUKERUTM-TriboLab型摩擦实验平台进行测试,采用点面接触式往复摩擦的方法,上摩擦副为直径为6.35mm的Si3N4陶瓷材料磨球,磨球与Ni60熔覆层进行往复摩擦,加载负载45N,往复速率10mm/s,时间3h,总距离108m。使用ASTM52100钢作为实验对比材料,测试实验均在293K(室温)下进行。采用精度为0.1mg的天平对每次试验的磨损量进行称重,计算相对磨损量,从而计算出熔覆层的耐磨性能。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本文中对纯铜表面预热辅助脉冲激光熔覆Ni60合金粉末的过程进行了有限元

纯铜表面脉冲激光熔覆Ni60涂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热温度升高,熔池冷却速率降低,晶粒的生长时间更长,因此晶粒尺寸更大。3.2预热温度对熔覆层尺寸和激光熔覆加工效率的影响图9为不同预热温度下的熔池的宽度与深度仿真值,随着预热温度的升高,熔池的深度和宽度增加,预热温度为873K时,熔覆层深度为单纯采用激光熔覆深度的2倍左右。这是因为基材预热温度提高后,熔覆区域温度梯度下降,热量扩散速度减慢,使得熔池的尺寸变大,这就克服了铜的热导率过大导致热量难以积聚的困难。Fig.9Simulatedwidthanddepthofsinglecladunderdifferentpreheatedtemperatures图10为实验得到的不同送粉速率vp下,熔覆层高度和宽度随预热温度的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增加预热温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熔覆层的宽度与高度,预热温度为873K时,,熔覆层深度为单纯采用激光熔覆高度的2倍左右,与熔覆层深度的仿真结果一致。原因主要是预热温度升高后,熔池的尺寸变大,同时熔池存在的时间变长,因此在熔覆过程中能够够吸收熔化更多的粉末,从而使熔覆层的宽度与高度增加。在激光的扫描速率相同情况,本文中将熔覆层宽度与高度的乘积作为激光熔覆效率的标准,见下:Fig.10Measurementheightandwidthofsinglecladunderdifferentpowderratesandpreheatedtemperaturesη1η2=W1·H1W2·H2(3)式中,η1,η2分别为两次熔覆的熔覆效率,W1和W2分别为两次熔覆的熔覆层宽度,而H1和H2分别为两次熔覆的熔覆层高度。在此定义下,根据图10中的实验数据,与不预热相比,在预热温度分别为473K,673K,873K和1073K情况下,激光熔覆效率分别提升了0.6倍、2.2倍、3.1倍、3.6倍。因此感应预热有效地提升了脉冲激光熔覆的效率。3.3预热温度对熔覆层裂?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分类号】:TG17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琳;原津萍;张平;赵军军;;多道激光熔覆温度场的有限元数值模拟[J];焊接学报;2007年07期

2 陈列;谢沛霖;;齿面激光熔覆中的防边缘塌陷工艺研究[J];激光技术;2007年05期

3 孙会来;赵方方;林树忠;齐向阳;;激光熔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激光杂志;2008年01期

4 陈志坤;刘敏;曾德长;马文有;;激光熔覆裂纹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探究[J];激光杂志;2009年01期

5 郑晖;韩志仁;陈江;王国栋;;采用激光熔覆方法校轴的试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2期

6 朱晨光;孙耀宁;于青;;激光熔覆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J];热加工工艺;2012年08期

7 周思华;郭艳花;晁明举;刘奎立;;金属表面激光熔覆处理技术的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8 郭伟,徐庆鸿,田锡唐;激光熔覆的研究发展状况[J];宇航材料工艺;1998年01期

9 郭伟,徐庆鸿,田锡唐;激光熔覆的研究发展状况[J];宇航材料工艺;1998年02期

10 李必文,石世宏,王新林;激光熔覆化工阀门的实验与质量控制[J];热加工工艺;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琦林;谢安宁;周广才;;激光熔覆修复技术的基础试验研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邓琦林;谢安宁;周广才;;激光熔覆修复技术的基础试验研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3 邓琦林;谢安宁;周广才;;激光熔覆修复技术的基础试验研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4 张万红;方亮;赵刚;;液相分散沉降法制备激光熔覆预涂涂层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陈畅源;邓琦林;葛志军;;激光熔覆中的应力研究[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邓琦林;;舰船关键零件的激光熔覆修复[A];第13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王明娣;刘秀波;郭开波;宋成法;傅戈雁;石世宏;;激光熔覆成形件的应力分析与裂纹控制[A];第14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王永峰;田欣利;薛春芳;;送粉式激光熔覆能量利用率的分析模型[A];第十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黄延禄;杨永强;;双方程边界耦合法激光熔覆传质过程数值模拟[A];中西南十省区(市)焊接学会联合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继常;;激光熔覆工艺理论与试验研究[A];第15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翟扬;激光熔覆硼、钛材料市场海阔天空[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2 汤兆宏;激光熔覆专利技术修复绥中电厂80万千瓦汽轮机围带铆钉损伤[N];中国电力报;2008年

3 记者 赵静;激光熔覆术成功再造煤矿机械[N];中国煤炭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汤兆宏;成功修复宝钢自备电厂35万千瓦汽轮机缸体[N];中国电力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彦华;KMN钢压缩机叶片激光熔覆修复及后续加工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闫晓玲;激光熔覆再制造零件超声检测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方金祥;激光熔覆成形马氏体不锈钢应力演化及调控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熊征;激光熔覆强化和修复薄壁型零部件关键技术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黄凤晓;激光熔覆和熔覆成形镍基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庆茂;送粉激光熔覆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0年

7 张三川;送粉激光熔覆陶瓷掺杂复合涂层技术及涂层成形机理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8 李明喜;钴基合金及其纳米复合材料激光熔覆涂层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9 郑敏;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制备生物陶瓷涂层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明娣;基于光内送粉的激光熔覆快速制造机理与工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波;面向绿色再制造的单道激光熔覆几何特征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2 卢云龙;激光熔覆硅化物三元合金涂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3 付志凯;轮轨材料激光溶覆Fe基合金涂层的微观组织与磨损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李培源;钢材表面非晶化工艺与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杭小琳;激光铣削对激光熔覆成形件的整形机理和试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梁斌;基于大功率半导体激光熔覆的环模再制造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7 相占凤;添加固体润滑剂hBN的钛合金激光熔覆高温耐磨复合涂层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邓居军;磁化—激光熔覆复合技术强化与修复零部件表面性能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9 艾铭杰;Cr12MoV模具钢表面激光熔覆层组织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赵文雨;2Cr12MoV表面激光熔覆Stellite 6涂层的组织及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22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522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8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