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环形磁场控制的微粉砂轮制备及其磨削性能
【图文】:
提高砂轮耐用度。此外,铁粉也能有效提高热传导效率,利于磨削过程中砂轮散热。本文首先阐述环形磁场控制磨粒排布金刚石微粉砂轮的制备方法及原理,制作环形磁控砂轮制备装置,制备多种型号的砂轮,并对铁粉和磨料在磁场控制下的排布规律,磁感应强度、铁粉及磨料质量分数对磨削比、加工面粗糙度及面形精度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1环形磁控微粉砂轮制备方法及原理将羰基铁粉、金刚石微粉磨料、添加剂、树脂、结合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倒入砂轮模具之中,中间插入砂轮杆。没有外加磁场时,磨粒与磁性粒子随机分布,如图1a所示;当施加环形磁场后,如图1b所示,制备砂轮的混合料处在内外磁极形成的环形空腔内,磁力线与环形空腔径向保持一致,铁粉颗粒在外加磁场作用下沿磁力线方向排布,形成径向辐射链状或片状结构,同时,非磁性的金刚石微粉磨粒在磁性铁粉颗粒的作用下移动,沿磁链规则排布。图1砂轮磨粒的排布和受力模型下文对磁场中颗粒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为简化,仅考虑二维情况,设任意单颗磁性颗粒在磁场中受Fi,x和Fi,y两个方向的磁力作用,如图1c所示,则Fi,x和Fi,y可用下式表达[12],0(/)ixF=VχHHx(1),0(/)iyF=VχHHy(2)式中,0V为磁性颗粒体积;χ为磁性颗粒磁化率;H为磁场强度;H/x是沿x方向磁场强度的变化率;H/y是沿y方向磁场强度的变化率。单颗磨料的受力为周围与其接触的所有磁性颗粒作用力合成,故有xi,xF=F(3)yi,yF=F(4)式中,Fx和Fy为磨料颗粒分别在x和y方向的受力。由上述公式可知,,磁性颗粒的磁化率越大、磁感应强度越高,磁场变化率越大,推动金刚石磨粒的力也就越大。当多颗磁性颗粒在磁场力作用下达到平衡后,表现为沿磁力线方向链状
蚴┘?MPa压力将砂轮压制成型。(6)带模烧结。将成型后的砂轮连同模具一起置于烧结炉内分段加热:首先在30min内从室温加热至100℃;然后,在100~150℃段,每60min升温20℃;至150℃时,保温120min;然后,再每60min升温20℃;至180℃时,保温180min,烧结过程结束。(7)冷却脱模。在烧结炉内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将砂轮脱模,用#800(19μm)GC砂轮进行修整。树脂金刚石铁粉混料装模施加磁场冷却脱模带模烧结压制成型图2砂轮的制备工艺路线2.2制备装置根据环形磁控砂轮制备原理设计的制备装置结构如图3a所示,实物如图3b所示。永磁石与45钢制成的导磁板、模套、砂轮杆形成闭合磁路。砂轮杆、上/下模、模套、导磁板形成模腔可装填制备砂轮的混合料,上/下模则用非导磁的不锈钢制成。采用ANSYS10.0对制备装置的磁路进行分析。由于装置轴对称,对其一半进行分析,选用VectQuad4nod13单元分析材料属性,Br=1.0T,Hc=150000A/m,μr=105。施加磁力线垂直的边界条件,假设没有磁漏,所有的磁通量沿磁路通过,外表面施加磁力线平行的边界条件,分析结果如图3c所示。由图可知,环形的模腔内可形成匀强磁常制备时,先将下模装入模套,插入砂轮杆后,可装填混合料,然后安装永磁石、导磁板及上模,形成磁场,上液压机施加1~30MPa的压力压制成型,最后至烘箱内加热固化,即完成砂轮制备。图3环形磁控砂轮制备装置2.3砂轮制备方案为了探讨不同成分配比及制备时外加磁感应强度对磨削性能的影响,制备了12种砂轮,如表1所示。1~4号砂轮用于研究铁粉质量分数对磨削性能的影响,铁粉质量分数从0%增加至35%,金刚石微粉质量分数保持为25%不变,砂轮制备过程施加磁感应强度为80mT;5~8号砂轮用于研究金刚石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纳美特超精密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5120)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2014DFG72480)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TG7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迅一;砂轮的修整[J];机床与工具;1955年05期
2 陈永贵;砂轮硬度的测定和选择[J];机床与工具;1955年10期
3 艾振民;韩锡贤;;砂轮浸二硫化钼的新方法[J];机械工人.冷加工;1980年12期
4 赵鹭华;砂轮性能的评价[J];磨料磨具与磨削;1981年03期
5 中山一雄 ,高木纯一郎 ,谭瑞星;砂轮锐利性的测定[J];磨料磨具与磨削;1984年01期
6 董锡翰;迟大华;;砂轮硬度改善浅析[J];机械工程师;1986年02期
7 刘镇昌,陈日曜,阿部聪,村木和之;关于砂轮表面复映法的一些探讨[J];磨料磨具与磨削;1988年05期
8 申明志;砂轮变薄工具的制造与应用[J];机械工程师;1988年04期
9 肖安定;砂轮堵塞的测量[J];广西工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10 万隆;磨钢球砂轮干燥裂纹成因探讨[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199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刚;白云利;;变频技术在砂轮制造业的应用[A];2000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0年
2 王红军;李改利;;基于激光的砂轮地貌检测技术研究[A];北京机械工程学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王红军;李改利;;基于激光的砂轮地貌检测技术研究[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吴永孝;张广玉;吕维新;徐建良;;超声波振动修整砂轮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分会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贺献宝;;利用PVA砂轮提高工件表面粗糙度等级[A];晋冀鲁豫鄂蒙川云贵甘沪湘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5年
6 王先逵;马明霞;应宝阁;;金属结合剂金刚石微粉砂轮电火花修锐技术研究[A];第八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余剑武;何利华;尚振涛;尹韶辉;黎文;覃新元;;微细砂轮电火花修整实验研究[A];第15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长江;分切薄刀和砂轮的选用及使用方法[N];中国包装报;2006年
2 刘平;百名专家解读百种产品质量[N];中国质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晓冬;砂轮在线液体自动平衡系统及其平衡精度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2 曾晰;软固结磨粒气压砂轮设计方法及材料去除特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3 张小锋;关于砂轮地貌双目视觉检测技术的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袁和平;磨料群可控排布砂轮的制备技术及其磨削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赫青山;热管砂轮高效磨削加工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6 庞子瑞;超高速点磨削陶瓷CBN砂轮性能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7 李长河;砂轮约束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机理及表面特性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8 刘月明;磨削过程建模与点磨削工艺的若干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9 杨晓红;不平衡量信号的精密谱分析及其在砂轮动平衡测控仪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项龙;叶序排布磨料超硬砂轮的磨削温度场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志振;磨粒叶序排布电镀砂轮制造中的若干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晓聪;基于结构光视觉的砂轮轮廓三维测量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王凯;金属基金刚石圆弧砂轮在线电火花修整与检测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乔璐;基于区间均匀接触磨削方法的砂轮有限元分析[D];东北大学;2013年
6 蒋秀忠;区域化固结磨粒气压砂轮对局域强化模具材料去除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7 俞益民;软固结磨粒气压砂轮光整加工工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8 戴婷;冠型软固结磨粒气压砂轮接触应力分析与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9 陈志龙;软固结气压砂轮粘磨层力学性能及其接触力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10 庞浩;超声ELID复合加工电参数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29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529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