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电弧增材制造成形系统设计及成形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2 06:34
【摘要】: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模具修复及再制造提供了新思路,采用该技术修复及再制造模具能够实现修复过程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节约大量焊材。但目前该技术仍停留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初步实验探索阶段,尚无法真正运用于生产实践。为实现该技术的成功运用,本文针对电弧增材制造成形系统设计及成形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冷金属过渡技术,设计搭建了电弧增材制造成形系统。系统以KUKA机器人及Fronius数字化焊机为主要硬件设备,实现焊接成形过程稳定、高效、柔性的总体要求;以Mastercam及3D Automate集成软件系统,采用“反铣削法”实现了电弧增材制造成形路径的快速生成。同时开发相应的机器人程序转换模块,通过离线编程的方式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进一步基于Mastercam进行多层单道、单层多道及多层多道焊缝堆积路径规划研究,得到其各自的路径生成方式及相关成形策略。对于多层单道非封闭路径和封闭路径,分别采用两侧抬升和倾斜抬升的方式来提高成形零件在抬升处的平整度;对于单层多道焊缝,采用单向切削和双向切削生成的路径所成形的焊缝平面较为平整。采用不同材料对不同结构的金属零件进行电弧增材制造成形实验,验证了路径生成方式的有效性及路径规划结果的可行性。通过分析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焊缝成形形貌,得到了热作模具钢单道焊缝合理工艺参数区间。进而研究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加,成形宽度显著增加,成形高度略微增加;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加,熔宽和成形高度均减小。此外,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焊接工艺参数和焊缝成形尺寸之间的二次回归方程,为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零件造型分层切片及路径生成提供依据。最后,采用模具修复专用药芯焊丝分别对长方体零件、梯形体零件及曲轴模拟件进行电弧增材制造实验,零件整体成形与设计预期基本相符,但表面精度总体较低。成形件在拉伸强度、冲击韧性、硬度等方面均不低于手工堆焊成形件的90%,基本满足使用要求,验证了采用电弧增材制造修复及再制造失效模具的可行性。
【图文】:

增材制造技术,基本流程


器人加以计算机程序辅助进行增材制造可以精确控制成形精度和焊接过程自动化、快捷化、智能化,同时节约大量焊接材料,提高生产效率。材制造成形系统搭建是采用该技术进行失效模具修复的前提条件,成形究则是保证堆积金属成形质量良好的关键。为此,本文针对电弧增材制路径规划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同时采用模具堆焊专用药芯焊丝进行电弧。本文研究成果将为实现采用电弧增材制造技术修复热作模具提供理论金属材料电弧增材制造的实际应用。制造技术造技术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主要运用于原型制造形理念上突破了以往采用锻压、铣削等“减材”方式生产制造零件的局众多的研究机构和科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制造技种先进技术的集成,涉及到包括材料科学、精密机械、激光技术、计算增材制造技术基本的工作流程如图 1.1 所示。

形貌,快速成形系统,金属零件


图 1.2 金属零件快速成形系统[32]外,该校的 Wang Huijun 等[33]则基于变极性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设计了一种金属成形系统。该系统将焊枪固定在变位机附属轴上进行焊接,操作简单且成本较低过 CCD 摄像机实现对零件成形过程中电弧弧长的在线监控,通过反馈实时调节丝速度等工艺参数。实验表明,通过对焊接电弧的监控作出相应工艺参数的调整程更稳定,成形件的精度也更高。98 年,韩国的 Song 等为提高零件的成形精度,,同时采用 CNC 加工系统和熔化极备,设计了焊接与铣削相结合的快速成形系统,具体装置如图 1.3 所示。此方法势,在加工过程中同时兼顾成形效率与成形精度。此外他们还进行了焊接工艺的究了不同焊接工艺参数对焊道成形形貌的影响[35~36]。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G444;TH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元伟;亓翔;魏训青;宋丙员;;热作模具的堆焊修复技术[J];精密成形工程;2016年03期

2 孙红俊;;“美国制造”创新机构路线图寻求加速制造模式变革[J];卫星应用;2015年12期

3 廖文俊;胡捷;;增材制造技术的现状和产业前景[J];装备机械;2015年01期

4 郭志飞;张虎;;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机床与液压;2015年05期

5 邵中魁;姜耀林;;光固化3D打印关键技术研究[J];机电工程;2015年02期

6 喻红梅;刘海琼;周红梅;王静;;模具修复再制造技术研究应用现状[J];电焊机;2014年11期

7 王红军;;增材制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8 卢秉恒;李涤尘;;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发展[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3年04期

9 蒋伟辅;;快速成型技术综述[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1年06期

10 徐健宁;张华;胡tb华;李玉龙;;金属结构熔焊快速成形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额日登布鲁格;3D打印技术的理论与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熊俊;多层单道GMA增材制造成形特性及熔敷尺寸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纪良波;熔融沉积成型有限元模拟与工艺优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杜乃成;弧焊机器人金属快速成形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连重;基于机器人堆焊的快速再制造成形分层路径规划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2 于冬梅;LOM(分层实体制造)快速成型设备研究与设计[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靖;电子束选区熔化数字式扫描控制系统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4 徐兴明;面向复杂型面的机器人堆焊轨迹规划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徐立权;机器人熔丝堆焊成形及其路径规划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丁冬平;基于焊接机器人的熔焊成形系统及成形规律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398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5398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5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