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O-U三元体系热力学优化
【图文】:
90上海金属第39卷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也更接近。同时还优化了BCC_A2→FCC_A1的相变温度,使之为1185.1K,相比于NUCL10的计算结果,更吻合试验结果1185K。还计算了Fe-O二元系的不变平衡温度和成分、各个温度下随氧气含量变化的氧气活度、CORUNDUM(Fe2O3)和SPINEL(Fe3O4)相的热容、焓值等热力学性质,结果显示都能与试验数据良好吻合。优化后的O-U二元相图见图1(b),图中实线为本文计算结果,虚线为NUCL10数据库计算结果,可见两者基本保持一致,只是降低了FCC_C1+GAS相的下边界。虽然此处并没有相关试验数据点,但在2006年,Cheynet[8]的Nuclear数据库说明,Fe-O二元系的不变平衡数据中,GAS→FCC_C1的转变温度为2125.9K,比NUCL10数据库的计算结果2250K低了很多,所以本文以文献[8]为准,将该转变温度优化至2100K,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此外,还计算了O9U4、O8U3、O2U1的定压热容Cp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保持一致。在图1(c)的Fe-U二元系中,本文在2010年Kurata的基础上,作了部分区域的优化。与Fe-O二元系相同,对Fe-U二元系也优化了BCC_A2向FCC_A1的磁性转变温度,使之为1179.8K,相较于NUCL10数据库,更接近于实际值1184.9K。此外,还扩大了BCC_A2相区域,使之与试验数据保持一致。而在相图的其他区域,本文计算结果也能与试验数据良好吻合。图1本文计算得到的(a)Fe-O、(b)O-U、(c)Fe-U二元系相图与NUCL10试验数据的比较Fig.1Comparisonofphasediagramsof(a)Fe-O,(b)O-U,(c)Fe-UbinarysystemscalculatedinthisworkandfromNUCL10database根据CORPHAD试验关于FeO-UO2伪二元系的结果,本文重新优化了FeO-UO2伪二元相图,结果如图2所示。可见本文?
优化了BCC_A2向FCC_A1的磁性转变温度,使之为1179.8K,相较于NUCL10数据库,更接近于实际值1184.9K。此外,还扩大了BCC_A2相区域,使之与试验数据保持一致。而在相图的其他区域,本文计算结果也能与试验数据良好吻合。图1本文计算得到的(a)Fe-O、(b)O-U、(c)Fe-U二元系相图与NUCL10试验数据的比较Fig.1Comparisonofphasediagramsof(a)Fe-O,(b)O-U,(c)Fe-UbinarysystemscalculatedinthisworkandfromNUCL10database根据CORPHAD试验关于FeO-UO2伪二元系的结果,本文重新优化了FeO-UO2伪二元相图,结果如图2所示。可见本文优化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其中,共晶点温度为1621.02K,成分为95.96%FeO,FeO在FCC_C1中的溶解度极限为17.46%。至今还未有科研机构做过关于FeO1.5-UO2伪二元相图的试验,因此,该相图计算结果的准确与否,只有和其他商业软件的计算结果比较才可知。图3比较了本文数据库与TDnucl商业版数据库的计算结果。可见,两者的相变温度和各相位置关系基本一致。由此证明,本文获得的FeO1.5-UO2相关相互作用参数可以用以建立准确的FeO1.5-UO2伪二元相图。其中,共晶点温度为1562.83K,成分为40.81%UO2。而TDnucl的计算结果中,共晶点温度为1530.58K,成分为40.67%UO2,两者误差≤2%,,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图2本文计算得到的FeO-UO2伪二元相图与CORPHAD试验结果比较Fig.2Comparisonofpseudo-binaryphasediagramofFeO-UO2calculatedinthisworkandfromCORPHADdatabase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基金】:上海核工程设计研究院(No.D71-0110-14-030)资助
【分类号】:TG1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朝贵,刘红平,乔芝郁,叶于浦;LaCl_3-MgCl_2-LiCl三元体系液相限的研究[J];金属学报;1992年05期
2 郑朝贵,靳军,叶于浦;NdCl_3-MgCl_2-LiCl系液相限的研究[J];金属学报;1989年01期
3 郑朝贵;包成林;乔芝郁;叶于浦;;LaCl_3-SrCl_2-CaCl_2体系的液相限[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2年04期
4 郑朝贵;刘红平;乔芝郁;叶于浦;;PrCl_3-CaCl_2-MgCl_2三元体系相图的研究[J];金属学报;1990年01期
5 曹松;黄松涛;储茂友;岳强;沈剑韵;;Cu-In体系的热力学优化[J];稀有金属;2007年06期
6 储茂友,郭江贵,商顺利,孙军,沈剑韵;W-Zr体系的热力学优化[J];稀有金属;2003年06期
7 姜敏;陈乐谊;庞威;邱爱涛;鲁雄刚;李重河;;Al-Cr-Mn体系的热力学模拟[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年04期
8 陈宪宁;赵旭山;王荣山;包新华;王建伟;沈剑韵;;Zr-Nb-O三元系的热力学优化[J];稀有金属;2010年05期
9 薄宏;王江;Liliana DUARTE;Christian LEINENBACH;刘立斌;刘华山;金展鹏;;Fe-Ti二元体系的热力学重新优化(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2年09期
10 王江;孟凡桂;刘立斌;金展鹏;;热力学优化Bi-Ni二元系(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洪晓;郝士明;Fries S G;Tedenac J C;;Co-Sb体系热力学优化[A];第十二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郭翠萍;杜振民;吕东显;;Hf-Os体系热力学优化[A];第十二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王鑫铭;苏旭平;尹付成;;Dy-Sn体系的热力学优化[A];第十二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李梅;李长荣;张维敬;;Al-Pd二元系的热力学优化[A];第十二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熊伟;杜勇;刘咏;黄伯云;徐洪辉;;Mo-Nb-Ta三元相图的热力学优化[A];第十二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刘树红;杜勇;徐洪辉;J.C.Schuster;贺翠云;;Al-Y体系相图的测定及热力学优化[A];第十二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熊伟;杜勇;J.C.Schuster;黄伯云;刘咏;徐洪辉;;Ce-Ni二元体系的热力学修正描述[A];第十二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薪宇;Mg-Gd-Ag体系的热力学优化与计算[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陈泰黎;Nd/Pr-Fe-B合金体系的热力学优化计算[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3 方伟;部分钚基合金相图的热力学优化与计算[D];厦门大学;2009年
4 韦影;合金体系的热力学优化与应用[D];湘潭大学;2002年
5 贺彻;Co-Zn-Zr三元体系相关系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6 陶再飞;部分Co基三元系合金相平衡的热力学优化与计算[D];厦门大学;2014年
7 汪航;Ag-Cu-X(X=Gd,Y)体系的热力学优化与计算[D];中南大学;2008年
8 郑爱钦;部分钴钒基合金相平衡的实验测定与热力学计算[D];厦门大学;2008年
9 康玲;Ag-Zn-Ce三元体系相关系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10 陈小明;Al-Cu-X(X=Cd、In)体系的热力学优化与计算[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42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542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