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高硅电工钢超薄带冷轧过程中的织构演变

发布时间:2019-11-03 07:48
【摘要】:采用轧制工艺制备了0.10 mm厚的6.5%Si高硅电工钢超薄带,并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冷轧过程中的形变织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分别有利于λ(100//ND,ND为轧面法线方向)和η(100//RD,RD为轧向)再结晶织构优化的形变织构控制方法.研究表明,50%~70%压下率有利于η再结晶织构优化,易于促进S=0.5层强η再结晶织构的形成.小于30%压下率和91%~97%压下率均有利于λ再结晶织构优化,其中30%的压下率更适合于二次冷轧法制备高硅钢超薄带时λ再结晶织构控制.
【图文】:

示意图,高硅钢,示意图,热轧板


实验方法以工业纯铁(99.9%)和工业硅(98.8%)为原料,使用真空感应炉熔炼高硅钢铸锭,并锻造成厚40mm的板坯,锻坯经1200℃加热后连轧至3.5mm,热轧板成分见表1.热轧板先进行1050℃×10min常化和酸洗,随后分别冷轧到2.45,1.75,,1.05,0.30和0.10mm,对应冷轧压下率为30%,50%,70%,91%,97%.其中,从3.5~0.30mm的冷轧采用常规轧制方法在200℃下进行,见图1a.0.30~0.10mm的冷轧采用叠轧方法在室温下进行,即将两块0.30mm的薄板叠在一起构成0.60mm的薄板,轧到0.20mm时再将两块薄板分开,获得厚0.10mm薄带,见图1b.通过光学显微镜沿纵截面观察冷轧组织,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取向分布函数(ODF)方法测试和计算热轧和冷轧板不同厚度层的织构特征.为准确表示不同厚度层位置,定义参数S=2a/d,其中a为S=0层的距离,d为整个板厚.厚度为0.30~3.5mm板带的测试位置如图1a中虚线所示,厚度为0.10mm薄带的测试位置如图1b中虚线所示.表1高硅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Table1Chemicalcompositionofhighsiliconsteel(massfraction)%SiCSMnP6.530.0090.0140.0520.017图1高硅钢冷轧示意图Fig.1Schematicdiagramofcoldrollingforhighsiliconsteel(a)—常规轧制;(b)—叠轧.2结果与讨论高硅钢热轧板不同厚度层织构特征见图2.热轧板S=0.75层形成了以Goss({110}<001>)组分为主的强剪切织构,S=0层形成了以平面应变织构{001}<110>为峰值的强α织构.热变形过程中轧辊与热轧板表面存在强摩擦力,越靠近热轧板表面剪切应变织构越强,靠近S=0层则平面应变织构越强.S=0.5层为过渡层,兼具S=0.75和0层的织构特征.图2高硅钢热轧板不同厚度层的ODF恒φ截面图Fig.2ConstantφsectionsoftheODFatdifferentlayersofhotbandsinhighs

截面图,高硅钢,热轧板,不同厚度


测试和计算热轧和冷轧板不同厚度层的织构特征.为准确表示不同厚度层位置,定义参数S=2a/d,其中a为S=0层的距离,d为整个板厚.厚度为0.30~3.5mm板带的测试位置如图1a中虚线所示,厚度为0.10mm薄带的测试位置如图1b中虚线所示.表1高硅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Table1Chemicalcompositionofhighsiliconsteel(massfraction)%SiCSMnP6.530.0090.0140.0520.017图1高硅钢冷轧示意图Fig.1Schematicdiagramofcoldrollingforhighsiliconsteel(a)—常规轧制;(b)—叠轧.2结果与讨论高硅钢热轧板不同厚度层织构特征见图2.热轧板S=0.75层形成了以Goss({110}<001>)组分为主的强剪切织构,S=0层形成了以平面应变织构{001}<110>为峰值的强α织构.热变形过程中轧辊与热轧板表面存在强摩擦力,越靠近热轧板表面剪切应变织构越强,靠近S=0层则平面应变织构越强.S=0.5层为过渡层,兼具S=0.75和0层的织构特征.图2高硅钢热轧板不同厚度层的ODF恒φ截面图Fig.2ConstantφsectionsoftheODFatdifferentlayersofhotbandsinhighsiliconsteels.常化后热轧板完全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约170μm,常化与热轧的织构特征相似,但强度显著减弱.图3给出了0.10mm高硅钢超薄带轧制过程中不同压下率时的形变组织.在30%的压下率时,冷轧组织中出现了明显的形变孪晶.Xie等[3,8]研究了高硅钢在400℃下压缩变形时的孪晶现象和形成机制,发现高硅钢压缩变形初期的变形机制为滑移,没有形变孪晶形成;压缩变形量为5.8%时,可观察到少量孪晶;压缩变形量为10.8%~26.8%时,孪晶大量出现.随塑性变形增646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8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璐;杨平;秦镜;毛卫民;叶丰;;高硅钢温轧过程压下率及中间退火对组织、织构的影响[J];电子显微学报;2013年06期

2 林均品;叶丰;陈国良;王艳丽;梁永锋;金吉男;刘艳;;6.5wt%Si高硅钢冷轧薄板制备工艺、结构和性能[J];前沿科学;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玮;张培明;;辊速对含铬电工钢条带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7年10期

2 王艳芹;;退火温度对Fe-6.5Si合金条带软磁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7年10期

3 柳金龙;沙玉辉;邵光帅;左良;;高硅电工钢超薄带冷轧过程中的织构演变[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4 刘晓超;;控轧控冷工艺生产的电力变压器高硅钢[J];煤炭技术;2017年05期

5 谢珊珊;李慧;梁精龙;霍东兴;刘晓;;硅钢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J];热加工工艺;2017年08期

6 宋炜;张炯明;王顺玺;;基于实验与3D—CAFE法的高硅钢铸锭凝固行为[J];工程科学学报;2017年03期

7 蔡国君;李长生;蔡般;王期文;;温轧温度对Fe-6.5%Si钢有序相及磁性能的影响[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8 宋炜;张炯明;王顺玺;王博;韩立磊;;Simulation of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of Fe-6.5%Si alloy using cellular automaton-finite element method[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6年09期

9 马天国;李辉;田广科;毕晓f ;;PVD法制备6.5%Si高硅钢过程合金磁性能演化机理研究[J];功能材料;2016年04期

10 刘刚;莫成刚;李超;沙玉辉;;异步轧制硅钢薄带的固体渗硅[J];钢铁;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房现石;梁永锋;叶丰;林均品;;压下率对6.5%Si电工钢温轧板织构的影响规律[J];功能材料;2012年24期

2 柳金龙;沙玉辉;张芳;姚勇创;李继超;左良;;高硅钢薄板退火过程中的织构演变[J];功能材料;2011年11期

3 梁永锋;林均品;叶丰;王艳丽;张来启;陈国良;;热处理对Fe-6.5wt%Si合金冷轧薄板组织及磁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9年02期

4 林均品;叶丰;陈国良;王艳丽;梁永锋;金吉男;刘艳;;6.5wt%Si高硅钢冷轧薄板制备工艺、结构和性能[J];前沿科学;2007年02期

5 谢燮揆;高硅电工钢[J];中小型电机;199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邦新,刘起秀;α铀的冷轧及再结晶织构[J];原子能科学技术;1965年02期

2 张德芬,胡卓超,王福,左良;冷轧3004铝合金再结晶织构的研究[J];轻金属;2004年01期

3 陈扬;田妮;赵刚;刘春明;左良;;预先热处理对6111铝合金冷轧及再结晶织构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6年08期

4 戴礼智,张信钰;国产纯铁的轧制与再结晶织构[J];物理学报;1958年01期

5 周邦新 ,刘起秀;钨和铌单晶体的冷轧及再结晶织构[J];金属学报;1965年03期

6 宋广兴;;含铜低碳钢再结晶织构[J];钢铁研究情报;1975年03期

7 刘燕声;赵骧;梁志德;;工业纯铜的异步冷轧及再结晶织构研究[J];金属学报;1990年03期

8 陈礼清,刘燕声,梁志德;再结晶织构的计算模拟理论及意义[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1995年02期

9 杨平;李志超;毛卫民;赵子苏;;钢中{111}〈112〉再结晶织构的形成[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9年03期

10 颜鸣皋,周邦新;冷轧铜板再结晶~T构的形成[J];物理学报;195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魏承炀;;再结晶织构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A];2014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2 李锋;吕家舜;敖列哥;文伟;徐伟军;张清辉;;连续退火工艺对于Nb-Ti-IF钢性能及再结晶织构的影响[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星;刘丹敏;李尔东;马薇;周美玲;;对高温超导Ag基带再结晶织构的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4 刘丹敏;刘星;吉元;周美玲;;{011}<uvw>取向银基带的再结晶织构研究[A];2005年全国计算材料、模拟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换平;无取向硅钢形变和再结晶织构与轧制参数的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2 李敬;Al-Mg合金再结晶织构与制耳行为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3 魏承炀;再结晶织构的相场模拟与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多;细晶高强IF钢退火工艺下再结晶织构形成机制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

2 付璐;高牌号无取向硅冷轧与再结晶织构的演变[D];东北大学;2013年

3 金超;高硅钢超薄带形变与再结晶织构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赵增强;高硅钢薄带再结晶织构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5 胡珂;硅钢薄带η和λ再结晶织构的形成与演变[D];东北大学;2014年

6 谭琳;冷轧工艺对取向硅钢再结晶织构演变的影响[D];东北大学;2014年

7 姚勇创;不同冷轧量下高硅钢形变与再结晶织构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8 朱旭;大变形量下无取向硅钢形变和再结晶织构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9 陈芳芳;再结晶织构对铝合金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张智鑫;无取向硅钢的成分和轧制工艺对再结晶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D];东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54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554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e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