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HCPEB作用下界面Al分布对热障涂层TGO生长和热震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1-18 09:48
【摘要】:热障涂层(TBCs)是增加材料高温寿命的表面工程技术之一,而热生长氧化物(TGO)是目前热障涂层产生失效的主要区域,因此研究如何控制TGO的生长是目前研究制备具有优秀性能涂层的主要方向。本文利用电子束蒸镀(EBVD)和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完成热障涂层界面处合金化,改变界面铝分布,实现TGO可控生长,旨在改进热障涂层抗高温氧化性能和抗热震性能。通过等离子喷涂(APS)在高温合金基体表面制备双层热障涂层,结合层材料是CoCrAlY,陶瓷层是YSZ。利用EBVD和HCPEB技术在结合层表层实现铝膜的熔敷,再使用一定的喷砂工艺提升电子束处理后涂层界面结合力。采用高温氧化实验和热震实验来模拟热障涂层服役环境,测试涂层使用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共聚焦显微镜(LSM)、能谱仪(EDS)和共聚焦拉曼光谱(MRS)对原始热障涂层和多种表面改性技术结合处理的改进涂层进行表征和测试,围绕界面和TGO的生长行为进行研究,探索界面熔敷铝膜工艺下涂层服役性能的变化,建立铝含量变化—热生长氧化物—服役寿命三者之间的关系,给优化热障涂层使用性能的研究建立理论和知识基础。原始热障涂层界面粗糙不平,存在较多尖锐的山峰和沟壑形貌。陶瓷层呈片层结构,其间存在一定孔洞、尖角、夹杂和微裂纹等缺陷;高温氧化过程分三阶段:(1)氧化初期,增重曲线呈直线增长;涂层界面形成较薄且不规则的TGO层,厚度约1.42μm,界面局部陶瓷层产生微裂纹。(2)氧化中期,增重速度明显放缓;TGO厚度约2.21μm,局部TGO开始出现轻微分层,生成灰色的混合氧化物Co2CrO4、Co3O4、CoAl2O4。(3)氧化后期,增重开始加快,曲线斜率升高。TGO厚度约为3.40μm。TGO和陶瓷层界面附近存在大量纵向和横向裂纹。能谱线扫描结果显示结合层一侧存在轻微的贫铝现象,早期形成的TGO为Al_2O_3,中后期形成的TGO里存在较多尖晶石氧化物。涂层热循环200次后,分离区域占总体约10%,局部严重氧化,濒临脱落。界面处残余应力大小约为10.94MPa。利用HCPEB技术界面熔敷铝膜的热障涂层界面相对均匀,孔洞和尖锐界面形貌等消除,形成了离散的微米级胞状体。陶瓷层和结合层结合紧密。改进处理后,氧化过程和原始热障涂层类似。但改进处理后涂层各阶段,氧化速度和增重量均低于原始热障涂层。此外,TGO形貌较为连续致密,相对均匀,未出现较大裂纹和开裂,陶瓷层中存在一定的微裂纹和孔洞;能谱线扫描结果显示,结合层一侧的铝含量相对稳定,未出现贫铝带现象。TGO的组成为单一的Al_2O_3,未出现混合氧化物。涂层热循环200次后,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未呈现明显脱落和剥落现象。涂层界面处应力约7.59MPa。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G17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锋;周克崧;董淑娟;徐伟;宋进兵;刘敏;;镀铝对7YSZ热障涂层冲刷性能的影响(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5年08期

2 邹慧;雷娟娟;王志平;蔡杰;;脉冲电子束与喷砂复合处理对MCrAlY涂层表面粗糙度及结合强度的影响[J];焊接学报;2015年04期

3 胡建军;侯天凤;邹毅;;电子束预处理40Cr表面涂镀Cr层工艺分析[J];材料导报;2015年06期

4 张小锋;周克崧;宋进兵;张吉阜;邓春明;刘敏;;黏结层粗糙度对热障涂层高温氧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硅酸盐学报;2013年12期

5 蔡杰;季乐;杨盛志;张在强;刘世超;李艳;王晓彤;关庆丰;;强流脉冲电子束作用下金属锆的微观结构与应力状态[J];物理学报;2013年15期

6 李明菲;彭晓;王福会;;一种新型细晶Ni_3Al涂层抗高温氧化性能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1年01期

7 刘纯波;林锋;蒋显亮;;热障涂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年01期

8 邱明;毛卫国;戴翠英;周益春;;热障涂层应力场的微拉曼光谱技术测试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周静,张隆平,吴护林;热障陶瓷涂层的发展现状和前景[J];表面技术;2004年02期

10 张平,王海军,朱胜,梁志杰;高效能超音速等离子喷涂系统的研制[J];中国表面工程;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蔡杰;强流脉冲电子束作用下热障涂层热生长氧化物生长行为与应力状态[D];江苏大学;2015年

2 于萍;添加活性元素Y对溅射K38纳米晶涂层高温腐蚀行为的作用机制[D];天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邹毅;基于电子束的40Cr表面涂层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4年

2 高西亚;热循环下热障涂层残余应力及稳定性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62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562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7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