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金属等离子体纳米结构对光的调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16 20:59
【摘要】:金属纳米结构因其在光波段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而使其光响应特性完全不同于金属体材料,并使其在众多科学和工程领域中有着重要应用。本论文围绕金属纳米结构在人工电磁超材料和纳米光子学这两个领域中的应用开展研究。在将金属纳米结构应用于超材料的研究中,我们将金属纳米结构作为单元结构构造光波段超材料,调控人工材料的光响应参数;在将金属纳米结构应用于纳米光子学领域的研究中,我们将金属纳米结构作为纳米光学天线,调控纳米发光体的发光特性。我们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耦合金属纳米环的新型双负负折射率超材料结构设计。这种新型设计可以在可见光波段甚至近紫外波段工作,而且品质因子远远高于当时的可见光负折射率超材料。该设计填补了低损耗双负负折射率材料在绿光、蓝光、紫光和近紫外波段的空白,可在包括超分辨成像在内的超材料应用领域中发挥作用。我们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介质-金属复合谐振环(Hybrid Ring Resonator, HRR)磁响应纳米谐振腔。HRR可以在短至近紫外的短波波段构造可均匀化的磁响应超材料。研究中我们提出了环形纳米谐振腔模型,并将全介质磁响应谐振腔、传统开口谐振环(Split-Ring Resonator, SRR)磁响应谐振腔和我们设计的介质-金属复合谐振环(HRR)磁响应谐振腔这三类谐振腔归纳到环形纳米谐振腔模型框架内,对应环形纳米谐振腔模型中的三种共振类型。我们提出的新型谐振腔设计以及环形纳米谐振腔模型的构建和分析对于磁响应纳米谐振结构的设计具有启发意义。研究中,我们首次在单金属条上发现了反对称等离子共振模式。我们发现,只要形成介质-金属-介质(Insulator-Metal-Insulator, IMI)纳米三明治结构,单金属条就能支持反对称的等离子共振模式。利用数值模拟和波导谐振腔模型分析,我们揭示了IMI纳米三明治结构中高折射率介质层在反对称等离子共振模式形成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我们将IMI纳米三明治结构应用于构造超材料,实现蓝光至近紫外波段的磁响应。IMI纳米三明治结构中反对称模式的发现以及波导谐振腔模型建模分析对于等离子体振荡模式的理论研究具有启发意义;而IMI纳米三明治结构所特有的短波磁响应特性使其在磁响应超材料构造以及磁偶极跃迁调控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在纳米光源发光调控研究中,我们开发了基于单量子点荧光探针的纳米天线场增强谱定量测量方法。该实验工作的关键是开发高稳定性的量子点荧光探针以及高精度构建量子点与纳米光学天线的耦合体系。我们在高量子效率的量子点外包覆了二氧化硅膜层,从而实现了高稳定性的单量子点荧光探针;利用本论文开发的基于轻敲模式的原子力显微镜纳米操纵技术,我们实现了单量子点与纳米光学天线高精度耦合。该测量方法不仅能为纳米光学天线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表征支持;我们还可以利用该方法及该方法中使用的制备技术,开发基于单量子点-纳米天线耦合体系的新型量子光源。
【图文】:

谐振环,双开,微波段,负折射率


备受瞩目的负巧射率超材料实现后,,人们开始将其王作波段从较易实现的微波段一路逡逑往短波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了光波段负折射率超材料。人们首先通过缩小铜双开口谐振环逡逑的整体尺寸,实现了太赫兹波段的负滋导率超材料(见图1.2邋(b))邋[6]。由于双开口谐振逡逑环等效电容过大,且缩小尺寸后制备困难,人们改变了谐振环的结构,利用金单开口谐振逡逑环,实现了百太赫兹(红外波段)的负撼导率超材料(见图1.2邋(C))邋[7]。为了进一步缩逡逑短工作波长,单开口谐振环演变为U型开口谐振环。利用金U型开口谐振环,人们实现逡逑了邋1.5Mm近红外通讯波段负磁导率超材料(见图1.2邋(d))邋[8]。将开口谐振环尺寸继续逡逑缩小,人们发现进入了尺寸缩小波长减小的饱和效应区[9],当利用金开口谐振环实现900逡逑rnn近红外磁响应超材料(见图1.2邋(e))时,饱和效应已经显现,磁响应已不能让磁导逡逑率达到负值[10]。逡逑开口谐振环结构不仅遇到了磁响应饱和效应,而且将开口谐振环与金属线结合来实现逡逑介电常数与磁导率均为负的双负负折射率崣姑料在短波段微纳米结构上也较难实现。2005逡逑年,S个研究组几乎同时提出了金属介质王明治结构来实现磕响应(图1.3)邋[11-13]。这逡逑种结构中

金属条,材料,谐振环,微波段


图1.2开口谐振环结构在微波段实现负折射率超材料后,将开口谐振环结构工作波长往光波逡逑段发展的结构演化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1;TG1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延梅;;光子超材料的神奇世界[J];光机电信息;2009年09期

2 陈宇方;周永江;斯永敏;程海峰;;可电调谐超材料研究[J];功能材料;2012年04期

3 王总;朱文君;唐玲;;超材料技术发展概览[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2年07期

4 树华;;可以用光进行控制的超材料[J];物理;2012年12期

5 ;欢迎来到“超材料”世界[J];功能材料信息;2013年Z1期

6 ;美用超材料设计首个使光弯曲的计算器[J];金属功能材料;2014年01期

7 周卓辉;黄大庆;刘晓来;牟维琦;康飞宇;;超材料在宽频微波衰减吸收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工程;2014年05期

8 冯瑞华;;超材料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材料导报;2009年07期

9 刘冶;李竹影;张旺洲;孙禹宏;;组合型电磁隐身斗篷的超材料设计与仿真[J];功能材料;2013年15期

10 徐含乐;祝小平;周洲;胡楚锋;;基于双向耦合补偿的超材料传输/反射法[J];电波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更开;;电磁/声波超材料及对波传播控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蔡小兵;胡更开;;超材料性质及功能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沈晓鹏;崔铁军;叶建祥;;双波段超材料吸收器[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刘亚锋;周萧明;胡更开;;弯曲波在薄板超材料中的传播特性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周萧明;胡更开;;声波超材料超分辨成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高东宝;曾新吾;;一维Helmholtz腔超材料声透射特性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丁劲;邓元宸;葛欢;范理;张淑仪;张辉;;负模量超材料的传输系数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胡更开;;电磁/声波超材料及波传播控制[A];第五届全国强动载效应及防护学术会议暨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刘晓宁;陈毅;胡更开;;二维手性点阵材料及其在弹性波超材料设计中的应用[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周萧明;胡更开;;声波超材料引起的声波透明现象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霞;新型超材料可提高无线充电效率[N];科技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安自能;深圳超材料产业联盟成立打造千亿产值“航母”[N];中国工业报;2011年

3 记者 崔霞;打造千亿产值超材料产业“航母”[N];深圳商报;2011年

4 记者 王剑锋 见习记者 张尉心;首条超材料研发中试产线落户龙岗[N];深圳特区报;2011年

5 记者 甘霖 杨婧如;全球首条超材料生产线投产[N];深圳特区报;2012年

6 记者 崔霞 毕国学;全球首条超材料生产线在深投产[N];深圳商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滕继濮;超材料:我们另类的超级创造[N];科技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刘霞;欢迎来到“超材料”世界[N];科技日报;2013年

9 实习记者 刘燕庐;像乌贼一样变色的超材料即将出现[N];科技日报;2014年

10 策划 本报记者 陈伟华 孙维锋 采写 本报记者 孙维锋;“超材料”驾到 “隐身”不是梦[N];东莞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宛珊;超材料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能量守恒分裂时域有限差分格式:方法、理论和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2 熊汉;电磁超材料在微波吸波体与天线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马岩冰;新型超材料功能器件设计与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刘海霞;可重构人工电磁媒质理论与应用关键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武霖;手性超材料的偏振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程用志;调控电磁特性超材料设计及其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永刚;太赫兹超材料电磁诱导透明现象的电路模型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8 白阳;电磁超材料红外热辐射和近场热传输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孙海斌;电磁超材料合成机理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钟敏;太赫兹频段金属—介质—金属三明治结构超材料的电磁性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思聪;人工超材料光传输特性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王公晗;基于超材料天线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刘雯雯;超材料在太赫兹波段下的电磁特性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立朝;基于电磁超材料太赫兹吸波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徐征帅;基于柔性超材料的THz宽带吸收器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邢维;基于超材料的太赫兹滤波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7 张庆乐;新型电磁超材料在天线中的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8 马凯;基于电磁超表面的幅度与相位调控器件设计[D];东南大学;2015年

9 张治蓝;基于电磁超材料的无线电能传输效率增强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10 陈琳;基于局域共振原理的瓣型宽带隙声学超材料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70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570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9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