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冷轧双相钢DP800生产工艺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31 22:45
【摘要】:探讨了800 MPa级冷轧双相钢的成分体系、冷却处理工艺、组织及性能;研究了退火温度、冷却速率对双相钢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双相钢的强化机理,并且优化了退火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冶炼过程采用C-Si-Mn-Cr-V成分体系,轧制过程采用650℃±20℃的中温卷取,连续退火过程中快冷段投入高氢(H2含量20%)冷却,冷速达到42~50℃/s,能够得到由铁素体和马氏体组成的冷轧双相钢DP800,综合力学性能优良。
【图文】:

运行轨迹,钢带


体组织的存在易造成带钢边裂,最终使得表面质量下降,甚至断带等事故发生[10]。表5冷轧DP800轧制工艺参数Table5ProcessparametersofcoldrolledDP800项目精轧温度/℃终轧温度/℃卷取温度/℃热轧厚度/mm冷轧厚度/mm冷轧压下率/%要求值1070±20890±20650±203.51.560.0实际值1064~1076881~896641~6543.5231.51257.1由表5可知,在现场试验中,DP800现场轧制工艺参数控制较好,满足设计要求,终轧温度控制在目标值±10℃,卷取温度控制在目标值±20℃。2.3退火工艺DP800工业试制的连续退火工艺参数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DP800连续退火工艺控制较好,工艺参数均满足控制计划要求。在连续退火过程中,快冷段投入高氢(H2含量20%)冷却,所以冷速达到42~50℃/s,明显超过理论计算临界速率。3组织形貌及力学性能3.1热轧组织形貌及力学性能DP800热轧试样微观组织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DP800热轧试样微观组织主要由铁素体(F:ferrite)、珠光体(P:pearlite)和马氏体(M:martens-ite)组成。在DP800中,C、Mn和Cr含量较高,在冷却过程中易形成马氏体组织,造成组织性能不均匀,从而影响后续酸轧工艺[11-13]。对于试验卷,由于冷却较慢、温度较高,有效避免了马氏体组织形成,所以微观组织主要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而珠光体呈带状沿轧向分布。图1钢带运行轨迹Fig.1Thetemperatureinthepathofstrip图2DP800热轧试样微观组织形貌Fig.2MicrostructureofDP800hotrolledsamples·140·钢铁钒钛2017年第38卷

微观组织形貌,微观组织形貌,试样,微观组织


3组织形貌及力学性能3.1热轧组织形貌及力学性能DP800热轧试样微观组织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DP800热轧试样微观组织主要由铁素体(F:ferrite)、珠光体(P:pearlite)和马氏体(M:martens-ite)组成。在DP800中,C、Mn和Cr含量较高,,在冷却过程中易形成马氏体组织,造成组织性能不均匀,从而影响后续酸轧工艺[11-13]。对于试验卷,由于冷却较慢、温度较高,有效避免了马氏体组织形成,所以微观组织主要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而珠光体呈带状沿轧向分布。图1钢带运行轨迹Fig.1Thetemperatureinthepathofstrip图2DP800热轧试样微观组织形貌Fig.2MicrostructureofDP800hotrolledsamples·140·钢铁钒钛2017年第38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群飞;何燕霖;李麟;;高性能双相钢的研究进展[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7年03期

2 沈显璞,雷廷权;双相钢强度理论评述[J];机械工程材料;1984年06期

3 赵洪彩;盛惠琪;冷启明;王京璞;;热轧双相钢岛状组织的电镜分析[J];二汽科技;1992年03期

4 张梅,符仁钰,许洛萍;汽车用双相钢钢板的发展[J];热处理;2001年01期

5 傅敏士,肖亚航,魏宏波;纤维双相钢的组织形成及对性能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6 ;新型高强度易成形双相钢[J];武钢技术;2002年03期

7 石莹;;新型高强度、易成形双相钢[J];本钢技术;2002年03期

8 刘景军,林玉珍,雍兴跃,李效玉;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在旋转单相流体中腐蚀的数值模拟[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3年05期

9 温东辉;金相组织对双相钢强度影响的研究[J];上海金属;2005年06期

10 狄国标;陈连生;刘振宇;刘相华;赵迪;;低成本热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研究[J];轧钢;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霍刚;张兴国;;冷轧双相钢性能特点及应用浅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2 高丽;周月明;刘俊亮;沈小丹;任忠鸣;;双相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3 陈国涛;李洋;周景鑫;崔瑞甲;于聪教;王光辉;范开权;李彩云;;承钢1780开发优质热轧双相钢的可行性研究[A];2009年全国高品质热轧板带材控轧控冷与在线、离线热处理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吴菊环;金汉节;王义成;唐历;王丹;唐代明;翟大庆;;无钼热轧双相钢的研究[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9年

5 郭佳;刘杰;周娜;姚志强;代晓莉;李飞;王全礼;;显微组织相貌对双相钢力学行为的影响[A];2012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论文集(上)[C];2012年

6 陈连生;李秀景;褚春光;高华;耿立唐;;双相钢中第二相粒子的分析[A];2007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吴晶;杨庆祥;张春玲;;耐候双相钢应力-应变曲线数值模拟[A];2005年全国计算材料、模拟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蓝慧芳;刘相华;;马氏体冷轧—区淬火制备超细双相钢[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弛;张爱文;朱鲁玲;蔡海燕;赵社平;;非调质高强度螺栓用双相钢盘条的研发[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10 宋仁伯;贺子龙;代启峰;;汽车用1000MPa级超高强冷轧双相钢的强化机理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柳方秀;让生产更经济[N];中国冶金报;2011年

2 王文军译;双相钢微观组织的优化[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3 林立恒;双相钢与高强度低合金钢可成形性能比较[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4 高真凤;新利佩茨克公司高强度热镀锌双相钢生产工艺[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5 游建平;济钢热轧高强度双相钢DP600实现突破[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6 记者 阮海儿;宝钢率先开发出高强度热镀锌双相钢[N];中国冶金报;2004年

7 记者 白茂槐 通讯员 王小萍;包钢成功应用CSP工艺生产热轧双相钢[N];中国冶金报;2008年

8 Anish Karmakar R.D.K.Misra 李亚霏 译;双相钢临界区变形晶粒细化机制有新探索[N];中国冶金报;2013年

9 张海旺 刘雅政 宋仁伯 周乐育 管丽;变形温度对含Nb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相变规律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鹏;微合金化冷轧双相钢连续退火过程相变规律及组织性能[D];东北大学;2014年

2 申文竹;新型膨胀管用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的研究与开发[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3 张小云;双相钢点焊熔核界面撕裂失效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周乐育;高强度含铌热轧双相钢组织性能柔性控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8年

5 许君;双相钢点焊接头疲劳特性及寿命预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钱昌明;双相钢电阻点焊熔核特征分析及质量检测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邓照军;600MPa级高铝系冷轧双相钢的开发及微观组织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8 梁轩;高强度冷轧双相钢的热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李远鹏;热镀锌DP780双相钢的选择性氧化行为研究[D];钢铁研究总院;2012年

10 刘彦春;C-Mn双相钢的组织形成机理研究及开发[D];东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曦;DP780双相钢的快速连续热处理工艺与组织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2 邓洁;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的双相钢微观变形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楠;含Ti双相钢热轧工艺及焊接热循环下组织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胡超;DP780镀锌双相钢GMA焊工艺及气孔形成机理[D];江苏大学;2016年

5 孙彩凤;双相钢车身板成形的细观断裂判据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6年

6 赵连星;双相钢车身板成形的韧性断裂准则研究及应用[D];山东理工大学;2016年

7 卢源志;双相钢/铝合金激光焊添加粉末的焊接行为及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8 谭哲;双相钢/镁合金添加Sn箔激光焊接头连接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9 刘旭东;汽车用冷轧双相钢DP590和DP780的研制开发[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10 李超;冷轧双相不锈钢00Cr25Ni7Mo4N退火过程微观结构演变和力学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75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575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c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