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螺栓用42CrMo钢轧制工艺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强螺栓用42CrMo钢轧制工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紧固件是重要的机械基础零部件之一,其水平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高强度紧固件是指GB/T3098.1-2010中规定的机械性能等级在8.8级及以上的紧固件,具有承载能力强、受力性能好、疲劳强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制造、化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目前我国高强度紧固件的研究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高强度螺栓不能满足要求,仍需大量从国外进口。因此研究开发高强螺栓(42CrMo)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研究了42CrMo螺栓(A试样添加一定含量的Ni,B试样未添加Ni)的热变形行为;根据不同冷却速度下42CrMo螺栓的热膨胀曲线及相变转化温度,绘制了CCT曲线;利用数学模型计算了42CrMo螺栓在加热炉中的温度变化曲线,优化了加热制度;轧制后分析了试样的显微组织并进行了力学性能及疲劳性能检测。研究结果表明:1)42CrMo螺栓在热变形过程中流变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升高;42CrMo螺栓轧制温度范围为850-1100°C,应变速率为0.1 s-1,较低的应变速率有利于42CrMo螺栓的热加工。2)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42CrMo螺栓显微组织逐步由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混合组织演变为马氏体单相组织,本文42CrMo螺栓为获得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混合组织,在轧制中采取了缓冷方式冷却,冷却速度为0.1℃/s。3)42CrMo螺栓采取预热-加热-均热加热方式加热,加热总时间大于300分钟。开坯轧制开轧温度选择在1050~1100℃,终轧温度为750~850℃。轧制共6道次,其中前两道次为粗轧,后四道次为精轧。轧制后42CrMo螺栓显微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的混合组织,A试样的铁素体含量高于B试样12.1%,铁素体硬度高于B试样8.92%。4)缓冷后,A试样屈服强度为1060MPa,抗拉强度为1130 MPa,断后伸长率为15%,断面收缩率为47%,低温韧性为44J,疲劳极限为412.5MPa。B试样屈服强度为980MPa,抗拉强度为1080 MPa,断后伸长率为15%,断面收缩率为46%,低温韧性为46J,疲劳极限为397.5MPa。
【关键词】:42CrMo螺栓 热变形行为 CCT曲线 轧制工艺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131.3;TG33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22
- 1.1 概述11
- 1.2 紧固件简述11-14
- 1.2.1 高强紧固件概述11-12
- 1.2.2 高强螺栓钢的分类及特点12-14
- 1.3 42CrMo螺栓及微量元素对其性能的影响14-18
- 1.3.1 42CrMo螺栓特性14-15
- 1.3.2 合金元素对42CrMo性能的影响15-18
- 1.4 金属塑性成型理论概述18-21
- 1.4.1 塑性成型工艺简述18-19
- 1.4.2 塑性成型组织演变机制19-21
- 1.5 研究内容21-22
- 第二章 42CrMo螺栓热变形行为分析22-34
- 2.1 引言22
- 2.2 试验设备22-23
- 2.3 试验方法23-24
- 2.4 A试样钢的热变形行为分析24-29
- 2.4.1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24-25
- 2.4.2 本构方程分析25-27
- 2.4.3 加工图分析27-29
- 2.5 B试样钢的热变形行为分析29-33
- 2.5.1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29-30
- 2.5.2 本构方程分析30-31
- 2.5.3 加工图分析31-33
- 2.6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动态CCT曲线的测定34-49
- 3.1 引言34
- 3.2 试验设备34-35
- 3.3 试验方法35-36
-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36-48
- 3.4.1 热膨胀曲线及金相分析36-42
- 3.4.2 SEM组织42-47
- 3.4.3 CCT图47-48
- 3.5 本章小结48-49
- 第四章 42CrMo螺栓轧制工艺研究49-58
- 4.1 引言49
- 4.2 工艺路线49
- 4.3 轧制工艺分析49-54
- 4.3.1 加热制度49-52
- 4.3.2 开坯连轧52-53
- 4.3.3 冷却精整53-54
- 4.4 力学性能分析54-56
- 4.4.1 试验方法54-55
- 4.4.2 试验结果分析55-56
- 4.5 本章小结56-58
- 第五章 结论58-60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65
- 在研学术成果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逯亚东;;高强螺栓的选型[J];露天采矿技术;2014年07期
2 李桂芳;浅谈摩托车用高强螺栓的热处理[J];金属世界;2003年03期
3 魏青林;;中美设计规范对高强螺栓连接的计算和设计比较[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12期
4 蔡钟佩 ,阮慎兴;20锰钛硼钢冷墩高强螺栓鉴定会[J];煤矿设计;1980年05期
5 苏日华,戚元生,毛松涛,李树东;论扭剪型高强螺栓在钢结构厂房设计中的应用[J];煤矿设计;2001年02期
6 宋春燕;彩板钢结构平房仓高强螺栓的强度计算[J];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陈斌强;;钢结构用10.9S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副紧固轴力偏低原因分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9年12期
8 郭寓岷,贺贤娟,刘广立;焊接——高强螺栓混合连接性能与工艺研究[J];钢结构;1996年03期
9 马连青;钢结构高强螺栓连接施工[J];山西焦煤科技;2004年12期
10 孙振武;关于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和承压型连接区别的探讨[J];南方金属;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杰;陶怡;;高强螺栓连接的构造及计算[A];第三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永峰;吴桂莲;;钢结构工程高强螺栓施工要点[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3 雷宏刚;;高强螺栓疲劳缺口系数的有限元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7年
4 张凯;吴旭东;黄颖;蒲晋;贺强;剧锦三;;高强螺栓节点受弯承载力设计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杨秀英;靳猛;周学军;;结合某工程探讨高强螺栓在设计中的选用[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窦开亮;陈志华;;天津市博物馆网架结构高强螺栓试验[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崧;谢黎奎;;钢结构工程高强螺栓施工技术控制措施[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8 何东敏;沈馨娥;李伟红;朱颖;魏庆国;;十二角头高强螺栓工艺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董军;黄炳生;郑廷银;;以小见大、以点带面——高强螺栓工作原理教学思考[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海涛;;大型高强螺栓组群节点施工技术[A];’2008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通讯员 贾安来;吊装四分之一个“鸟巢”[N];中华建筑报;2012年
2 专刊记者 金珊;首次承担公路大型钢桁梁斜拉桥安全检测任务[N];新疆日报(汉);2009年
3 述文;钢结构制作安装质量常见病[N];中国建设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志君;港珠澳大桥索塔模块化吊装设备设计与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2 文琳竣;高强螺栓T形受拉连接接头的撬力计算及设计方法研究[D];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2014年
3 郑剑智;往复弯矩作用下翼缘板高强螺栓连接梁—墙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4 周伯贤;高强螺栓受拉疲劳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王刘涛;高强螺栓用42CrMo钢轧制工艺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6年
6 欧阳卿;高强螺栓受力及疲劳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曾意;门式刚架厂房半刚性梁柱节点在高强螺栓欠拧和超拧下的数值模拟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萌;腐蚀钢结构高强螺栓摩型连接性能退化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焦晋峰;基于累积损伤及断裂力学理论的高强螺栓疲劳寿命估算[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10 周欣茹;基于疲劳试验数据的高强螺栓疲劳设计方法[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高强螺栓用42CrMo钢轧制工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63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