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超临界转速电火花铣削中微细电极末端位置精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4 10:57
【摘要】:微细电火花铣削中往往需要预先磨削电极,以减小同轴度误差,在提高了加工精度的同时降低了加工效率。磨削后的电极截面积小,在轴向上损耗得更快,限制了可加工的型腔尺寸。因此,本文将超临界旋转电极应用于电火花铣削加工中,利用其“自定心”特性,在不进行电极磨削的同时提高电极末端的位置精度,并增大可加工型腔的体积。首先,论文建立了空心电极的旋转振动模型,通过求解微分方程得到电极旋转振动的频率方程和振型函数,进而导出其临界转速及最佳转速的理论计算公式。随即讨论了该模型中电极长度、电极转速及电极安装角度对电极旋转振动稳态响应的影响。其次,论文基于Ansys进行了空心电极旋转振动的仿真,并通过电极空转实验对仿真模型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修正。基于该模型,分析了不同长度、初始安装角度及不同转速下的旋转电极的稳态响应形状及其末端振幅变化规律。系列实验结果表明,临界转速所在区间与理论及仿真结果高度吻合,电极末端振幅与仿真结果的误差均在±15%,从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在超临界转速下,旋转电极的末端精度能够得到明显改善。以80mm长的电极为例,其末端位置偏差在7000rpm的超临界转速下是1000rpm下的37.1%。最后,论文进行了加工实验。论文设计并制作了基于锥面配合的绝缘微细电极夹具及接触式进电装置,为超临界转速下的微细电火花铣削实验提供基础。实验研究了电极在不同长度、不同转速下单槽加工的结果,验证了超临界转速加工时电极末端位置精度的改善。针对加工试验中出现的电极失稳现象,对深槽加工中电极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成因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机床伺服系统性能不足,会造成电极频繁与工件侧壁发生接触,使得加工电极稳定性不断被破坏,最终造成电极失稳,末端位置精度无法维持。
【图文】:

示意图,电火花铣削,补偿策略,定长


从而每铣削加工一定距离后,电极的损耗为定值,因此只需在每距离之后进行一次补偿即可。它的优点在于分层厚度不必很小,提高了加上海交通大学的金方进[21,22]指出,使用旋转电极进行定长补偿方法的加工的末端会形成稳定的锥形,据此建立了电极损耗补偿模型,提出了补偿长度补偿长度是电极轴向损耗一定长度(补偿精度)时的铣削加工长度,根据机精度及要求的加工精度可确定补偿精度,据此算出补偿长度,通过预先写入工程序即可实现电极的补偿,但是对于电极的补偿长度与电极末端的稳定的关系不甚明确。在此基础上,上海交通大学的郑博文[23-25]针对定长补偿过程中电极末端极的形成及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推导出补偿长度的计算公式,最终加型腔实例。但是由于电极末端是锥形,则加工槽截面将是三角形,从而导致为波浪面,平整度较差。上海交通大学的周兆威[26, 27]针对型腔底面不平提出了等效平面的概念,对加工底面的波浪面进行分析,建立双层加工模低了型腔底面的起伏程度。然而,由于电极形成了稳定的锥形末端,加工底整不可能完全去除。

电势分布,压气机部件,三维结构


研究结果显示,雾中的雾滴改变了极间的电势分布,从而的油中电火花加工相比,雾中电火花加工的极间放电间隙质量更好。除了改变电介质,也有通过改变加工电源来影电极的损耗。的 F. Han[40]和中国石油大学的 Y. Liu 等人[41]分别利用同时对电极施以高速旋转,直流电源可以等效为脉间为零同时在极间产生移动电弧,实验结果移动电弧放电能有火花铣削的精度,上述研究针对补偿策略和放电状态监的补偿和损耗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加工结需要采用线电极磨削技术预先磨削电极,,提高电极的位置,从而降低了加工效率。并且磨削后的电极截面积减小,快,限制了待加工型腔的大小。受到转轴在超临界转速下发,使用未预先磨削的电极在超临界转速下进行加工,能工效率,同时增大可加工型腔的体积。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G6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济;;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中国机械工程;2015年17期

2 郑博文;何磊;金方进;裴景玉;;圆锥形端面电极定长补偿铣削加工建模与实验[J];电加工与模具;2014年01期

3 金方进;裴景玉;;基于圆锥形端面电极的电火花铣削加工定长补偿方法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12年02期

4 贾振元;任小涛;刘巍;郑新毅;;大深径比微小孔快速电火花加工系统[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12期

5 荣烈润;;激光微细孔加工技术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9年06期

6 裴景玉;邓容;胡德金;;微细电火花加工的底面轮廓模型及定长补偿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张勇;赵航;张广玉;王振龙;赵万生;;微细电火花加工系统及其工艺技术[J];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05期

8 李利;顾琳;夏永高;赵万生;;内喷雾式电火花铣削加工的实验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9 杨忠山;微细加工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2年05期

10 刘光壮,杨晓冬,迟关心,赵万生;电火花铣削加工技术及其发展状况[J];电加工;199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颖怀;一种微型涡轮发动机的关键结构及其制造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彬;高转速微细电火花铣削加工电极损耗及极间放电现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杨恩东;扭矩激励作用下细长轴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5年

3 郑博文;锥形电极微细电火花铣削补偿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4 唐佳静;主轴高速旋转下微细电火花铣削加工数控运动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田坤;主轴高速旋转下静电感应高效微细电火花加工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肖鹿;基于网格划分的微细电火花电极损耗补偿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金方进;微细电火花铣削加工电极补偿算法及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吴勇;复杂型面电火花加工CAM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振;基于静电感应的微细电火花加工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吴品;旋转电极的电火花孔加工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38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638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5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