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激光电解组合微细加工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5 05:08
【摘要】:再铸层和微裂纹直接决定着零件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为了解决激光加工有再铸层、电解加工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激光电解组合微细加工新方法,建立组合微细加工的数学模型,实验验证数学模型的可靠性以及组合微细加工的可行性,在航空等领域关键零部件加工制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以工程应用为目的,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提出了一种无再铸层微孔的激光电解组合微细加工方法。针对裸金属微孔加工,采用毫秒脉冲激光热效应去除金属材料,小间隙电解微细加工蚀除激光产生的再铸层,进行裸金属微孔孔壁的无再铸层加工,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针对带热障涂层镍基合金微孔加工,采用电解液辅助纳秒紫外激光刻蚀热障涂层材料,小间隙电解微细加工蚀除镍基合金材料,进行带涂层合金微孔无再铸层加工。其次,建立了激光电解组合微细加工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激光微细加工的温度场模型和小间隙电解微细加工的电场模型,建立了组合微细加工的一种精确的数学模型,计算出裸金属微孔和带热障涂层镍基合金微孔的最终形状,为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最后,采用激光电解组合微细加工实验系统对不锈钢材料、带热障涂层镍基合金材料进行实验,验证数学模型的可靠性以及组合微细加工的可行性。(1)使用ANSYS软件和组合微细加工实验系统,验证数学模型的可靠性。不锈钢微孔组合微细加工数值模拟的入口直径相对误差为0.84%,加工深度相对误差为12.80%。带涂层合金微孔组合微细加工数值模拟的入口直径相对误差为0.83%,出口直径相对误差为1.60%。相对误差均在15%范围内,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验证组合微细加工的数学模型的可靠性。(2)基于金相显微镜,研究不锈钢微孔、带涂层合金微孔的组合微细加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激光微细加工,不锈钢微孔组合微细加工的材料表面无熔渣,微孔孔壁上也无再铸层。相对于单一电解微细加工,不锈钢微孔组合微细加工的效率、精度分别提高51.35%、30.43%。带热障涂层镍基合金微孔的入口处、出口处干净,无残渣,带涂层合金微孔孔壁上无再铸层。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了激光电解组合微细加工方法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可用于指导裸金属微孔与带涂层合金微孔的无再铸层加工,构建的微细加工实验系统为该方法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图文】:

帕尔玛,纳秒脉冲,飞秒激光,微槽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C.A.Biffi等采用“纳秒激光加工”,通过纳秒脉冲光纤激光逡逑器在NiMnGa形状记忆合金进行微细加工实验[23]。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器加工NiMnGa形状逡逑记忆合金微槽如图1.1,材料去除量随着扫描速度降低而增大。但金属的纳秒激光加工存逡逑在再铸层、微裂纹等问题。逡逑BBHWW逡逑?逦f‘******邋.逦i邋一邋.逡逑!邋逦邋*邋w逦^逡逑a)邋fl描速度1邋OOOmm/s逦b)妇描速度300mm/s逡逑图1.1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器加工NiMnGa形状记忆合金微槽逡逑帕尔玛大学L.邋Romoli等采用“飞秒激光加工”,,在350Mm厚度的不锈钢工件上刻蚀逡逑圆形孔(直径为180pm),其加工时间仅为电火花加工的五分之一,无再铸层[24]。但金逡逑属的飞秒激光加工效率较低(相对于毫秒激光加工)。逡逑西班牙巴斯克大学AroaMomn-Ruiz等采用“飞秒激光加工”,进行加工固体氧化物逡逑燃料电池中的金属/陶瓷复合材料[25]。根据X射线光谱化学分析,网孔的蒸发和氧化使得逡逑铁和铬氧化物形成,最初元素复合材料上的激光作用对系统性能影响不大。但金属和非逡逑金属的飞秒激光加工效率较低(相对于毫秒激光加工和纳秒激光加工)。逡逑在国内,上海交通大学赖宏坤等采用“纳秒激光加工”,通过532nm纳秒光纤激光逡逑进行加工覆有热障涂层的金属[26]。优化激光加工参数,获得最大加工效率,并使得热效逡逑应引起的再铸层、微裂纹等缺陷最小。但金属和非金属的纳秒激光加工有再铸层、微裂逡逑3逡

形貌,飞秒激光,微孔,孔壁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宄所孙瑞峰等采用“皮秒激光加工”,通过激光旋切法在带热逡逑障涂层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上加工微孔[27]。毫秒激光加工与皮秒激光加工的带涂层合金微逡逑孔形貌对比如图1.2,相对于毫秒激光加工,皮秒激光加工的微孔几乎无锥度。但皮秒激逡逑光加工中产生的等离子体冲击力作用于孔壁,导致陶瓷涂层出现崩块和裂纹。逡逑,冒邋■逡逑#邋Recast邋bytSH逡逑史',:f.势■逡逑a)邋Nd:YAG毫秒激光加工逦b)皮秒激光加工逡逑图1.2毫秒激光加工与皮秒激光加工的带涂层合金微孔形貌对比逡逑华中科技大学Baoye邋Wu等采用“皮秒激光加工”,进行烧蚀Crl2M0V模具钢[28]。逡逑研究激光能量密度和波长对烧蚀速度和加工质量的影响,l064nm激光和355nm激光的烧逡逑蚀速度呈对数增长,而532nm激光烧蚀速度先对数增长后快速减至零,波长对显微硬度逡逑及热影响区的影响很小。皮秒激光加工Crl2MoV模具钢剖面如图1.3,532nm激光加工产逡逑生的再铸M厚度大于l064nm激光、355nm激光。逡逑M1邋-逡逑a)邋1064nm逦b)邋532nm逦c)邋355nm逡逑图1.3皮秒激光加工Crl2MoV模具钢剖面逡逑中南大学范楠楠等研宄“飞秒激光加工”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G662;TG6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冬梅;夏景攀;;微机械与微细加工技术[J];时代农机;2017年01期

2 陈宏圣;;微细加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8年05期

3 朱裕民;符祚钢;;微细加工技术及其应用[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7年01期

4 李建勋;胡晓兵;杨洋;;微细加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现代机械;2007年04期

5 ;《微细加工技术》加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声明[J];微细加工技术;2004年02期

6 嘉明;采用纳料材料的新超微细加工技术[J];微电子技术;2003年05期

7 ;微细加工技术[J];机械工程师;2001年01期

8 ;微细加工技术[J];现代机械;2001年03期

9 ;微细加工技术与设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0年06期

10 ;《微细加工技术》简讯[J];微细加工技术;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继成;;材料的微细加工技术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9年版)[C];2010年

2 赵万生;王振龙;;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进展[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温正忠;黄新梅;;电火花微细加工技术述评[A];第七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4 周继承;何红波;李义兵;;量子原型器件的计算机模拟[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赵星;云乃彰;陈建宁;;电火花线切割微细加工的实践[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6 赵星;云乃彰;陈建宁;;电火花线切割微细加工的实践[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赵星;云乃彰;陈建宁;;电火花线切割微细加工的实践[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8 张宪民;;精密装备与精密制造技术[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李含雁;冯进军;唐烨;蔡军;;太赫兹真空器件中的微加工技术和微封装技术[A];真空电子技术—太赫兹真空器件专题[C];2013年

10 伊福廷;张菊芳;;北京同步辐射装置LIGA技术研究[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春秋;模式之争,让数据来说话[N];中国电子报;2012年

2 江西 王飞 编译;MEMS将迎来快速的增长[N];电子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孙维锋;探秘“芯”世界[N];东莞日报;2014年

4 ;日本锻造产业的现状与展望[N];世界金属导报;2016年

5 柳卸林邋王军 潘铁;政府如何化解产学研矛盾[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爱西;激光电解组合微细加工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2 刘国杰;基于静电诱导的微细加工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3 陈猷鹏;基于微细加工技术的微电极的制备及其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赵跃;基于微细加工技术制备微电极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马超;水射流微细加工技术的研究[D];西华大学;2007年

2 周鸿雁;《微细加工技术》(节选)英译实践报告[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3 宋志星;神光Ⅲ靶材激光微细加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蔡志祥;电子元器件的激光微细加工技术及设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田兆辉;飞秒激光微细加工技术的软件开发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李莹;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7 付思齐;MEMS工艺优化及其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吴东;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微纳加工[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39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639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b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