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360热作模具钢渗硫的渗层组织及抗擦伤性能
【图文】:
·136·表面技术2017年9月图1渗硫层表面形貌SEM照片Fig.1SEMofsulfurizationlayer时,“板结态”最严重。“板结”状结构与基体的结合力弱,在摩擦过程中,板-板间的缝隙等同于裂纹缺陷,导致“板块”易于脱落,且“板内”因不能良好地储油,润滑性较差。硫含量为1.5%时,渗硫层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微颗粒+空隙”结构,形态似“韧窝”断口,颗粒之间以及颗粒内部疏松多孔,孔隙可以储存润滑油,在摩擦表面易形成油膜,有利于达到“流体+固体”的协同润滑作用[17]。调研文献发现,针对低温液体工艺渗硫层表面形貌的基础研究较少,“板结”与“微颗粒+空隙”两种结构的形成机制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但在实验过程中,除了渗剂中硫元素的含量不同外,其他的工艺参数完全相同(渗硫温度、渗硫时间、搅拌强度、试样表面预处理等),故可推断硫浓度对渗硫层形貌起关键作用。不同组织形貌的渗硫层对材料的抗擦伤性和耐磨性具有不同的作用,由图1可推断,硫的质量分数为1.5%时,材料的抗擦伤性最佳。图2和表3为W360模具钢渗硫层的EDS能谱图和数据。由图2、表3可以看出,W360钢经低温液体工艺渗硫后,表面均形成了含硫的化合物层,但因渗剂的硫含量不同,导致表面层的硫浓度不同。当渗剂中S含量为1%和2%时,S元素的谱峰较低,表面层硫浓度也较低,质量分数分别为1.4%和3%;当渗剂中硫含量为1.5%时,S峰明显提高,硫元素的质量分数达到了10.1%。图2渗硫层表面EDS能谱图Fig.2EDSofsulfurization表3渗硫表面EDS数据Tab.3EDSdataofsulfurization试样质量分数/%原子数分数/%COSFeCOSFe1#14.5211.641.4456.9636.5821.991.3630.872#29.9313.2710.1227.6551.7723.616.5610.293#9.7111.933.0064.292
囝停囡谀Σ帘砻嬉仔纬捎湍ぃ?有利于达到“流体+固体”的协同润滑作用[17]。调研文献发现,针对低温液体工艺渗硫层表面形貌的基础研究较少,“板结”与“微颗粒+空隙”两种结构的形成机制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但在实验过程中,除了渗剂中硫元素的含量不同外,其他的工艺参数完全相同(渗硫温度、渗硫时间、搅拌强度、试样表面预处理等),故可推断硫浓度对渗硫层形貌起关键作用。不同组织形貌的渗硫层对材料的抗擦伤性和耐磨性具有不同的作用,由图1可推断,硫的质量分数为1.5%时,材料的抗擦伤性最佳。图2和表3为W360模具钢渗硫层的EDS能谱图和数据。由图2、表3可以看出,W360钢经低温液体工艺渗硫后,表面均形成了含硫的化合物层,但因渗剂的硫含量不同,导致表面层的硫浓度不同。当渗剂中S含量为1%和2%时,S元素的谱峰较低,表面层硫浓度也较低,质量分数分别为1.4%和3%;当渗剂中硫含量为1.5%时,S峰明显提高,硫元素的质量分数达到了10.1%。图2渗硫层表面EDS能谱图Fig.2EDSofsulfurization表3渗硫表面EDS数据Tab.3EDSdataofsulfurization试样质量分数/%原子数分数/%COSFeCOSFe1#14.5211.641.4456.9636.5821.991.3630.872#29.9313.2710.1227.6551.7723.616.5610.293#9.7111.933.0064.2922.5621.952.3843.012.2渗硫层的物相组成取渗硫层组织和形貌较好的2#试样(硫的质量分数为1.5%)进行XRD物相分析(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渗硫层除α-Fe外,形成了部分的FeS和FeS2。铁的硫化物通过自润滑性提高了渗硫工件抗擦伤性能和耐磨性,但有文献指出[18],具有减摩作用的图32#渗硫试样渗硫层XRD图Fig.3XRDof2#sulfurizedspecime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文波,蒙继龙;离子渗硫技术进展[J];金属热处理;2001年07期
2 江静华,涂益友,方峰,马爱斌,蒋建清;钢铁渗硫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金属热处理;2002年04期
3 王海斗,庄大明,王昆林,刘家浚;不同钢种离子渗硫层的抗擦伤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2003年02期
4 董玉明;;低温渗硫研究[J];机械工人;2006年02期
5 彭明霞;于水波;余军;杨兴宽;姜庆国;;新型等离子渗硫技术及应用[J];现代零部件;2010年S1期
6 刘瑶;张红霞;;钢铁渗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仁父 ,廉夫;一个新的工艺方法──钢的渗硫[J];机床与工具;1955年14期
8 第二机器工业管理局热处理试验组;渗硫试验[J];机床与工具;1957年07期
9 郭天夫;;低温电解渗硫[J];金属材料与热加工工艺;1978年02期
10 许福成;;低温电解渗硫的研究及其应用[J];航空工艺技术;198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马世宁;胡春华;乔玉林;王长生;;活性屏离子渗硫层的结构与减摩耐磨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2 夏延秋;刘志鲁;乔玉林;;渗硫层在边界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四)[C];2010年
3 李寅炯;刘金海;李国禄;陈茁;;含碳化物奥铁体球墨铸铁渗硫后耐磨性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沅东;轴承钢的离子渗硫处理及固液复合润滑机理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涛;45钢低温液体渗硫技术及其渗硫层摩擦学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2 崔娜;激光熔覆—离子渗硫自润滑薄膜的表征及干摩擦学性能[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刘瑶;20CrMnTi钢表面改性及其摩擦学特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4 万盛;金属陶瓷复合自润滑涂层的制备及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5 王红波;离子渗氮—渗硫复合处理对Ti-6Al-4V合金摩擦学性能的影响[D];长安大学;2009年
6 李忠伟;离子硫氮复合渗工艺及在蜗轮副中应用的试验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院;2002年
本文编号:2651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65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