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微构件微铣削机理及对其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图文】:
图 1-1 薄壁微构件关键结构与尺寸特征 Key structure and size traits of thin-walled com模的研究现状,刀具与工件的作用力能够很好地反映们一直重点关注的研究内容。为探究微铣学者们对微铣削力进行了建模研究。目前法、仿真法和机械建模法[7,8]。模的经验方法建立切削力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量的实验进行回归分析,采用插值方法变化规律,如:基于正交切削实验,通过铣削力单峰值[9];采用遗传算法并通过刀方法的实验成本较高,许多学者采用切M 仿真切削 AISI-4340,建立了基于瞬时
a) 泊松毛刺 b) 撕裂毛刺 c) 翻转毛刺图 1-2 基于形成机制划分的毛刺类别[45]Fig.1-2 Burr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formation mechanism.3.1.2 基于生成位置划分的毛刺种类如图 1-3 所示,在铣削微槽过程中生成的毛刺,依据其生成位置可被划分[46]:切入侧边毛刺、切入底边毛刺、槽顶毛刺、切出侧边毛刺以及切出底边刺。依据铣刀的转动方向与铣刀和工件的相对运动的关系,铣削加工的微槽表被分为逆铣侧和顺铣侧。以图 1-3 a)中的刀具进给方向为参考,结合毛刺的成机理可知:在逆铣侧,切入侧毛刺和切入底边毛刺属于泊松毛刺,而槽顶刺、切出底边毛刺和切出侧边毛刺属于翻转毛刺;在顺铣侧,切出底边毛刺切出侧边毛刺属于泊松毛刺,而槽顶毛刺、切入侧毛刺以及切入底边毛刺属翻转毛刺。当铣削可近似为正交切削且刀刃特征尺寸大于与工件接触的表面,工件材料会向切削方向两侧流动从而形成侧向毛刺[47],,如图 1-3 b)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G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姚荣庆;;薄壁零件的加工方法[J];机床与液压;2007年08期
2 王波;梁迎春;孙雅洲;谭亚明;;带三维结构的惯性MEMS器件的微细铣削加工[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3 程卫民 ,陈岭丽,潘薇燕;工件表面质量的检测[J];测控技术;2004年05期
4 ;FORMING PRINCIPLE OF TWO SIDE-DIRECTION BURR AND IT'S PREDICTION IN METAL CUTTING[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科选;微铣削加工铣削力建模及刀具磨损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张涛;微切削加工单位切削力及表面加工质量的尺寸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张金峰;微尺度铣削加工机理与若干工艺技术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4 史振宇;基于最小切除厚度的微切削加工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吴继华;基于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的正交微切削变形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李红涛;介观尺度材料力学性能建模及微铣削工艺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李成锋;介观尺度铣削力与表面形貌建模及工艺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光俊;镍基高温合金微细铣削过程切削力建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81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681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