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气体介质电火花加工间隙特性及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03:09
【摘要】: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巨大发展与其在特种加工领域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得益彰。但随着制造业绿色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延伸,传统煤油介质电火花加工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有害气体的产生、废弃工作液的处理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切。气中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出现开拓了电火花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然而,放电稳定性差,加工效率低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气中电火花加工的实际应用。伺服控制是影响电火花加工性能的核心因素。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气中电火花加工伺服控制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改善气中电火花放电稳定性,提高加工效率,推动其实用化和深层次的研究进程。了解间隙特性是进行电火花加工伺服控制研究的重要依据。为此,首先针对气中电火花的放电加工间隙和脉冲序列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气体介质的放电加工间隙和相对放电率;同时与煤油介质的相关性能进行对比,得出气中电火花加工对间隙变化更加敏感,并分析出传统煤油介质电火花加工伺服控制与气中电火花加工不匹配的原因;通过以上研究,提出了两种伺服控制策略,即基于间隙平均电压和短路率双伺服判据的伺服控制策略(简称“改进策略”)和基于PID算法的伺服控制策略;其次,依据提出的控制策略,完成基于GTS运动控制卡的气中电火花伺服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即完成晶体管脉冲电源、间隙平均电压检测电路、短路状态检测及概率统计模块的硬件搭建和软件设计;在此基础上,完成气中电火花改进策略和基于PID算法控制策略的设计,同时建立了基于PID算法的气中电火花间隙控制模型,并利用Simulink完成了系统仿真,对比分析了P、PI、PD和PID的控制性能,为选择合适的PID参数提供了参考;最后,针对所搭建的整体系统进行了调试实验,分别确定了两种伺服控制策略中适合气中电火花加工的伺服参数;通过不同控制策略加工实验的对比,既验证了改进策略和基于PID算法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同时得出在气中电火花放电稳定性和加工效率的改善方面,改进策略、PD控制和PID控制更为有效;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论证电火花加工伺服控制与介质特性匹配的重要性,研究分析了不同气体介质的伺服控制特性,提出了对应气体介质伺服控制的优化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图文】:

示意图,电火花加工,模式,准爆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现高精度加工;在进行气中高速三维铣削的实验中,他们发现,通过选择合适的能量参数,气中电火花可实现正常模式向“准爆炸”模式或“爆炸”模式的过渡,图 1-2 是气中电火花加工模式过渡示意图。他们认为,相比于不可控的“爆炸模式”,“准爆炸模式”的放电弧柱是局部的,不仅可控,而且可以实现几乎 10 倍的正常模式下的加工速度。图 1-3 是氧气介质中“准爆炸”模式下的实际加工场景。实验证明,气中电火花“准爆炸”加工模式不仅能实现可与煤油介质相比的加工速度,还保持了电极损耗小的优势。

示意图,准爆,模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现高精度加工;在进行气中高速三维铣削的实验中,他们发现,通过选择合适的能量参数,,气中电火花可实现正常模式向“准爆炸”模式或“爆炸”模式的过渡,图 1-2 是气中电火花加工模式过渡示意图。他们认为,相比于不可控的“爆炸模式”,“准爆炸模式”的放电弧柱是局部的,不仅可控,而且可以实现几乎 10 倍的正常模式下的加工速度。图 1-3 是氧气介质中“准爆炸”模式下的实际加工场景。实验证明,气中电火花“准爆炸”加工模式不仅能实现可与煤油介质相比的加工速度,还保持了电极损耗小的优势。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G6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凡银生;白基成;李强;李朝将;;电火花线切割自适应节能脉冲电源发展需解决的关键技术[J];电加工与模具;2015年01期

2 张立广;刘正中;;缓冲电路在逆变器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22期

3 雍耀维;邵金龙;邓安强;;电火花临界与加工放电间隙实验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2年21期

4 赵杰;;模糊控制的发展现状综述[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5 白雪;张勤河;李田田;张亚;;混粉准干式电火花加工介质击穿机理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6 郑春;秦宝荣;楼晓波;;EDM放电间隙检测及工作参数选择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年03期

7 刘楚辉;;自适应控制的应用研究综述[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7年01期

8 迟关心;狄士春;况火根;;电火花加工间隙平均电压检测及其电路仿真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6年07期

9 王德斌;;交流伺服进给系统及其数学模型的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6年01期

10 李立青;赵万生;狄士春;王振龙;;气体放电加工基础工艺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成波;放电铣削高效加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沈志英;高速精密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2 余娟;功率MOSFET应用研究及主电路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92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692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a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