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抑制炉鼻子内锌液蒸发的氮气流场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3 06:28
【摘要】:热镀锌钢板是一种重要的抗腐蚀工业产品,因其良好的产品性能和高附加值,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等高档热镀锌产品消费行业。锌灰引起的带钢表面缺陷严重影响到产品表面质量。向炉鼻子内喷射含湿氮气,在炉鼻子内锌液的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锌膜,是抑制锌液的蒸发、控制锌灰的有效措施。在带钢处于静止状态下,论文利用相似理论设计了炉鼻子实验装置,测量了炉鼻子内的气流速度。利用商用CFD流体计算软件,分别采用标准k-ε模型和RNG k-ε模型对炉鼻子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测量值表明,RNG k-ε模型更适合模拟炉鼻子内的气流流动。在现有的湿氮气供气方式下,论文采用RNG k-ε模型模拟炉鼻子内的氮气流场,发现操作侧的湿氮气从喷孔射出后,向下弯曲射向运动的带钢,全部湿氮气在带钢施加的表面力作用下继续下行至锌液表面,掠过锌液表面后沿炉鼻子壁面上行;而驱动侧的湿氮气从喷孔射出后,全部湿氮气向下弯曲后贴向炉鼻子壁面,下行一定距离并在达到锌液表面之前,与掠过锌液面的干氮气相遇,一起沿驱动侧的中心区域上行。湿氮气的流线形状表明,在现有的氮气供气方式下,操作侧湿氮气的流动较有利于锌液表面氧化膜的形成,而驱动侧湿氮气的流动不利于锌液表面氧化膜的形成。利用商用CFD流体计算软件,对现有的湿氮气供气方式的喷孔个数、喷孔高度、喷管长度、喷射角度等参数进行了结构优化研究。当喷孔个数由12个增加到16个时,驱动侧的湿氮气能够下行至锌液表面,并掠过锌液表面一段距离,同时操作侧和驱动侧的速度均方根值都减少了4.3%;当喷孔高度由375mm下降至175mm时,驱动侧的湿氮气能够掠过锌液50%的表面,同时,操作侧和驱动侧的速度均方根值分别减少了5.5%和20%;在驱动侧,喷管伸入炉鼻子时,不利于湿氮气流向锌液表面;在驱动侧,当湿氮气喷射方向由垂直于(与炉鼻子壁面法向的夹角为+24°)转向向下(与炉鼻子壁面法向的夹角为-24°)时,湿氮气能够达到锌液表面,同时,操作侧和驱动侧的速度均方根值分别减少了12.7%和15.7%。当运行参数湿氮气流量和带钢运行速度变化时,由于湿氮气流量变化不大,因而对炉鼻子内的流动影响很小,而增加带钢速度,不利于驱动侧的湿氮气下行至锌液表面,当带钢速度由1.5m/min增加到2.5m/min时,操作侧和驱动侧的速度均方根值分别增加了52.2%和63.2%。为抑制锌锅中锌液的蒸发,在对现有的氮气供气方式结构优化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氮气供气结构。该结构能使湿氮气下行至锌液表面,且在锌液表面上方形成较均匀的氮气速度,改善了炉鼻子内的气流分布,并抑制了锌锅中锌液的蒸发。利用商用CFD流体计算软件模拟发现,驱动侧的湿氮气能够下行至锌液表面,并掠过锌液表面一段距离,同时条缝供气操作侧的速度均方根值比较圆孔供气减少了16.4%,驱动侧的速度均方根值比较圆孔供气减少了38.1%。为优化新型的氮气供气方式的主要参数,利用商用CFD流体计算软件模拟喷嘴宽度为2mm、3mm、4mm的流场和缝隙宽度为15mm、25mm、35mm的流场,结果显示,喷嘴、缝隙宽度的最优选择分别为2mm和35mm。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G1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章理;;氯化钾镀锌液中各组份对镀液性能的影响[J];表面技术;1989年04期

2 邓春明;刘敏;曾翠丽;邓畅光;邝子奇;毛杰;;耐锌液腐蚀热喷涂涂层的研发现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1年06期

3 崔炳辉;;锌液成分对镀层质量影响的分析研究[J];中国钢铁业;2010年08期

4 朱立;热镀锌钢板生产概述 第四讲 锌液中加铝对镀锌的影响及热镀锌理论的发展[J];鞍钢技术;1999年05期

5 林传华;孟宪陆;;基于实践经验的锌液铝含量预测方法[J];宝钢技术;2017年04期

6 李秀艳;;锰(Ⅲ)-磷酸分光光度法测定电解锌液中的锰[J];有色矿冶;2010年02期

7 包建华;;带钢连续热镀锌含铅锌液到含锑锌液的在线改型[J];本钢技术;2010年04期

8 叶涛;高灿柱;;浸锌液中三价铁离子的分析[J];材料保护;2007年11期

9 车淳山;朱井军;王世卫;孔纲;王明海;;3种低碳钢锌锅板在450℃铁饱和锌液中的腐蚀行为[J];材料保护;2014年11期

10 李德X;张楠楠;高峰;;耐熔融锌液腐蚀材料的发展现状[J];材料导报;201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晓燕;刘金海;李国禄;赵雪勃;刘根生;;含硼铸铁的耐锌液腐蚀性能研究[A];第六届21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黄晓梅;李宁;黎德育;梁国柱;袁国伟;;高硅铸铝合金镀前浸锌液的研究[A];2002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艺;刘俊友;;铁基合金在熔融锌液中腐蚀行为的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毛丽川;;浅析热镀锌工艺锌液中的铝含量[A];2009年全国冷轧板带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贺岩峰;孙江燕;赵会然;;无氰浸锌液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化学镀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董安平;疏达;冒飞飞;王俊;孙宝德;;热镀锌液的电磁连续净化[A];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论文集II[C];2015年

7 刘琰;戴国宣;李永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锌液合金中锑、锡元素的研究[A];2014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下)[C];2014年

8 张军;钱洪卫;杨建国;林传华;孟宪陆;;连续热镀锌机组锌液温度的精确控制[A];“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9 史小伟;陈绍龙;赵志同;张艺丹;;热镀锌生产线锌渣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A];2012年河北省轧钢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10 李静;李小占;赵忠东;陈健;;永磁密封技术在热镀锌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论文集II[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周建成 方芳;株冶锌成品厂攻克锌液输送科研难关[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2 朱久发;提高汽车用热镀锌板镀层质量的措施[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安平;热镀锌液中锌渣的电磁分离理论及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栗良炜;抑制炉鼻子内锌液蒸发的氮气流场优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8年

2 方宣伟;耐熔融锌液腐蚀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3 叶涛;废浸锌液的分析与回用[D];山东大学;2008年

4 刘思琴;利用针铁矿法去除浸锌液中氟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6年

5 杜建华;热浸镀锌锌锅锌液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年

6 曾翠丽;耐锌液腐蚀涂层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永梅;耐熔锌腐蚀材料价电子结构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8 蔡西川;热镀锌液电磁净化技术与装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徐华;耐锌液腐蚀合金的制备及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10 王慧;耐液锌腐蚀粉末冶金材料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94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694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9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