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可剥布对复合材料胶接质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16 10:19
【摘要】:在航空航天领域,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制造广泛采用了共胶接工艺技术,胶接面的处理将直接影响共胶接复合材料零件的性能。自2008年以来,波音和空客开始采用可剥布来替代传统的打磨工艺进行复合材料表面处理,然而,他们对可剥布的使用非常谨慎,每种复合材料都规定了对应的可剥布。我国大型民用客机研制过程中,也发现同一种可剥布处理不同的复合材料时,其力学性能差异十分显著,而目前国内外对于采用可剥布处理复合材料表面缺乏系统研究,对其胶接质量影响的因素还尚未明确,因此,本论文针对大型客机所采用的典型复合材料进行表面处理,研究可剥布对复合材料共胶接质量的影响规律,为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共胶接成型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采用热压罐成型工艺制备了970/T300织物预浸料和3900/T800单向预浸料的复合材料板材,并选用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可剥布,其中两种进口:P60001(干)、EA9895(湿)和两种国产R60(干)和R60S(干,带涂层),以及传统的打磨方式对复合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对处理后的复合材料表面进行接触角、SEM、FTIR以及XPS表征,观察不同表面的润湿性、微观形态以及表面的化学形态。最后根据ASTM标准制备单搭接剪切和剥离强度的胶接试验件,通过力学性能结果比较确定不同可剥布处理表面得到的胶接质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R60和R60S处理的970/T300织物与3900/T800单向复合材料的表面,在SEM图像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可剥布织物,但是在XPS检测中发现,R60处理的复合材料表面含有酰胺键,R60S处理的表面除了含有酰胺键还含有硅元素,说明这两种可剥布处理的复合材料表面均存在可剥布织物的残留,导致两者的胶接破坏模式均表现为粘附破坏,胶接质量较差。采用P60001可剥布处理的970/T300织物复合材料表面,通过SEM发现有可剥布织物丝束的残留,同时可剥布表面织物发生撕裂断裂的现象,而3900/T800单向复合材料表面没有观察到类似的现象,前者的胶接破坏模式表现为混合破坏,后者表现为内聚破坏,说明P60001聚酯可剥布织物揭除时若发生断裂,残留在复合材料表面的织物会影响胶接质量。EA9895可剥布处理的970/T300织物预浸料与3900/T800单向预浸料的复合材料表面,在SEM和XPS检测中均未发现残留物,两者的破坏模式均为内聚破坏,具有较好的胶接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G497
【图文】:

胶接,平面形,形式,胶接件


图 1-1 胶接平面形搭接的常见形式[20]头的破坏模式头的破坏模式有很多种,可以按照破坏机理和破坏位置进行分类同可以分为粘附破坏和内聚破坏。粘附破坏是指胶粘剂和被粘物与胶黏剂临界层发生的破坏现象,这种破坏现象肉眼可见;而内黏剂的内部是胶粘剂抵抗劈裂或者断裂的能力,狭义上这种能力的结合力的性质决定的;广义上也包括被胶接件承载能力超过了使胶黏剂发生各种形式的破坏。面内拉伸载荷下[20],按照破坏的位置来分类,胶接破坏模式又可如图 1-2:接件破坏,当胶接结构处的受力大于被胶接的制件的破坏强度时很大的承载作用,胶接件发生破坏,使得破坏主要出现在被胶接,是实验设计所满意的破坏模式。破坏,即内聚破坏,当载荷大于胶黏剂强度,即使是很大程度发,被胶接制件过强,被胶接制件的强度大于胶层的强度,胶接件

胶接,破坏模式


图 1-2 胶接破坏模式(a)被胶接件拉伸破坏;(b)被胶接件剥离破坏;(c)胶层内聚破坏;(d)胶层剥离破坏;(e)粘附破坏(剪切);(f)粘附破坏(剥离)材料表面处理材料连接前,为了提高碳纤维的表面活性和表面粗糙度,通常会性,以改善碳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能,提高复合材19-20]。碳纤维的表面处理方式是通过在材料表面引入反应性的官能反应形成交联化学键[21-22]以达到消除碳纤维的表面杂质、增大高碳纤维的润湿性能,使得树脂基体能更好浸润的目的。航天领域中,对于复合材料的表面处理采用较多的为传统的打使用的可剥布表面处理方法,传统的打磨处理方式是一个劳动,人工的机械打磨带来的打磨质量不可控制,两种表面状态最一种是打磨不够,表面粘接性能较低;另外一种是打磨过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凤翻;复合材料用预浸料[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0年04期

2 张凤翻;复合材料用预浸料[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0年05期

3 张凤翻;复合材料用预浸料[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0年06期

4 张凤翻,张雯婷;预浸料技术的新进展[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2年01期

5 丕扬;;预浸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用原材料[J];玻璃钢;2003年02期

6 赵鸿汉;;国内外预浸料市场浅析[J];玻璃钢;2014年02期

7 王天书;威海光威渔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中国大型预浸料生产基地[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0年01期

8 张凤翻;复合材料用预浸料[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0年02期

9 刘宝锋;李佩兰;廖子龙;;两种预浸工艺对玻璃布预浸料性能的影响[J];热固性树脂;2006年04期

10 ;航空用特制系列预浸料[J];玻璃钢;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鼎铨;;值得关注的预浸料市场[A];全国玻璃纤维专业情报信息网第三十次工作会议暨信息发布会会刊[C];2009年

2 李伟;黄玉东;;酚醛预浸料质量指标的近红外无损定量分析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张宝艳;许健翔;陈祥宝;周正刚;;高性能超薄预浸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全国首届青年复合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孙晶;顾轶卓;李敏;李艳霞;张佐光;;预浸料摩擦滑移特性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A];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复合材料及其原材料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王旭;;非热压罐预浸料成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1分会场:低成本、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李旭;李刚;杨小平;刘大伟;;化学流变学调控中温固化预浸料体系树脂流动度的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复合体系[C];2013年

7 谢e

本文编号:2715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715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1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