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旁路耦合双丝间接电弧焊接工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05:31
【摘要】:双丝间接电弧焊是一种新型的焊接技术,它与传统焊接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在焊接过程中母材不接电极,电弧在两个焊丝之间产生,依靠电弧热和熔滴热熔化母材形成熔池。这种焊接方法具有高熔敷效率和低热输入的优点,但是由于对母材的热输入过低容易形成熔合不良等缺陷。为了提高双丝间接电弧焊的熔深,本文采用外加旁路的方法提高工件热输入,创新的提出了旁路耦合双丝间接电弧焊方法。通过给被焊工件一定的分流,除了在双丝之间形成间接电弧,在一根焊丝和工件直接也形成电弧,最终这两个电弧一起形成复合电弧,共同作用形成熔池。通过调整焊丝与工件之间的电流分配比例,可以有效改变熔深及余高,在控制母材热输入的同时还具有熔敷效率高的特点。首先研究了焊丝极性接法对焊接工艺性的影响,发现当工件接正极的时候,这种接法在较小的总电流,或者较小的工件分流比例的情况下难以焊合。即使在较大总电流与工件分流的情况下,虽然这种接法焊接效率高,但是焊接过程不稳定,飞溅很大,容易出现气孔和未焊合的现象。当采用工件接负极的时候,即使总电流较小,也能得到良好的焊缝,双丝电弧电流可以通过改变负极焊丝的送丝速度来调节负极焊丝的焊接电流,并且负极焊丝的电流越大,焊接的熔敷效率就越高。在总电流相同的情况下,旁路耦合双丝间接电弧焊的熔敷率可以达到传统比例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的两倍,而稀释率仅为其三分之一。高速摄像拍摄结果显示,在总电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双丝电弧电流的增加,耦合电弧的电弧形态从GMAW的钟罩型变成扫把型,然后变为三角形,最后再变成钟罩型,若继续增大变为双丝间接电弧焊则呈现提篮型。旁路耦合电弧对双丝电弧具有明显的稳弧作用。同时负极焊丝的熔滴过渡模式也随双丝电流的增加而发生变化。随着双丝电流的增加,负极熔滴的过渡模式从滴状过渡变为中间过渡最后转变为接触过渡,并且过渡周期逐渐变短。正极熔滴的过渡模式始终保持滴状过渡,过渡周期有少量的增加。另外,负极焊丝对正极熔滴的排斥作用随着双丝电流的增加越来越明显。利用电化学测试了旁路耦合双丝间接电弧堆焊奥氏体不锈钢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不锈钢堆焊层具有良好的耐点蚀性和耐晶间腐蚀性。这归因于这种焊接工艺由于焊接热输入小,堆焊层高温停留时间短,有效避免了 Cr23C6等析出,堆焊层具有较高的耐蚀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G444
【图文】:

示意图,气体保护焊,示意图,焊接方法


当中间焊丝的电极接法与其他两根焊丝相反时,焊接效果最好,并且这种逡逑焊接方法相比于Tandem双丝焊有着更高的焊接速度,大大的提升了焊接效率。逡逑Kwon等人研宄了双边电弧焊(DSAW)的焊接方法如图1-3。这种方逡逑法的两个焊枪分别接同一焊接电源的正负极,工件虽不接电极但作为电弧的中间逡逑4逡逑

示意图,示意图


srter逡逑图14邋BC-DSAW示意图逡逑Fig.邋1-4邋Diagram邋of邋Bypass邋Coupling邋Double-side邋Arc邋Welding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莉萍;袁雪;李钊;贺建新;刘淑梅;窦文亚;;热处理对低镍铬锰氮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5年07期

2 王永强;李娜;林苏华;;不锈钢点蚀研究概述[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5年04期

3 陈连生;;焊接生产现状与焊接技术的发展研究[J];有色金属文摘;2015年02期

4 SHI Chuanwei;ZOU Yong;ZOU Zengda;WU Dongting;;Electromagnetic Characteristic of Twin-wire Indirect Arc Welding[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5年01期

5 娄小飞;陈茂爱;武传松;叶克力;;高速TIG-MIG复合焊焊缝驼峰及咬边消除机理[J];焊接学报;2014年08期

6 李飞;邹江林;孔晓芳;吴世凯;肖荣诗;;高功率光纤激光-TIG复合焊接实验研究[J];中国激光;2014年05期

7 叶超;杜楠;赵晴;田文明;;不锈钢点蚀行为及研究方法的进展[J];腐蚀与防护;2014年03期

8 曹梅青;赵雪勃;仇楠楠;邹增大;曲仕尧;;工艺参数对双丝间接电弧气体保护焊熔滴过渡的影响[J];焊接技术;2013年10期

9 李军阳;;浅谈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年07期

10 庞晋山;曾R

本文编号:2721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721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2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