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纳米颗粒—细微晶协同强化铜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07:27
【摘要】:在传统的强化方式中,强度的提升总伴随着塑性的下降,反之亦然。本文以铜和铜合金为研究对象,将合金化和铸造工艺相结合制备不同组织结构的铜样品,以期获得强、塑性的同时提升。作者等人制备出两组铸态铜合金样品:(Ⅰ)Cu-10Sn-2Zn和Cu-10Sn-2Zn-1.5Fe-0.5Co锡青铜合金;(H)纯铜、Cu-(1.0,1.5,2.0,3.0)Fe-0.5Co 和 Cu-1.5Fe-0.1Sn 合金,分别采用金相、扫描、透射等表征手段和常温拉伸测试研究了两组样品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对于第Ⅰ组,铸态Cu-10Sn-2Zn-1.5Fe-0.5Co合金中大量富铁纳米颗粒弥散分布在平均尺寸23 μm的等轴晶内部(定义为NPFG结构,NP:nanoparticle,FG:fine grain),粗大的脆性δ富锡相得以消除,富铁纳米颗粒具有多种晶体学特征。结合DSC、APT技术和Thermo-Calc软件,分析得出富铁纳米颗粒与铜基体的交互作用产生NPFG结构的机制以及“纳米墙”抑制锡偏析的机制,利用MS理论解释了富铁纳米颗粒的球状不稳定性。相比原始合金,NPFG结构锡青铜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由225MPa、128MPa和12%提升到463MPa、215MPa和28%,说明纳米颗粒-细微晶协同强化可实现高强度和高塑性。对于第Ⅱ组,富铁纳米颗粒随着铁含量的增加而粗化,纳米颗粒在长大过程中经历了球状→立方状→花瓣状的演变。Fe、Co元素的加入引起柱状晶→等轴晶转化和晶粒细化,Sn元素的加入提高晶粒细化的效率。Cu-(1.5~3.0)Fe-0.5Co和Cu-1.5Fe-0.1Sn合金中获得NPFG结构,纳米颗粒-细微晶协同强化导致强度和塑性同时提升到纯铜的两倍左右。作者观测到四种典型的富铁纳米颗粒,结合Thermo-Calc计算和相场模拟,研究了富铁纳米颗粒的析出行为、晶体结构和形态演变机制。利用异质形核机制解释了晶粒的演化。结合原位透射拉伸和强化模型,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 NPFG结构铜合金的强化机制,提出NPFG结构的最优配置是界面钝化(如无尖锐边角的球状)的细小纳米颗粒+细微晶粒(1~1OOμm)+具有高线性错配度和高生长限制效应的微量固溶元素。本文给出了 NPFG结构的制备和优化思路,可期用于制备大尺寸和复杂形状的高强、塑性的块体金属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G146.11
【图文】:

原理图,等通道转角挤压,原理图


发展最为快速的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将试样在一定挤压力下通过两个轴线相逡逑交且截面尺寸相等并成一定角度的通道,试样在挤压力下发生纯剪切变形进逡逑而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等通道转角挤压原理如图2-2所示。逡逑暴逡逑Pressed邋sample逡逑图2-2等通道转角挤压原理图[4]逡逑Fig.邋2-2邋The邋principle邋of邋ECAP邋including邋an邋X,邋Y,邋Z邋coordinate邋system[4]逡逑高压扭转161]是由Bridgman第一次提出并逐步发展的剧烈塑性变形工艺。逡逑图2-3为薄片盘状试样高压扭转原理图。采用此装置变形时,将薄片盘状试逡逑样施以GPa级的高压使其发生扭转。由于变形试样的尺寸不发生改变,试样逡逑的外侧可引入较大的剪切应变,使金属材料发生剧烈塑变,晶粒尺寸将不断逡逑减小直至形成超细晶甚至纳米晶粒。同时由于材料在许可的压力和试样外压逡逑力的作用下,受模具的影响,使得材料在类似于静压力的条件下发生剪切变逡逑形,因此,尽管其材料应变量很大,试样却不易发生破裂。逡逑累积叠乳是由日本大阪大学Saito等[62]首次提出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逡逑变形方法以制备纳米结构材料。采用累积叠轧大变形方法制备超细晶材料可逡逑以实现其连续化制备,但在累积叠轧过程中为了消除加工硬化、裂边及界面逡逑复合

原理图,原理图,超细晶,塑性变形


.,.V邋y逡逑u逡逑图2-4累积叠轧原理图[62]逡逑Fig.邋2-4邋The邋principle邋of邋ARB.邋Figure邋picked邋from邋the邋literature^621逡逑综上所述,剧烈塑性变形是一种有效的制备超细晶乃至纳米晶材料的方逡逑法,使传统材料的性能获得大幅度的提高与改善。与未变形或小变形的粗大逡逑晶粒材料相比,剧烈塑性变形制备的金属材料所获得的超细晶以及高缺陷密逡逑度使其具有更高的强度,然而这样的组织特点也将使其延展性下降。比如,逡逑-9邋-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Tao Wang;Xiao-hua Chen;Guo-dong Shi;Chang-rong Li;Zi-dong Wang;;Formation and capturing of nanoparticles in Cu-1wt.%Fe alloy melt during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process[J];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2017年04期

2 董琦yN;申镭诺;曹峰;贾延琳;汪明朴;;Cu-2.1Fe合金中共格γ-Fe粒子的粗化规律与强化效果[J];金属学报;2014年10期

3 亓伟梅;孙静;李太公;;高性能弥散强化铜合金制备及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4年18期

4 邹昌武;姚亚东;孟小鹏;宫yN超;;碳包铁钴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磁性能表征[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5 刘文庆;刘庆冬;顾剑锋;;原子探针层析技术(APT)最新进展及应用[J];金属学报;2013年09期

6 李斌;刘贵民;丁华东;雍青松;郑晓辉;;弥散强化铜合金的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12年17期

7 史庆南;王效琪;起华荣;王军丽;周蕾;刘兆华;;大塑性变形(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SPD)的研究现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8 李棠;陶俊林;王清远;;2024—T3和2524—T34铝合金疲劳裂纹的萌生机制[J];材料研究学报;2011年01期

9 邓陈虹;葛启录;范爱琴;;粉末冶金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粉末冶金工业;2011年01期

10 隋曼龄;王艳波;崔静萍;李白清;;透射电镜原位拉伸研究金属材料形变机制[J];电子显微学报;2010年03期



本文编号:2742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742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4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