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X80管线钢焊接接头组织的氢损伤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6 22:28
【摘要】:本文以X80管线钢焊接接头为研究对象,通过慢速率拉伸实验、氢鼓泡实验、氢渗透实验和电化学实验来研究X80钢焊接接头的氢脆敏感性。采用电子显微镜、纳米压痕仪和XRD分别表征了母材(BM)、焊缝(WM)和模拟热影响区(HAZs)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残余应力,建立起微观结构和氢脆敏感性间的联系并分析失效机理。最后探究了退火处理对焊接组织氢脆敏感性的影响。慢拉伸和氢鼓泡实验表明X80钢焊接组织的氢脆敏感性规律如下:FGHAZWMCGHAZICHAZBM。氢渗透实验和组织表征表明氢脆敏感性受组织、应力、硬度和氢扩散速率等因素的影响。母材的氢脆敏感性最低,因为母材含有高密度位错的细小铁素体,而焊缝和热影响区敏感性高,是因为存在对氢脆敏感的微观组织,且夹杂物含量和局部应变高。与ICHAZ和CGHAZ相比,FGHAZ的敏感性更高,是因为有更快的氢扩散速率和更小的硬度,硬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外力作用下,较小硬度有助于促进氢的扩散及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退火处理后的X80钢焊接组织的氢脆敏感性规律如下:BM-TCGHAZ-TWM-TFGHAZ-TICHAZ-T。实验表明退火可提高X80钢焊接组织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抗氢脆性能,且抗氢脆性能改善效果从大到小为:BM-TFGHAZ-TCGHAZ-TWM-TICHAZ-T。退火可提高焊接组织的抗氢脆性能,主要是因为退火可以通过改善微观组织来提高组织自身塑韧性,并降低氢在材料中的扩散速率。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G156.2;TG457.11
【图文】:

示意图,作用过程,氢原子,金属的


图 1.1 氢原子进入金属的作用过程示意图[28]ig. 1.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rocess during hydrogen entering into steel氢损伤机理最早由 Johnson 于 1875 年提出,经过众多研究者长时间的努力,目多有关氢脆损伤的机制,其中包括:压理论[29];降低表面能[30];促进位错增值[31];致弱键理论[32];致局部塑性变形[33,34];和应变诱发空位增值[35];致塑性向脆性转变[36,37];和应力诱导相变[38-40];是几个已经被广泛接受具有代表性的机制:

热循环曲线,热模拟,试样,热影响区


如升温速率、峰值温度、保温时间和冷管线焊接制造中热循环曲线中获得的。根据被广泛用的低合金钢奥氏体转变温度的 Andrews[49]经验公式, 10-230ωC15.2ωNi44.7ωSi104ωV31.5ωMo10.5 310.7ω(Mn)-3.9ω(Ni29ω(Si)16.7ω(Cr)290ω(As6. ) ) 表示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所用 X80 钢的 AC1和 AC3分别为 723.3℃和 86热影响区组织,我们选取了两个高于 AC3完全奥氏体和 950℃,以此来代表过热区域的粗晶热影响区(C热影响区(FGHAZ)。另外选取了处于 AC3和 AC1温度:800℃来模拟临界热影响区(ICHAZ)。基于际焊接接头试样的组织特征,我们确定了相应的冷却验所对应的热循环曲线图。

工艺流程图,退火处理,工艺流程


图 2.3 实验退火处理工艺流程Fig. 2.3 Experimental annealing process学抛光实验真实的表面信息,通常需对金属材料进行一定的机械在本文中所用到的五种焊接接头组织试样(BM, WHAZ), 在后续的背散射电子能谱(EBSD)表征、残量等实验中都将对这五组试样进行电化学抛光预处理抛光之前,先用砂纸机械打磨到 2000#,然后进行一除表面氧化层和硬化层。电化学测试溶液为:醋酸(lO4):丙三醇(C3H10O3) 按照体积比为 200:10:压 30 V 左右下电解 4 min,通过添加液氮控制实验温后用去离子水和酒精清洗,干燥条件下保存。方法伸实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成军;尹继超;张东阁;;探究机械振动对激光焊接接头组织的影响[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年28期

2 徐艳利;魏艳红;董志波;张玉林;;焊接接头组织模拟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6年02期

3 冯兴奎,陈敬伟,俞法荣;多次返修对SPV36N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4 冯兴奎,陈敬伟,俞法荣;多次返修对SPV36N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压力容器;1989年02期

5 靳尔昌;王景珍;滕大亮;;低碳(合金)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机械性能的关系[J];林业机械;1989年03期

6 杨朝瑞;;Φ25×2钢管自熔式氩弧焊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J];内江科技;2015年06期

7 李巧玲,叶云;SEM对45钢与W9MnCrV磨擦焊焊接接头组织分析[J];电子显微学报;2003年06期

8 刘鑫;杜会桥;姜坤;;返修焊对5B70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焊接技术;2016年12期

9 邢立伟;路浩;;铝合金熔化极焊接接头组织分区[J];宇航材料工艺;2017年02期

10 汤振兴;闫芳;刘继鹏;;钢结构焊接接头组织特征与碳元素分布研究[J];铸造技术;201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愉平;张忠;朱鸿官;田锡唐;;随焊激冷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焊接专业青年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2 胡传顺;秦华;李吉承;;热处理对双相钢焊接接头组织和相比例的影响[A];全国材料科学中的数学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肖红军;何长红;彭云;田志凌;张晓牧;;耐候钢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4)[C];2003年

4 张帅谋;;焊接方法对2205不锈钢管焊接接头组织与力学行为的影响[A];芜湖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与发展论坛——2012年安徽省科协年会芜湖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5 赵勇桃;董俊慧;赵莉萍;王玉峰;裴晓兵;;1Cr13马氏体不锈钢与1Cr18Ni9Ti奥氏体 不锈钢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张武;尹孝辉;袁中涛;;700MPa级低合金高强钢等强匹配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S03熔焊工艺及设备[C];2013年

7 刘建阳;王有龙;陈勇;;退火处理对800H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A];膨胀节技术进展—第十五届全国膨胀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8 唐桢;徐晓辉;徐锦锋;;微合金化灰铸铁气焊丝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A];绿色铸造与持续发展——2015(第25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5年

9 黄须强;孙倩;吕朝阳;李永华;张罡;;304/Q235内衬式冶金复合管对接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研究[A];第三届层压金属复合材料开发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2年

10 杨成刚;国旭明;钱百年;徐强;;高强Al-Cu合金2219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徐梅 米振莉 徐亚鹏 李龙;DP980激光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卢庆华;振动对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及其工程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吴军;T92钢管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刘长军;双脉冲MIG焊7075超硬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年

4 叶欣;Inconel718合金薄壁铸件焊接接头组织演变和热裂纹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蔡华;薄板2524高强铝合金光纤激光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6 舒凤远;厚板铝合金弧焊焊接接头组织及应力演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李新梅;Super304H奥氏体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黄涛;X80管线钢焊接接头组织的氢损伤行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 杨亮;ULCB钢的焊材研制及其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4年

3 李妨;热处理对GH4169合金焊接接头组织演化及动态变形行为的影响[D];东北大学;2015年

4 孔祥瑞;新型冷作模具钢5Cr5MoV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5 李申申;重载列车用高强高耐候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8年

6 高亮亮;GH3625合金高温粘连行为及TIG焊接接头组织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7 韩秉霖;T22/800H异质TIG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8 王少朋;热处理对0Cr13Ni5Mo/28Mn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9 荆瑞;高强度管线钢摩擦焊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

10 于丽丽;火灾作用对铜及其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44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744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9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