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电火花加工材料蚀除机理及表面变质层形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20:38
【摘要】:尽管电火花加工技术已经发展了七十余年,但是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熔融材料是如何被蚀除掉的至今尚未被揭示。因此电火花加工中存在的两大瓶颈难题至今无法从本质上被解决:即较低的加工速度和较差的加工表面质量。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文采用了先进的仿真技术和实验装置来研究放电过程中材料的蚀除过程及机理。揭示这一微观物理过程将有助于掌握电火花加工的基本规律,进而对脉冲电源、伺服控制系统、机床设备等提出更合理的设计来提高电火花加工速度和表面质量。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单脉冲放电过程发现放电过程中熔池内部部分材料被汽化,导致熔池内压力升高,熔融材料向外膨胀形成鼓包,当熔池内外压力差大于熔池的表面张力后,鼓包爆裂而熔融材料被蚀除(熔池内压力蚀除机理);并且放电过程中极间金属蒸汽喷流相互作用导致在熔池与金属蒸汽喷流相接触的界面上产生径向剪切力,该径向剪切力导致熔融材料被蚀除(极间金属蒸汽喷流径向剪切力蚀除机理)。通过仿真还发现了放电凹坑周围环状凸起的三种形成机理,第一个形成机理为熔池内外压力差导致熔融材料沿着凹坑边缘流动;第二个形成机理为极间金属蒸汽喷流在熔池表面上所产生的径向剪切力使得熔融材料沿着凹坑的径向方向向四周剪切流动;第三个形成机理为蚀除材料回落至电极表面及对面电极的飞溅材料构成了环状凸起的一部分。构建了单晶铜和多晶铜分子动力学仿真模型来研究放电过程中表面变质层内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演变。当放电发生在(100)和(110)晶面上时,变质层内堆垛层错缺陷结构以三菱锥结构为主,当放电发生在(111)晶面上时,变质层内堆垛层错缺陷结构以层状结构为主。在多晶铜电极上放电时,放电凹坑及环状凸起下方形成了大量层状的堆垛层错缺陷结构,并且多晶铜电极表面变质层内堆垛层错及位错缺陷数量远高于单晶铜电极,说明电火花加工单晶铜电极时更容易获得较好的加工表面质量。基于周期性边界条件构建了二维大尺度电极模型,并结合双温模型理论实现了分子动力学仿真过程中自由电子热传导,最终获得了亚微米尺度的放电凹坑。二维大尺度电极的放电模拟结果表明单晶铜电极上放电所形成的表面变质层最小,而多晶铜电极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放电凹坑下方的表面变质层区域变大。通过电极丝振动测量实验证实了由极间金属蒸汽喷流(jets)相互作用所导致的放电反力存在,进而证明了极间金属蒸汽喷流相互作用理论的正确性,即放电过程中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均向极间喷射金属蒸汽,极间金属蒸汽喷流相互作用导致放电反力的产生,并且越容易被汽化的电极材料产生的放电反力越大。该放电反力会直接作用于熔池表面上,对熔池表面产生压力,并对放电凹坑的形貌产生重要影响。在电极丝振动实验测量基础上,通过逆向求解法定量计算出作用于电极丝上的放电反力,计算结果表明由极间金属蒸汽喷流相互作用所导致的放电反力远小于由气泡所导致的放电反力。通过单脉冲放电实验验证了分子动力学仿真所提出的熔池内压力蚀除机理和极间金属蒸汽喷流径向剪切力蚀除机理。通过高速摄像机实现了对放电过程中熔池内熔融材料的运动及蚀除过程的直接观测,揭示了极间金属蒸汽喷流相互作用所导致的流场分布对材料蚀除的影响,即放电过程中熔融材料沿着电极表面切向方向被蚀除;发现了放电过程中熔池的运动规律和原因,即熔池的运动与等离子体通道的移动密切相关;揭示了凸起状和凹坑状放电凹坑的形成原因,即放电凹坑形貌是熔池内外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现了放电间隙对材料蚀除过程的影响机理,即放电间隙是通过影响作用于熔池表面上的径向剪切力来影响熔融材料的蚀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易汽化材料作为工具电极来提高工件电极上单个放电凹坑的材料蚀除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加工条件下,该方法不但可以显著地提高电火花加工速度,还可以降低工具电极损耗。通过高速摄像机观测CFRPs材料的放电过程发现,在等离子体通道高温作用下,CFRPs材料放电点处会形成大量气状喷流(gaseous jets)以极高的速度喷入极间,产生喷流喷射力。当放电发生在CFRPs平行面上时,该高速喷流在喷入极间过程中不断冲击放电点处的碳纤维束,使之断裂进而被抛入极间形成碳纤维蚀除屑;而当放电发生在CFRPs垂直面上时,该高速喷流对碳纤维的蚀除影响较小。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G661
【图文】:

电场分布,电火花加工,基本原理,极间介质


图 1-1 电火花加工基本原理Fig. 1-1 Basic principle of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电火花加工中每个放电过程均可被分为以下三个连续阶段:极间介质放电通道形成,电极材料蚀除和气泡形成,极间介质消电离和放电凹下面对上述三个过程进行简单地介绍。a)极间介质电击穿和放电通道形成当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施加一个脉冲电压时,两电极之间会形成强度与极间间隙成正比的电场。通常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的微观表面平的,并且工作液介质中不可避免地混有一些杂质如蚀除屑,因此两电场分布是不均匀的,当阴极电极表面某一点处的场强达到100V/μm阴极电极表面会向阳极发射场电子,在极高电场作用下,阴极发射的向阳极高速运动过程中会撞击工作液介质中的粒子,从而产生碰撞电程会将中性粒子电离成为带电粒子,从而导致带电粒子发生雪崩,即数量急剧增加,该过程如图 1-2a)所示。b)电极材料蚀除和气泡形成

示意图,放电过程,示意图,极间介质


- 4 -c)极间介质消电离和放电凹坑形成c)Recovery of dielectric and formation of discharge crater图 1-2 放电过程示意图[27]Fig. 1-2 Schematic diagram of discharge process[27](脉冲间隔时间),使极间介质能够恢复到其放电前时的绝缘强度,并使电点处材料的温度得以降低,防止下一次放电发生在同一位置而产生拉弧。脉冲间隔时间还可以保证放电过程中蚀除屑及时地被工作液介质带离,防止工作液介质的绝缘强度降低。因此足够长的脉冲间隔时间可以保证过程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气中放电,过程观


剪切力可将熔池中的熔融材料剪切蚀除。由上述分析可知,除 Eubank 等人提出的过热理论外,其余蚀除机理均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熔融材料的蚀除与极间气泡密切相关。但是 Kitamura 等的观测结果表明,当放电发生在空气中时,也会有大量的熔融材料被蚀除图 1-3 所示,并且 Kitamura[36]在工作液中的放电观测实验还证实从放电开结束均有熔融材料被蚀除,而并非熔融材料的蚀除仅发生在放电结束时气力降低的时刻。并且 Yoshida 等人[37]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放电时间较长时论是气中放电还是工作液中放电,工件电极上放电凹坑的材料蚀除量并无差异。Kunieda 等人[38-41]还通过实验证实电火花加工可在空气中进行alder[42]也证实发生在真空中的放电也会有大量熔融材料被蚀除。上述实验放电过程中熔融金属材料的蚀除并不依赖于气泡,气泡并不是熔融材料被蚀除的根本原因,因此上述与气泡相关的蚀除理论并未从根本上揭示电火工中熔融金属材料的蚀除机理,而尽管 Eubank 等人提出的过热理论并不际的放电过程相违背,但是缺少相关的仿真和实验验证。综上所述,到目止,电火花加工中熔融金属材料的蚀除机理仍未被完全揭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大镇;邱加栋;刘华明;;超精密加工铝基复合材料的切削变质层[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王爱香;渗碳淬火齿轮磨削变质层的检测与分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1998年04期

3 殷玲,刘忠,陈日曜;大理石抛光表面变质层的研究[J];磨料磨具与磨削;1993年02期

4 赵传国,靳九成;精密轴承工作表面的微观结构及其改性[J];核技术;1988年03期

5 朱宗元,张嘉立;模具钢电火花加工变质层的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1988年05期

6 席守谋;杨思品;;线切割加工表层组织特性的研究[J];电加工;1988年06期

7 李建明;靳九成;李学谦;夏宗禹;;大型铁路轴承表面变质层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8 贾昌乐,王晓冬,马德通;电加工表面变质层与模具使用寿命[J];电加工;1996年01期

9 丁定远;张静江;唐汝钧;桂立丰;;磨削变质层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方法[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1982年02期

10 马伏波;陈树峰;;已加工表面变质层的研究[J];煤矿机械;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蒋亨顺;伏金娟;吴洪波;牛立刚;崔秀藩;;钛合金放电加工表面微观质量与峰值电流的关系[A];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蒋亨顺;伏金娟;吴洪波;牛立刚;崔秀藩;;钛合金放电加工表面微观质量与峰值电流的关系[A];特种加工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朱晓红;方政;;GCr15钢轴断裂原因分析[A];2009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杨晓欣;蒋文英;;电火花加工用主流电极材料(石墨-铜)的放电性能对比分析研究[A];第13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张安洲;任中根;迟恩田;;高温合金电解放电复合加工表面质量初步研究[A];特种加工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张小亮;王兆希;施惠基;;电火花成型对试样表面微观力学性能的影响[A];第16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会议程序册[C];2012年

7 张安洲;任中根;迟恩田;;高温合金电解放电复合加工表面质量初步研究[A];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兰海侠;LSWEDM市场得宠 国内企业机遇与挑战并重[N];机电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岳晓明;电火花加工材料蚀除机理及表面变质层形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江京亮;滚动轴承滚道磨削表面形貌及变质层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3 胡兴雷;微纳构件加工表面性能演变过程及其拉伸力学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雪成;表面变质层机械性能的压痕方法及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2 秦泗伟;高速干硬切削表面变质层动态再结晶的有限元—元胞自动机耦合模拟与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3 冯景洋;车削1Cr18Ni9Ti粘焊变质层特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年

4 杨永衡;淬硬模具钢已加工表面变质层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婷;超高强度钢磨削表面变质层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6 何俊生;钛合金薄壁窄槽电加工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7 袁涛;高压水射流改性金属变质层的机理及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8 吴涛;蓝宝石单晶ELID磨削表面质量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9 马宏路;声光调Q Nd:YAG脉冲激光修整青铜金刚石砂轮及磨粒变质层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10 杨博凯;单模光纤连接器损耗与影响因素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04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804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1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