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考虑固态相变效应的403不锈钢焊接残余应力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9 15:04
   焊接结构内部残余应力的预测及控制一直都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利用有限元软件对焊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为焊接结构内部残余应力的确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对于成分较复杂的低合金高强度钢,传统的有限元软件大多是基于理想弹塑性假设进行焊接力学计算的,而且也忽略了固态相变对于残余应力的影响,因而其对焊接应力场的计算结果往往与实测值存在很大区别。因此,本文以1Cr12不锈钢为对象,建立一套多场耦合模型来有效描述其在焊接热循环中的相变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焊接过程中温度、组织及焊接接头力学性能与焊接残余应力之间的关系。首先,采用焊接热模拟试验,确定1Cr12不锈钢在焊接热循环过程中的相变类型及相应的相变动力学方程,推导得出相变应变数学模型。利用高温拉伸实验得到母材、高温奥氏体、马氏体的高温屈服强度,并基于等塑性应变假设,采用归一化函数描述相变过程中混合相力学性能。利用母材组织在不同温度下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确定不同硬化模型的硬化参数,并推导硬化材料的弹塑性本构方程。然后,基于MSC.marc有限元软件进行固态相变力学行为的二次开发,并对1Cr12不锈钢TIG平板重熔过程展开焊接力学计算,分析阐述各固态相变效应对于焊接残余应力演变过程的影响:低温马氏体相变能够抵消相变区域在冷却过程中的受到的拉应力,使最终残余应力降低,甚至变为压应力;焊接冷却过程中存在的屈服强度滞后效应也能够降低最终的残余应力水平;相变塑性能够调节残余应力分布,起到降低残余应力的作用;应变硬化能够提高最终的残余应力水平。最后,通过对多重热循环下焊接残余应力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后焊焊道对于前一道焊道的残余应力具有明显影响:距后焊焊道越近,其应力演变过程随相变进行程度而有所区别;离第二道焊道较远区域,其受后一道焊接热循环影响较小。在对不同层间温度下焊接残余应力分布的对比分析中,发现单就控制残余应力而言,适当提高层间温度,能够降低相变区域的残余应力;当层间温度高于材料的Ms点,在焊缝及热影响区应力较低甚至为压应力,应力峰值出现在热影响区的两侧。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G404
【部分图文】:

机械模型,热力学,标图


热力学相容的机械模型

界面单元,微观,焊接热循环,不锈钢


微观界面单元模型的定义[37]

膨胀曲线,组织转变,热模拟试验,杠杆法


杠杆法测定组织转变量图2-1中实线为热模拟试验测试的降温过程热膨胀应变,通过膨胀曲线的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毕涛;邓德安;刘晓占;童彦刚;;固态相变对P91钢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J];焊接学报;2015年09期

2 邓德安;村川英一;麻宁绪;;相变塑性对低温相变钢焊接接头残余应力计算精度的影响[J];焊接学报;2014年08期

3 刘倩倩;刘兆山;宋森;解令令;;残余应力测量研究现状综述[J];机床与液压;2011年11期

4 肖煜中;陈军;;金属板料冲压数值模拟中的宏观硬化模型研究现状[J];塑性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5 陈斌;彭向和;范镜泓;孙士涛;罗吉;;考虑相变的热弹塑性本构方程及其应用[J];物理学报;2009年S1期

6 陈家权,肖顺湖,杨新彦,吴刚;焊接过程数值模拟热源模型的研究进展[J];装备制造技术;2005年03期

7 薛忠明,杨广臣,张彦华;焊接温度场与力学场模拟的研究进展[J];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11期

8 许学军,刘庄,吴肇基,刘春成,吴景之;应力与相变相互作用对马氏体淬火残余应力的影响[J];塑性工程学报;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彦春;;连续冷却过程中膨胀曲线与相变动力学曲线之间的关系[A];2007热轧钢材组织性能预报与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勇志;低合金高强钢焊接过程固态相变力学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宋奎晶;TA15钛合金TIG焊热影响区组织模拟及力学本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张丽芳;高Cr铁基合金连续冷却固态相变与动力学模拟[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辛策;适用于循环加载的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建立及应用[D];燕山大学;2017年

2 刘永;考虑固态相变效应的高强钢焊接/补焊力学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杨霄;低合金钢焊接过程相变力学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王怡然;低相变点焊条的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15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815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8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